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713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吹除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它包括机架,总导气管道及若干并排设置在行车轨道上方并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的喷气管道,喷气管道中包括一根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喷气管及至少一根活动喷气管;机架上设有与活动喷气管一一对应的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有径向连接杆,活动喷气管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径向连接杆端部;各转轴上还分别设有驱动叶轮,且各驱动叶轮外分别设有具有封闭腔体的外罩;各外罩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出风口通过排风软管与活动喷气管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吹除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它包括机架,总导气管道及若干并排设置在行车轨道上方并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的喷气管道,喷气管道中包括一根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喷气管及至少一根活动喷气管;机架上设有与活动喷气管一一对应的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有径向连接杆,活动喷气管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径向连接杆端部;各转轴上还分别设有驱动叶轮,且各驱动叶轮外分别设有具有封闭腔体的外罩;各外罩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出风口通过排风软管与活动喷气管相连通。【专利说明】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积水清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车身制作工艺中,车身在完成电泳后需要经过纯水进行冲洗,然后,通过二道或两道以上的浙水升降辊床,浙除车身表面的纯水;当车身表面的纯水浙除后,输送至烘房进行烘干处理;以上各道工序均是围绕电泳品质技术参数的达成做铺垫的,电泳后的品质对涂装后各工序品质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车身输送至烘房进行烘干处理前,若车身外表面的水不能完全浙除干净;当车身输送至烘房进行烘干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烘房的高温(温度在170度左右)车身表面的积水将会与车身电泳表面发生反应,导致烘干后车身积水部位的电泳品质达不达标,进一步导致后道工序中的喷漆上色不良、脱漆等问题。目前车身表面上绝大部分的水能够直接通过浙水升降辊床浙除,但车身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往往难以直接通过浙水升降辊床浙除;因而在目前的车身制作工艺中,当车身通过浙水升降辊床,浙除车身表面的纯水后,还需要安排专人使用高压气管将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吹除;这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漏吹以及积水吹除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身制作工艺中,需要安排专人使用高压气管将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吹除;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漏吹以及积水吹除不彻底,导致后道工序中的喷漆上色不良、脱漆等问题,提供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其可自动吹除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保证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被彻底清除,有效解决因积水清除不彻底,导致后道工序中的喷漆上色不良、脱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包括机架,总导气管道及若干并排设置在行车轨道上方并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的喷气管道,各喷气管道上分别设有若干喷头,且各喷气管道与行车轨道相垂直; 所述喷气管道中包括一根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喷气管及至少一根活动喷气管,所述机架上设有与行车轨道相垂直、并与活动喷气管一一对应的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径向连接杆,所述活动喷气管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径向连接杆端部; 各活动喷气管下方分别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竖直导轨,可沿竖直导轨升降的水平支承件及设置在水平支承件与底座之间的支撑弹簧;所述活动喷气管置于水平支承件上; 各转轴上还分别设有驱动叶轮,且各驱动叶轮外分别设有具有封闭腔体的外罩;外罩固定在机架上,驱动叶轮设于外罩的封闭腔体内,转轴穿过外罩并可相对于外罩转动;各外罩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出风口通过排风软管与活动喷气管相连通; 各活动喷气管分布在固定喷气管的同一侧,并且随着活动喷气管与固定喷气管间距的增大,活动喷气管所在的径向连接杆的长度也逐渐增长。本方案的固定喷气管的安装高度大于行车轨道上的车身顶部的高度;并且当本方案装置不工作时,即总导气管道内没有高压气流导入时;各活动喷气管的安装高度也大于行车轨道上的车身顶部的高度。当车身通过行车轨道输送到喷气管道下方的指定位置时,高压气流由总导气管道内分别导入固定喷气管及各活动喷气管;其中,固定喷气管内的高压气流由其上的各喷头朝斜向下方向喷射气流,即其上个喷头朝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斜向下喷射高压气流; 各活动喷气管在驱动叶轮作用下,将绕转其轴往下转动置固定喷气管下方;而由于随着活动喷气管与固定喷气管间距的增大,活动喷气管所在的径向连接杆的长度也逐渐增长,这使得各活动喷气管将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由于各活动喷气管由上往下依次分布,因而由各活动喷气管上的喷头喷射出的高压气流,可以在不同高度位置上朝多个方向(位于李箱盖凹陷部位上方的活动喷气管的喷头可以朝李箱盖凹陷部位斜向下喷射气流,位于李箱盖凹陷部位下方的活动喷气管的喷头可以朝李箱盖凹陷部位斜向上喷射气流)将高压气流朝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喷射,并且各喷气管道上的喷头可以交错分布,可以避免各喷头喷射的气流相互干扰;因而可以有效并可靠的将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彻底清除,有效解决因积水清除不彻底,导致后道工序中的喷漆上色不良、脱漆的问题。作为优选,活动喷气管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各喷气管道上的喷头交错分布;当高压气流由总导气管道内分别导入固定喷气管及各活动喷气管内,其中,固定喷气管内的高压气流由其上的各喷头朝斜向下方向喷射气流;各活动喷气管在驱动叶轮作用下,将绕转其转轴往下翻转并由上往下依次分布在固定喷气管下方;各活动喷气管中有部分活动喷气管位于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的下方,并且该活动喷气管上的各喷头朝斜向上方向喷射气流; 作为优选,由进风管道导入外罩内的气流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垂直。由于由进风管道导入外罩内的气流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垂直,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导入外罩内的高压气流作用在驱动叶轮的叶片上的作用力,进而有力的推动驱动叶轮转动。作为优选,各喷气管道上的喷头交错分布。各喷气管道上的喷头交错分布,可以避免各喷头喷射的气流相互干扰。作为优选,竖直导轨为两根竖直导向套,且竖直导向套内壁上设有竖直限位槽;竖直导向套内设有可升降的竖直导杆,且竖直导杆侧面上设有与竖直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所述水平支承件安装在两竖直导杆顶部。竖直限位槽与限位块配合可以用于限制水平支承件的升降行程,进而有效的控制各水平支承件上方的活动喷气管绕其转轴往下翻转的距离,同时控制各活动喷气管往上翻转时的复位高度。作为优选,固定喷气管的安装高度大于行车轨道上的车身顶部的高度,并且各活动喷气管的安装高度也大于行车轨道上的车身顶部的高度。本方案结构保证在高压气流为进入总导气管道内时,车身通过行车轨道上的车身可以沿行车轨道输送到喷气管道下方的指定位置。作为优选,总导气管道上设有电磁开关阀及空气过滤器。本方案的空气过滤器用于将高压气流中的液态水分离出来,并滤去高压气流中的灰尘和固体杂质,保证喷射出的高压气流处于干燥且较为纯净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自动吹除行李箱盖上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保证用于安装牌照的凹陷部位内的积水被彻底清除;有效解决因积水清除不彻底,导致后道工序中的喷漆上色不良、脱漆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的一种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制作工艺中的行李箱盖积水清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总导气管道(2)及若干并排设置在行车轨道上方、并与总导气管道相连通的喷气管道,各喷气管道上分别设有若干喷头(4),且各喷气管道与行车轨道相垂直;所述喷气管道中包括一根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喷气管(3)及至少一根活动喷气管(6),所述机架上设有与行车轨道相垂直、并与活动喷气管一一对应的转轴(9),各转轴上分别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径向连接杆(8),所述活动喷气管(6)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径向连接杆端部;各活动喷气管(6)下方分别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包括底座(71),设置在底座上的竖直导轨,可沿竖直导轨升降的水平支承件(74)及设置在水平支承件与底座之间的支撑弹簧(75);所述活动喷气管(6)置于水平支承件上;各转轴(9)上还分别设有驱动叶轮(11),且各驱动叶轮外分别设有具有封闭腔体的外罩(12);外罩固定在机架(1)上,驱动叶轮设于外罩的封闭腔体内,转轴(9)穿过外罩并可相对于外罩转动;各外罩上分别设有进风口(121)及出风口(122),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14)与总导气管道(2)相连通,出风口通过排风软管(10)与活动喷气管(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刘向阳白弘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