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293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廉价地实现使供冷供暖运转时的热交换器效率提高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室内外的热交换器至少一个具备多个热交换器块(22、23、24),各热交换器块以在蒸发器状态时并列连接,在冷凝器状态时为串列连接的方式配置阀装置(20、21),以在蒸发器状态和冷凝器状态的任一个状态中,制冷剂流过全部热交换器块的方式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空调机等中使用制冷循环装置,切换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种功能进行工作。将这种制冷循环装置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为了将热交换器中的损失最小化从而高效地使用,优选将用于削减压力损失的制冷剂流路多通路化,降低制冷剂的流速。但是,在将制冷循环装置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由于考虑压力损失的必要性低,所以使通路数减少的方式能够提高制冷剂的热传递率,能够高效地运转。图30是表示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框图。该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组合多个电磁二通阀或单向阀,能够根据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切换来切换通路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0081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濑下裕、藤井雅雄著iC”卜热交换器》日刊工业新闻社,P85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存在以下课题。为了切换通路数而配置的电磁二通阀价格高,在商品中配置多个(3个)该电磁二通阀,如果考虑制造成本是不现实的,作为现实商品的结构难以采用。另外,专利文献I的实施例中,也记载了使用利用廉价的单向阀进行切换的方式,但是,这里所记载的结构不能用于热交换器的一部分,所以是无法实现能够最大效率地使用热交换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廉价的结构进行通路数的切换,并且能够更高效地使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例如,将压缩机、四通阀、具有多个热交换器块的室外侧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内侧热交换器、吸接配管环状连接。接着,在室外侧热交换器配置单向阀,在进行供冷运转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热交换器块串列连接,在进行供暖运转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热交换器块并列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制冷剂流速增加,热传递率增加。另外,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压力损失减少,效率得到改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仅通过廉价的单向阀来更高效地使用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通路可变系统、包括3个热交换器块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通路可变系统、包括η个热交换器块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具有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最适结构的中间结构的、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结构例的图。图4表示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热交换器的能力和压力损失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通路可变系统、包括3个热交换器块的热交换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使用时的结构的图。图6是实施方式I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的比较图。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I的具备通路可变系统的热交换器应用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实施例以及现有的结构例的图。其中,图中的(a)表示现有的结构例,(b)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实施例。图8是表示针对多个运转模式的热交换器能力和压力损失的关系图。其中,(a)表示现有结构的关系图,(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关系图。图9是实施方式2的结构,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通路可变系统应用于室外热交换器整体时的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通路可变系统应用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一部分时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通路可变系统应用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整体时的结构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通路可变系统中的配管的具体配置结构的图。其中,(a)表示使蒸发器状态时的每个通路配管根数为相同根数的例子,(b)表示使蒸发器状态时的每个通路配管根数不同的例子。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通路可变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通路可变系统的图。图15是表示将图14的通路可变系统应用于室外热交换器时的结构的制冷循环图。图16是使室外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入口部为5通路和7通路时的制冷循环图。此夕卜,Ca)表示5通路的结构例,(b)表示7通路时的结构例。图17是表示使蒸发器时的热交换器入口部的通路数在3?7之间变化时的供暖能力的图。图18是雷诺数(Re)和代表制冷剂侧热交换效率的努塞尔特数(Nu)的关系图。图19是表示使I通路部的配管根数在2?8根之间变化时的冷凝能力和制冷剂压力损失的比较图。其中,(a)表示使I通路部的配管为2根的情况,(b)表示使I通路部的配管为4根的情况,(c)表示使I通路部的配管为6根的情况,Cd)表示使I通路部的配管为8根的情况。图20是详细表不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的配管结构的图。其中,(a)表不将冷凝器出口侧的8根配管配置于上风侧的热交换器的结构例,(b)表示不采用该结构时的结构例。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热交换器中冷凝能力和制冷剂压力损失的比较图。其中(a)表示采用图20 (a)的结构时的性能,(b)表示采用图20 (b)时的性能。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结构的附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制冷循环图。图24是表示从实施方式7的室外热交换器到吸接配管的制冷剂配管的截面积的分布图。图25是表示从实施方式7的室外热交换器到压缩机的蓄存器的制冷剂压力的分布的图。图26是实施方式8的制冷循环图。图27是从实施方式8的室外热交换器到吸接配管的制冷剂配管的截面积的分布图。图28是从实施方式8的室外热交换器到吸接配管的压力分布图。图29是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图。图30是现有专利技术的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第I专利技术是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为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具备通路可变系统的制冷循环装置,上述通路可变系统中,在热交换器整体或其一部分具备并列设置的奇数个热交换器块,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入口由分支配管直接连结,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出口也由另外的分支配管直接连结,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的上述通路可变系统的入口管,在配置于一方的最外侧的热交换器块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出口管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最外侧的热交换器块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在连接有上述入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朝向该入口管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上述一方看时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之间,在连接有上述出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从该出口管离开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上述一方看时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之间。由此,具有奇数个的各热交换器块在冷凝器状态时串列连接,在蒸发器状态时并列连接。因此,能够将热交换器性能进一步提高来利用。第2专利技术是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为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具备通路可变系统的制冷循环装置,上述通路可变系统中,在热交换器整体或其一部分,具有偶数个热交换器块和含有阀装置的配管(以下称为“整流配管”)并列设置的结构,该阀装置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允许制冷剂向热交换器的出口方向流通,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入口和上述整流配管的一端由分支配管直接连结,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出口和上述整流配管的另一端也由另外的分支配管直接连结,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的上述通路可变系统的入口管,在配置于一方的最外侧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25 JP 2011-096799;2011.12.08 JP 2011-26884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为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具备通路可变系统的制冷循环装置, 所述通路可变系统中, 在热交换器整体或其一部分具备并列设置的奇数个热交换器块,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入口由分支配管直接连结,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出口也由另外的分支配管直接连结, 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的所述通路可变系统的入口管,在配置于一方的最外侧的热交换器块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出口管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最外侧的热交换器块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 在连接有所述入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朝向该入口管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所述一方看时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之间, 在连接有所述出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从该出口管离开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所述一方看时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之间。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为在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具备通路可变系统的制冷循环装置, 所述通路可变系统中, 在热交换器整体或其一部分,具有偶数个热交换器块和含有阀装置的配管并列设置的结构,该阀装置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允许制冷剂向热交换器的出口方向流通,以下将该配管称为“整流配管”,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整流配管的一端由分支配管直接连结,各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整流配管的另一端也由另外的分支配管直接连结, 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的所述通路可变系统的入口管,在配置于一方的最外侧的热交换器块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出口管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最外侧的所述整流配管和与其相邻的热交换器块之间与分支配管连接, 在连接有所述入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朝向该入口管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所述一方看时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之间, 在连接有所述出口管的分支配管,允许向从该出口管离开的方向流通的阀装置配置于从所述一方看时第偶数个热交换器块和与作为其另一方一侧的出口管侧相邻的第奇数个热交换器块或所述整流配管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装置包括电磁二通阀。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的制冷剂入口部,配置所述通路可变系统。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构成所述热交换器块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在每个通路相同。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顺次连接压缩机、四通阀、构成冷凝器的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和构成蒸发器的热交换器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具备所述通路可变系统, 具备所述通路可变系统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时,所述通路可变系统以额定运转时热交换器入口中的制冷剂的雷诺数为3000以上的方式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构成所述通路可变系统的热交换器块的配管为直径7_、...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嘉久和孝米泽胜谷口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