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定形状注料成型聚合物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553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预定形状注料成型聚合物的加工方法,系将聚合物原料自固态加热至熔融状态,该呈熔融状的聚合物原料温度并系低于其反应温度,并经混合而使原料的构成均匀混合,继以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预定形状分别定量依序地倒入多数彼此不直接相连通的模具模穴中。其各配料混合均匀,可实现自动化连续制造,适应所有模穴设计,所需加热时间较习知技术大幅度缩短,有益于制造效率的提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已知聚合物的加工技术中,系有将经定量后的聚合物固态原料直接置入模具的启开模穴内,再将模具予以闭合并经适当的加温加压操作条件,而使原料于模室中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发泡物,对于此一
技术实现思路
,其虽可达到原料利用完全、机具成本降低并合于产业实施的多变需求等诸多功效,但以该习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成型的时间上,由于其系在室温条件下将固态的聚合物原料置入模具内,因此在将温度自室温提升至反应温度所需的时间即相对的较长,再者,由于其原料在置入模具时仍呈固态,造成原料中各个成份的混合效果并不象熔融状态下的混合效果为佳,如此一来,将因混合效果不佳的限制而使得成型产品的颜色产生区块的不均情况,亦无法满足将不同发泡倍率的原料混合发泡的操作要求,在此等因素的限制下,具所能提供的功效亦因而被限制在某部份的产品成型上,而不易被推广至绝大部份的产品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可使聚合物的发泡成型作业得以连续实施,可达到较佳的原料混合效果并缩短成型所需时间,进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及制造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系将聚合物原料自固态加热至熔融状态,该呈熔融状的聚合物原料温度低于其反应温度,并经混合而使原料的构成均匀混合,再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预定形状分别定量依序地倒入多数彼此不直接相连通的模具模穴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各配料混合均匀,可实现自动化连续制造,适应所有模穴设计,所需加热时间较习知技术大幅度缩短,有益于制造效率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将定量聚合物原料不均匀倒入铺陈于模穴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系至少包含了有以下步骤a、准备原料将适当比例的固态聚合物单体、添加物等初步混合成所需的聚合物原料;b、加热将该固态的聚合物原料送入挤筒加热熔融,并使该熔融聚合物原料的温度低于其反应温度一适当的范围;c、使用模具将模具预热至该聚合物原料的反应温度范围,并予以启开而使其内部模穴显露;d、注料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在定量限制条件下,以适当厚度的片状自该挤筒送出,依序地铺陈于对模穴的穴壁上,且在铺陈的过程中系得以依据模穴深度的改变,将该聚合物原料不均匀地铺陈于模穴之中,以使模穴中较深的部位被倾注有较多量的聚合物原料,而较浅的部位则对被倾注较少量的聚合物原料;而该模具的温度则因较低温的聚合物原料注入而下降,而位于模穴中的聚合物原料温度则被适当提升;e、阖模阖闭模具并供予热能使该模具内部的聚合物原料温度达到其反应的温度上,以及及提供预定的锁模力维持摸具的闭合状态;f、反应该聚合物原料于模穴中进行反应;g、开模取出成品启开模具取出聚合物发泡成型物。藉由上述各该步骤所组成的,其在进行注料作业时虽与前习知技术案同样系在模具启开且模穴显露的条件下进行,并使定量的聚合物原料容纳于对应的模穴之中,据以完成聚合物的发泡成型作业,但就整体
技术实现思路
而论,本专利技术系可补强习知技术在产业实施上的不能或有困难者,两相配合之下,更能促进产业的进步及发展,更进一步来说,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至少具有下列的功效显现其一、本专利技术在原料构成的混合效果系较习用技术所能达成为佳由于本专利技术系在聚合物原料熔融状态下进行混合,自较习知技术在聚合物原料呈固态情况下所能达成的混合效果为佳,如此一来,令本专利技术在聚合物原料的选择使用上,可以将不同发泡倍率的聚合物单体以及色料等具混合均匀需求的原料,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造方法进行所需产品的制造,较诸习知技术仅能适用于无混合均匀需求的原料者,本专利技术当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其二、得以自动化连续制造习知技术虽系揭露了将定量的聚合物原料直接置入对应模穴内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利用每一模穴个别施作的技术使其得以选择性的使用特定需求的模穴,而足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求,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者,则系将多量的固态聚合物原料同时进行熔融混合的作用,再将多量的熔融聚合物原料分别定量供给予多数的模穴倾注使用,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即得以连续地对不同模穴,依序进行倾注的注料作业,当然,亦可视实际情况的需求而仅倾注于特定的模穴中,据以达成连续的制造,用以提升制造效率。其三、最重要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中,其在将熔融聚合物原料倾注于对应模穴时,系以片状进行,详细来说系可参阅图2所示,在片状原料被形成且送入对应模穴时,系得以自模穴之一侧开始进行,依序地铺陈于模穴的底壁上,且因应着模穴本身深浅尺寸的改变,而将铺陈的片状层数作一对应的更易,俾以之使得较深的模穴部位具有较多量的原料,而较浅的模穴部位则具有较少量的原料,如此一来,即无需藉由熔融聚合物原料本身的甚低流动性,令较多的原料流入较深的模穴之中,此等情形除需有较长的时间供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至为缓慢的速度分散外,倘系利用熔融聚合物原料本身的流动使原料分散于模穴,因受重力的作用必也使得其于模穴中的液面为水平,惟此等平均分布的情况却非得以适于所有的模穴形状,反之,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可将熔融聚合物原料不平均地分散于模穴之中,除因应模穴的深浅成型时所需的用量外,并可进一步避免藉由熔融聚合物以流动达到分散所需的时间,以及适应所有模穴设计,无论其系需使模穴内的聚合物液面为水平或为不均匀分散者,本专利技术均足以切合所需。另外,在本实施例注料步骤中所揭之聚合物原料出料形状虽系为适当厚度的片状,但在产业实施上,并不以片状为唯一的选择,其系可因应所需成型产品的模穴设计,在模穴的宽度范围内于几何形状中选择适合于对应模穴倾注使用者,用以进行注料作业,而以连续的方式将原料依序铺陈于模穴的穴壁上,据以完成聚合物发泡物的成型。其四、由于本专利技术系在较室温为高的操作条件中进行,更明确的说是在介于聚合物熔融温度与反应温度间进行,因此,当完成注料作业而闭阖模具以后,其所处的温度与聚合物反应温度间的温差,较习知技术在室温情况下所具有的温差为小,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所需使用在加热的时间上较习知技术得以缩短甚多,有益于制造效率的提升。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系将聚合物原料自固态加热至熔融状态,该呈熔融状的聚合物原料温度低于其反应温度,并经混合而使原料的构成均匀混合,再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预定形状分别定量依序地倒入多数彼此不直接相连通的模具模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熔融聚合物原料被以预定厚度的片状倒入对应的模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中,模穴所设的模具系被预先加热至预定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其中,模具系被加热至与聚合物原料反应温度相仿的范围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系包含有下列步骤a、取用固态的聚合物原料;b、将该固态的聚合物原料送入挤筒加热熔融,并使该熔融聚合物原料的温度低于其反应温度;c、取用模具,并予以启开而使其内部模穴显露;d、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预定厚度的片状自该挤筒送出,并定量倒入模具的对应模穴中;e、阖闭模具并提供预定的锁模力;f、该聚合物原料于模穴中进行反应;g、启开模具取出聚合物发泡成型物。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熔融聚合物原料在倒入模穴时系因应模穴深度的改变,将定量的聚合物原料铺陈不同的厚度于模穴的不同深浅部位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预定形状注料成型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系将聚合物原料自固态加热至熔融状态,该呈熔融状的聚合物原料温度低于其反应温度,并经混合而使原料的构成均匀混合,再将该熔融聚合物原料以预定形状分别定量依序地倒入多数彼此不直接相连通的模具模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钜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