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组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807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上组合阀(v),包括箱体(1);用于实现放料和储料的放料阀(v1),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上方;以及下密封阀(v2),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下方,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7)和第二放料阀板(23)的开闭的放料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上部,以及用于实现密封阀板(13)的开闭的密封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下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上组合阀,其结构更紧凑、设备重量更轻,完全满足高炉炼铁工艺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上组合阀(v),包括箱体(1);用于实现放料和储料的放料阀(v1),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上方;以及下密封阀(v2),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下方,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7)和第二放料阀板(23)的开闭的放料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上部,以及用于实现密封阀板(13)的开闭的密封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新型上组合阀,其结构更紧凑、设备重量更轻,完全满足高炉炼铁工艺要求。【专利说明】—种新型上组合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组合阀,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上组合阀。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其组成自上而下一般为:受料斗、放料阀、上密封阀、料罐、节流阀、下密封阀、波纹补偿器、布料器等,组成部分均为单体部件。为了使得结构紧凑和重量减轻,现有技术中揭示了一种放料阀和上密封阀的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该放料阀的高为1100mm,重约4.6t。然而,该放料阀的结构比较复杂,阀板驱动机构由两套四连杆机构组成,只能实现阀板的近似对称打开。轴系零件繁杂,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如图2所示,所述上密封阀的高为1500mm,重约3.5t。阀板动作由油缸驱动连杆,连杆带动轴旋转来实现密封圈与压头的紧密结合,结构简单,但设备较高,空间利用率不足。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组合阀仍存在优化空间,可以从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设备重量更轻,完全满足高炉炼铁工艺要求的新型上组合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上组合阀,包括箱体;用于实现放料和储料的放料阀,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上方;以及下密封阀,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下方,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和第二放料阀板的开闭的放料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上部,以及用于实现密封阀板的开闭的密封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放料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放料传动轴、第二放料传动轴,穿设在所述箱体的上侧部;第一放料曲臂,其一端连接到第一放料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放料传动轴,其下部连接到第一放料阀板;第三放料传动轴、第四放料传动轴,穿设在所述箱体的上侧部,以及第二放料曲臂,其一端连接到第三放料传动轴,另一端连接到第四放料传动轴,其下部连接到第二放料阀板;进一步地,所述新型上组合阀还包括有放料驱动机构,其包括:放料油缸,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外部;主动齿轮,其一端连接到所述放料油缸,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放料传动轴;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放料传动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控制机构包括:密封阀板升降轴,穿设在所述放料阀的箱体的下侧部;密封阀板旋转轴,穿设在所述箱体的下侧部,并位于与所述密封阀板升降油缸相对的一侧;密封阀板连接到杠杆上;第一联杆,与所述密封阀板旋转轴相连;第二联杆,其一端连接到第一联杆,另一端与所述杠杆相连;以及第三联杆,与所述密封阀板升降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新型上组合阀还包括有密封驱动机构,其包括:旋转油缸,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外部;以及旋转摇臂,其一端连接到所述旋转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阀板旋转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驱动机构还进一步包括:升降油缸,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外部,位于与所述旋转油缸相对的一侧;以及升降摇臂,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升降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阀板升降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接近开关支架、第二接近开关支架和第三接近开关支架,其中该第一接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该第二接近支架上设置有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该第三接近支架上设置有第五接近开关和第六接近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放料传动轴上连接有第一感应板,所述密封阀板升降轴上连接有第二感应板,所述密封阀板旋转轴上连接有第三感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和第二放料阀板之间的最大开口度为110°。进一步地,当密封阀板升降时,其能够以密封阀板升降轴为中心旋转70° ;当密封阀板旋转时,其能够以密封阀板旋转轴为中心旋转90°。根据本技术,结构更紧凑、设备重量更轻,通过优化放料阀结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械效率更高,动作更一致,零件数更少;采用接近开关发讯,使用简单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放料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密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上组合阀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A向侧视图;图5为图4中的H-H剖视图;图6为图3中的B向侧视图;图7为图6中的M-M剖视图;图8为图3中的L-L剖视图;图9为图4中的N-N剖视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上组合阀的放料阀板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技术的上组合阀的密封阀板下降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技术的上组合阀的密封阀板旋转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3-15为根据本技术的上组合阀的接近开关和感应板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上组合阀V,包括箱体I以及安装在其上的漏斗8 ;用于实现放料和储料的放料阀vl,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上方;以及下密封阀v2,连接在放料阀的底部,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下方。放料阀Vl通过双侧放料阀板7、24的同时打开和关闭来实现放料和储料;下密封阀v2通过密封阀板13上的密封圈与压头14的紧密结合封住下方高炉煤气。具体来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新型上组合阀V还包括:放料控制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7和第二放料阀板23的开闭,该放料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V的上部,以及密封控制机构,用于实现密封阀板14的开闭,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V的下部。结合图4-图9,具体地,所述放料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放料传动轴5、第二放料传动轴9,穿设在所述箱体I的上侧部;第一放料曲臂6,其一端连接到第一放料传动轴5,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放料传动轴9,其下部连接到第一放料阀板7 ;第三放料传动轴22、第四放料传动轴25,穿设在所述箱体I的上侧部,以及第二放料曲臂23,其一端连接到第三放料传动轴22,另一端连接到第四放料传动轴25,其下部连接到第二放料阀板24 ;为了较好地驱动放料阀板的打开和闭合,新型上组合阀还包括有放料驱动机构,该放料驱动机构包括:放料油缸4,连接在所述箱体I的外部;主动齿轮3,其一端连接到所述放料油缸4,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放料传动轴5 ;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3相配合的从动齿轮2,与所述第二放料传动轴21相连。较佳地是,所述密封控制机构包括:密封阀板升降轴12,穿设在所述箱体I的下侧部;密封阀板旋转轴18,穿设在所述箱体I的下侧部,并位于与所述密封阀板升降轴12相对的一侧;密封阀板14连接到杠杆13上;第一联杆19,与所述密封阀板旋转轴18相连;第二联杆20,其一端连接到第一联杆19,另一端与所述杠杆13相连;以及第三联杆21,与所述密封阀板升降轴12相连。为了较好地控制密封阀板的打开动作,新型上组合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上组合阀(v),包括:箱体(1);用于实现放料和储料的放料阀(v1),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上方;以及下密封阀(v2),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放料阀板(7)和第二放料阀板(24)的开闭的放料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上部,以及?用于实现密封阀板(14)的开闭的密封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组合阀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峰李建国霍秀梅贾定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