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3188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20:26
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被驱动轴(1)、以及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驱动轴(2)、衔铁(3)、弹簧(6)、转子(7)以及电磁力产生部件(8);该驱动轴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衔铁被固定在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轴向另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间隙配合于所述被驱动轴上,位于所述衔铁(3)和所述转子之间,对所述衔铁和所述转子施加分离方向的力;所述转子以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不能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以能够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包括磁轭和绕设在磁轭上的通电时励磁的线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被驱动轴(1)、以及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驱动轴(2)、衔铁(3)、弹簧(6)、转子(7)以及电磁力产生部件(8);该驱动轴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衔铁被固定在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轴向另一侧端面上;所述弹簧间隙配合于所述被驱动轴上,位于所述衔铁(3)和所述转子之间,对所述衔铁和所述转子施加分离方向的力;所述转子以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不能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以能够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包括磁轭和绕设在磁轭上的通电时励磁的线圈。【专利说明】电磁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力传递的电磁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平7—293596公报中公开了 一种电磁离合器,如图1所述,该电磁离合器从左端起依次设置有挡圈16,驱动轴12K、离合用衔铁1、转子2、制动用衔铁13、弹簧14以及电磁力产生装置3,其中,挡圈16,驱动轴12K、离合用衔铁1、转子2、制动用衔铁13、弹簧14以及电磁力产生装置3均被套装在被驱动轴5上。挡圈16设置在比驱动轴12K靠左侧的位置,用于止挡驱动轴12K以防止驱动轴12K从被驱动轴5上脱离。驱动轴12K与外部驱动源连接,从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该驱动轴12K能够绕被驱动轴5自由旋转。在驱动轴12K的右端面上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有圆盘状的离合用衔铁1,该离合用衔铁I能够与驱动轴12K —起绕被驱动轴5自由旋转,转子2通过连接构件2a不能相对于被驱动轴5旋转地被连接在被驱动轴5的径向突出的圆形凸缘部18上,制动用衔铁13通过设在其圆盘状相对部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13a与设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线圈骨架15的挡板上的轴向凸起引导部15a以可沿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上,在固定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右端面上的弹簧挡板6A与制动用衔铁13之间夹设有压缩弹簧14,该压缩弹簧14套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的外周上,对离合用衔铁I向转子2侧施加弹力。电磁力产生装置3包括绕在线圈骨架15上的线圈3a。在对线圈3a通电的情况下,电磁力产生装置3产生电磁力,向右侧吸引制动用衔铁13使得离合用衔铁I克服压缩弹簧14的弹力而向右侧移动,从而离开转子2。与此同时,电磁力产生装置3向右侧吸引离合用衔铁I,使得离合用衔铁I与驱动轴12K —起向右侧移动而与转子2接触,利用离合用衔铁I与转子2之间的摩擦力将由驱动轴12K从驱动源接受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被驱动轴5,从而传递到与被驱动轴5连接的外部被驱动设备。在对线圈3a断电的情况下,电磁力产生装置3的电磁力消失,施加在离合用衔铁I以及制动用衔铁13上的吸引力消除,从驱动轴12与被驱动轴5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在压缩弹簧14的弹力的作用下,制动用衔铁13向左侧移动最终压贴在转子2上,对转子2以及被驱动轴5施加制动。但是,由于在对线圈3a断电起到制动用衔铁13压贴在转子2上对转子2以及被驱动轴5施加制动,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因此,有时,在对线圈3a断电后,被驱动轴5还旋转若干才能停止转动,因此,在将该电磁离合器用到复印机或打印机等供纸时,由于不能及时将被驱动轴5停止,会使得送纸精度变差,发生送纸错误。另外,由于在被驱动轴5设置径向突出的圆性凸缘部18来安装转子2,制动用衔铁13通过设在其圆盘状相对部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与设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线圈骨架15的挡板上的轴向凸起引导部以可沿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电磁力产生装置3上,因此,使得电磁离合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磁连接装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连接装置包括被驱动轴、以及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驱动轴、衔铁、弹性构件、转子以及电磁力产生部件;该驱动轴以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且能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衔铁被固定在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轴向另一侧端面上,并且能够和所述被驱动轴一起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弹性构件间隙配合于所述被驱动轴上,位于所述衔铁和所述转子之间,对所述衔铁和所述转子施加分离方向的力;所述转子以不能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以能够绕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上,包括磁轭和通电时励磁的线圈。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由于是没有现有技术那样的复杂的制动用衔铁与电磁力产生装置中的线圈骨架之间的凸凹配合结构,而且也没有现有技术那样的在被驱动轴上设置径向突出的圆性凸缘部来安装转子的结构,因此,使得电磁连接装置的被驱动轴以及电磁连接装置的结构变简单,从而使得电磁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变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簧,在所述衔铁被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而向所述转子移动后,将所述弹簧压扁而经由所述弹簧将来自所述驱动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转子。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电磁连接装置的离合动作。本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轴由轴和外套在所述轴的外周上的轴构件构成,该轴构件被利用超声波焊接结合固定在所述轴上,在所述轴构件的所述轴向一端侧设有向径向伸出的凸缘部,该凸缘位于比所述驱动轴靠所述轴向一侧的位置,防止所述驱动轴从所述被驱动轴脱出。本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由于采用超声波焊接来将轴和轴构件结合成一体来构成被驱动轴,在轴构件上轴向一端侧设有用于止挡驱动轴的凸缘,因此,可以以简单的制造工艺将被驱动轴与驱动轴组装在一起,而且使得被驱动轴的制造变简单。本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花键配合在所述被驱动轴上。本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本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所述衔铁以及所述弹簧均由软磁性材料构成。本技术的第七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由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是波浪性板簧或碟簧。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将离合用衔铁与转子之间分离的分离构件。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齿轮。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动力输入部,而所述被驱动轴或所述转子为动力输出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磁连接装置的沿轴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图2是所述现有技术的电磁连接装置中的制动用衔铁的沿轴线方向看到的视图。图3是所述现有技术的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连接装置包括被驱动轴(1)、以及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的驱动轴(2)、衔铁(3)、弹性构件(6)、转子(7)以及电磁力产生部件(8);该驱动轴(2)以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1)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且能绕所述被驱动轴(1)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1)上;所述衔铁(3)被固定在所述被驱动轴(1)的所述轴向另一侧端面上,并且能够和所述被驱动轴(1)一起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弹性构件(6)间隙配合于所述被驱动轴(1)上,位于所述衔铁(3)和所述转子(7)之间,用于对所述衔铁(3)和所述转子(7)施加分离方向的力;所述转子(7)以不能绕所述被驱动轴(1)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1)上;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8)以能够绕所述被驱动轴(1)旋转的方式套装在所述被驱动轴(1)上,包括磁轭(9)和通电时励磁的线圈(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条顺一桑原秀明冈田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