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620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油缸,包括油缸体,活塞及油缸盖;所述油缸体内设有油压腔,过渡腔,开口;所述油缸盖密封固定在油缸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油压腔及过渡腔;所述活塞与油压腔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过渡腔的侧部,并与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油压腔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连通;所述过渡腔的内径比油压腔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的之间通过斜坡过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进的油缸,在安装时,使活塞上的密封圈不会被进油口铲到,能保证密封圈的完整性,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延长了整个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油缸,包括油缸体,活塞及油缸盖;所述油缸体内设有油压腔,过渡腔,开口;所述油缸盖密封固定在油缸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油压腔及过渡腔;所述活塞与油压腔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过渡腔的侧部,并与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油压腔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连通;所述过渡腔的内径比油压腔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的之间通过斜坡过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进的油缸,在安装时,使活塞上的密封圈不会被进油口铲到,能保证密封圈的完整性,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延长了整个油缸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油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热流道系统中的油缸,特指一种防止密封圈被磨损的改进的油缸。
技术介绍
在热流道
,针阀式热流道以节省材料,塑件表面美观,同时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随着热流道技术的不断发展,针阀式热流道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注塑成型过程中。油缸作为针阀式热流道系统的关键部件,其结构的优化设计,直接影响热流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热流道系统的制造成本。热流道系统中的阀针式油缸,如图1所示,包括油缸体1,活塞2、阀针3及油缸盖4,所述油缸体I内设置有油压腔5 ;所述油缸体I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9和第二进油口 10 ;所述油缸体I的的前端设置有开口 11 ;所述油压腔5与开口 11连通;所述油缸盖4密封固定在油缸体I的开口 11处,以封闭油压腔5 ;所述油缸盖4上设有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2,包括活塞本体6和活塞杆7,所述活塞本体6设置在油压腔5内,所述活塞本体6可在油压腔5内移动;所述活塞杆7穿过油缸盖4上的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6与油压腔7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8,以防止油缸体I内的液压油通过活塞本体6与油缸体I之间的空隙而发生流动;所述油缸盖4的安装孔内侧设有导向耐磨环和活塞密封圈;阀针3固定在上述活塞杆7的端部;工作时,液压油通过第一进油口 9进入油缸体1、活塞本体6和油缸盖4围成的空间,活塞2在液压油的驱动下向左移动,并带动阀针3向左移动,阀针3远离注塑产品,开始注塑;注塑完成后,液压油通过第二进油口 10进入油缸体I和活塞本体6围成的空间内,活塞2在液压油的驱动下向右移动,并带动阀针3向右移动,阀针3在注塑产品处切断胶料,完成封胶。但是,目前的油缸体I上的第一进油口 9在活塞本体6的摩擦面上,安装活塞3时,密封圈8经过第一进油口 9,会往第一进油口 9中膨胀,用力往里按会使第一进油口 9的边缘处铲到密封圈8,导致密封圈8被铲出一个缺口(如图2所示),影响密封性能,导致活塞漏油,最终导致活塞不动,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防止密封圈被磨损的改进的油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油缸,包括油缸体,活塞及油缸盖;所述油缸体内设置有油压腔;所述油缸体的的前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油压腔与开口中间设置有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及开口连通;所述油缸盖密封固定在油缸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油压腔及过渡腔;所述油缸盖上设有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设置在油压腔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油缸盖上的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与油压腔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 ;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过渡腔的侧部,并与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油压腔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连通;所述过渡腔的内径比油压腔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的之间通过斜坡过渡。优选的,所述斜坡与所述过渡腔及油压腔的内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圆角。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油缸,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将活塞安装进油缸体的油压腔时,由于过渡腔比油压腔的内径大,过渡腔的内径比密封圈的外径略大,并且过渡腔与油压腔之间采用圆滑的斜坡过渡,使得活塞上的密封圈不会被进油口铲到,能保证密封圈的完整性,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延长了整个油缸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阀针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阀针式油缸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油缸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油缸中油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油缸体;2、活塞;3、阀针;4、油缸盖;5、第一进油口 ;6、第二进油口 ;7、活塞本体;8、活塞杆;9、密封圈;10、密封圈导向斜坡;11、开口 ;12、过渡腔;13、斜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3、4、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油缸结构,包括油缸体1,活塞2及油缸盖3 ;所述油缸体I内设置有油压腔5 ;所述油缸体I的的前端设置有开口 11 ;所述油压腔5与开口 11中间设置有过渡腔12,所述过渡腔12与油压腔5及开口 11连通;所述油缸盖4密封固定在油缸体I的开口 11处,以封闭油压腔5及过渡腔12 ;所述油缸盖4上设有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2,包括活塞本体6和活塞杆7,所述活塞本体6设置在油压腔5内,所述活塞杆7穿过油缸盖4上的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6与油压腔5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8 ;所述油缸体I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9和第二进油口 10 ;所述第一进油口 9设置在过渡腔12的侧部,并与过渡腔12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 10设置在油压腔5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5连通;所述过渡腔12的内径比油压腔5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5与油压腔12的之间通过斜坡13过渡;所述斜坡13与所述过渡腔12及油压腔5的内壁连接处均设置有倒圆角。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油缸,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将活塞安装进油缸体的油压腔时,由于过渡腔比油压腔的内径大,过渡腔的内径比密封圈的外径略大,并且过渡腔与油压腔之间采用圆滑的斜坡过渡,使得活塞上的密封圈不会被进油口铲到,能保证密封圈的完整性,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延长了整个油缸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油缸,包括油缸体,活塞及油缸盖;所述油缸体内设置有油压腔;所述油缸体的前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油压腔与开口中间设置有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及开口连通;所述油缸盖密封固定在油缸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油压腔及过渡腔;所述油缸盖上设有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设置在油压腔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油缸盖上的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与油压腔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过渡腔的侧部,并与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油压腔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连通;所述过渡腔的内径比油压腔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的之间通过斜坡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油缸,包括油缸体,活塞及油缸盖;所述油缸体内设置有油压腔;所述油缸体的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油压腔与开口中间设置有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及开口连通;所述油缸盖密封固定在油缸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油压腔及过渡腔;所述油缸盖上设有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设置在油压腔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油缸盖上的活塞安装孔;所述活塞本体与油压腔接触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油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过渡腔的侧部,并与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油压腔的后端侧部,并与油压腔连通;所述过渡腔的内径比油压腔的内径大;所述过渡腔与油压腔的之间通过斜坡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好特斯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