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587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两个分歧管,所述分歧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以与发动机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相邻的所述分歧管插接,并间隙配合;且,至少一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定位孔中包括一孔径小于其他所述定位孔的小径孔,以使该所述分歧管相对相邻的所述分歧管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绕所述小径孔的轴线转动,形成线密封。该排气歧管的分歧管通过设置小径孔,使得分歧管在安装至发动机的过程中,可以相对其相邻分歧管发生转动,以形成线密封,防止有害液体泄漏,而无需设置环形槽、密封圈,降低了成本。而且,分歧管之间采取间隙配合,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两个分歧管,所述分歧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以与发动机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相邻的所述分歧管插接,并间隙配合;且,至少一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定位孔中包括一孔径小于其他所述定位孔的小径孔,以使该所述分歧管相对相邻的所述分歧管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绕所述小径孔的轴线转动,形成线密封。该排气歧管的分歧管通过设置小径孔,使得分歧管在安装至发动机的过程中,可以相对其相邻分歧管发生转动,以形成线密封,防止有害液体泄漏,而无需设置环形槽、密封圈,降低了成本。而且,分歧管之间采取间隙配合,便于安装和拆卸。【专利说明】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发动机设有排气歧管,排气歧管与发动机各气缸的排气管道连通,以便将各气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故排气歧管是带有分歧的管路。排气歧管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整体式和分体式。分体式排气歧管,一般包括两个或三个相接的分歧管。相接位置若密封不严,会造成排气歧管中有害液体的泄漏。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提高和国家法规的日益严格,必须要提高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密封性,防止高温有毒液体的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害发动机零部件。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分体式排气歧管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分歧管I和第二分歧管2,二者分别连通发动机对应的气缸排气管道。第一分歧管I的连接端插入第二分歧管2的连接端内,以实现两个分歧管的相接。第二分歧管2连接端的内壁形成朝向管口的台阶面4,第一分歧管I插入第二分歧管2连接端后,第一分歧管I连接端的端面与该台阶面4具有一定间隙,以确定两个分歧管相对定位的位置,并提供热胀冷缩的余量,两个分歧管均固定于发动机的气缸。为了保证两个分歧管的密封,第一分歧管I的连接端(插入第二分歧管2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环形槽5,环形槽5内设有密封圈3,则第一分歧管I插入第二分歧管2后,二者的密封主要依靠密封圈3实现。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下述技术问题:第一、如上所述,需要在分歧管的外壁加工出环形槽5,且需要设置密封圈3,导致加工和材料成本均增加;第二、该密封方式,决定了第一分歧管I插入第二分歧管2时为过盈配合(挤压密封圈3),导致安装较为困难;第二、密封圈3容易失效,不能保证密封效果。有鉴于此,如何改进排气歧管中相邻两分歧管的密封方式,以降低成本、便于安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无需设置密封圈,成本低且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两个分歧管,所述分歧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以与发动机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相邻的所述分歧管插接,并间隙配合;且,至少一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定位孔中包括一孔径小于其他所述定位孔的小径孔,以使该所述分歧管相对相邻的所述分歧管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绕所述小径孔的轴线转动,形成线密封。由于定位时贯穿各定位孔的定位件的规格是一致的,则定位至发动机气缸时,定位件与小径孔之间的径向间隙,将小于定位件与大径的定位孔之间的间隙。此时,在重力作用下,定位件必然先搭接小径孔孔壁,而定位件与其余大径孔孔壁依然存在间隙,则分歧管以小径孔为分界线,重力较大的一部分将会产生向下的位移,相应地,重力较小的一部分产生向上的位移,以使定位件与各定位孔均接触定位。可见,分歧管必然会绕小径孔轴线转动。如此,相较于
技术介绍
,即产生下述效果:第一、通过设置小孔径的定位孔,使得分歧管在安装至发动机的过程中,可以相对其相邻分歧管发生转动,以改变分歧管的直线插接状态,从而消除插接时的间隙,形成线密封。如此,该排气歧管仅依靠重力作用即可实现密封,有效防止有害液体泄漏,而无需在分歧管的外壁设置环形槽,也无需设置密封圈,降低了成本。第二、本实施例安装相邻的分歧管时,两个分歧管采取间隙配合,则无需借助辅助工件实现插接,便于安装,拆卸过程恰好相反,也同样便捷,而且,不会损坏分歧管的连接端,保证分歧管的质量。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分歧管均具有所述小径孔,且二者绕对应的所述小径孔转动时,转动方向相同。优选地,两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小径孔,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一所述分歧管的连接端、对应的另一所述分歧管上与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分歧管包括三个以上的所述分歧管,其中,依次相接的三个所述分歧管,仅两端的所述分歧管具有所述小径孔。优选地,两端的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小径孔,分别设置于两端的所述分歧管的连接端,或分别设置于两端的所述分歧管上与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分歧管包括三个以上的所述分歧管,其中,依次相接的三个所述分歧管,仅中间的所述分歧管具有所述小径孔。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歧管,位于上游的所述分歧管插入位于其下游的所述分歧管。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歧管,一者连接端的内壁设有朝向管口的台阶面,该连接端供另一者的连接端插入,且另一者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气缸和与所述气缸排气管道连通的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气歧管。由于上述排气歧管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排气歧管的发动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典型的分体式排气歧管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排气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两个分歧管连接位置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第一分歧管转动的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排气歧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两个分歧管连接位置的轴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排气歧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 中:I第一分歧管、2第二分歧管、3密封圈、4台阶面、5环形槽;图 2-7 中:21第一分歧管、211第一小径孔、212第一大径孔、21a台阶面、30定位件、22第二分歧管、221第二小径孔、222第二大径孔、23第三分歧管、231第三小径孔、232第三大径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排气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两个分歧管连接位置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第一分歧管转动的原理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两个分歧管,分歧管依次串联连接形成分体式的排气歧管,分歧管与发动机气缸的排气管道连通,以便将排气导入排气总管,图2中示出的排气歧管包括两个分歧管,即第一分歧管21和第二分歧管22。以六缸发动机为例,设置两个分歧管时,每个分歧管可设置连通三个气缸的管路。可以理解,根据发动机类型的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分歧管的数目以及连通的气缸数目、气缸位置等作出相应的调難iF.0另外,分歧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以与发动机气缸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如图2所示,分歧管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六个、三个定位孔,气缸上会设有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插入定位销轴后,可以将各分歧管固定于气缸;气缸上的定位孔也可设置为螺纹孔,则螺栓贯穿分歧管的定位孔后,直接旋入气缸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同样将分歧管固定于气缸。本实施例中,相邻分歧管采取插接的连接方式,即分歧管插入与之相邻的另一分歧管,且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两个分歧管,所述分歧管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以与发动机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分歧管插接,并间隙配合;且,至少一所述分歧管的所述定位孔中包括一孔径小于其他所述定位孔的小径孔,以使该所述分歧管相对相邻的所述分歧管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绕所述小径孔的轴线转动,形成线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栋冀丽琴王启峰安学慧常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