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935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12)的车辆用门组件(40)。该门包括:门主体(15);覆盖该门主体的门外面板(21)的外表面(53)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27);密封部件(28)。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该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165);向该门主体的缘(163)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164);在该延长部的背面(177)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166)。该密封部件被安装在该闭合截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12)的车辆用门组件(40)。该门包括:门主体(15);覆盖该门主体的门外面板(21)的外表面(53)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27);密封部件(28)。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该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165);向该门主体的缘(163)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164);在该延长部的背面(177)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166)。该密封部件被安装在该闭合截面部。【专利说明】车辆用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用于对车身的门开口进行开闭的车辆用门的外表面具有外装部件的车辆用门组件。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车辆的设计性,及/或为了保护车辆的外表面,在车身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各种外装部件。还存在为了同样的目的而在车辆用门的外表面设置外装部件的情况。在车辆用门的外表面设有外装部件的技术由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可知。由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知晓的车辆用门为对车身的乘降口(门开口)进行开闭的侧门。该侧门的外表面的下部通过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覆盖。在这样的车辆用门组件中存在以下三点研究的余地。第一点如下。形成在车身上的乘降口与车辆的设计相应地被设定为任意的大小。另外,为了相对于车辆进行乘降,优选乘降口较大。多数情况下侧门是在与车身不同的工场通过现有的生产设备制造的。在制造大型的侧门时,存在受到例如制造设备的能力的制约的情况。在以通过较小的侧门对较大的乘降口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下端之间,需要考虑不会在门的面方向上形成间隙。为了不形成该间隙,考虑使门主体的内面板向下方延伸。但是,由于门的重量较大,在谋求车辆的轻量化的基础上存在改良的余地。另外,通过专利文献2所知的车辆用门,使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缘之间通过密封部件密封。在门关闭时,该密封部件被框部和侧门的缘夹入。因此,在侧门的缘上作用有夹入产生的反作用力。如上所述,在门的面方向上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无法在侧门的缘上配置密封部件。第二点如下。通过专利文献2所知的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侧门的外表面的下部的面板状的外装主体;从该外装主体的下端向侧门的下缘延伸的凸缘部;一体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前端的面板状的薄壁部分;经由该薄壁部分一体形成在该外装主体上的内侧壁。该薄壁部分是能够向壁厚方向弯折的部分,一般还被称作薄壁铰链。该内侧壁以该薄壁铰链为基准,向外装主体的背面侧弯折,并结合于该背面。其结果为,在外装主体的下端,通过该外装主体、该凸缘部和内侧壁形成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该树脂制的外装部件一般由成型用金属模成形。在该金属模上形成有用于将熔融树脂向型腔供给的门(供给口)。在成形后的外装部件上残留有因成形而形成的门的痕迹。为了从外部看不到该痕迹,而使该痕迹配置在凸缘部的背面。相对于该外装主体及该凸缘部,该内侧壁夹持薄壁铰链而位于相反侧。由于该凸缘部和该内侧壁之间狭窄,所以,在将熔融树脂向型腔供给的情况下,在该凸缘部和该内侧壁之间容易抑制该熔融树脂的流动。为了使该熔融树脂的流动顺畅,优选在型腔中,在具有较大空间的一侧,例如在该凸缘部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门。所述门形成为与车辆的设计相应的各种形状。该外装部件根据门的形状而被要求为多种多样的形状。例如,该外装部件的形状存在以向车宽方向稍凹入的方式弯曲的情况。而该薄壁铰链以能够弯折的方式形成为一直线状。因此,该凸缘部的宽度,也就是说从该薄壁铰链到该外装主体的下端的距离根据外装部件的弯曲形状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该外装部件以向车宽方向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该凸缘部的宽度在门的长度方向(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最小。因此,在树脂成形用金属模的型腔中,存在无法在宽度窄的该凸缘部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门的情况。该情况下,必须在距薄壁铰链较大距离的外装主体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该门。为了使熔融树脂在型腔的整个范围内均匀地流动,存在改良的余地。因此,对于提高该外装部件的强度方面存在界限。第三点如下。一般车辆用侧门的门主体具有用于将浸入内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孔。具有排水孔的技术由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可知。由专利文献2可知的车辆用侧门,在门主体的下端具有排水孔及密封部件,并且,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下部通过外装部件覆盖。该外装部件以覆盖包含排水孔的部位在内的门主体的下端的方式,形成为流槽状。而且,该外装部件在底部具有排水孔。该密封部件是在侧门被关闭时与乘降口的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挡风雨条,与外装部件相比位于靠近车内的位置。由专利文献3所知的车辆用侧门在门主体的下端具有排水孔、挡风雨条和密封部件。该挡风雨条与密封部件相比靠近车内,是在侧门被关闭时,与乘降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的部件。该密封部件(分离密封)形成为管状并位于该排水孔的正下,具有能够导入从该排水孔排出的排水的连通孔。但是,由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知的技术,在以通过较小的侧门对较大的乘降口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下端之间形成门的面方向的间隙。在存在该间隙的情况下,无法在侧门的下缘设置密封部件。而且,开设在该侧门的下端的排水孔从框部分离。需要想方设法不使从该排水孔被排出的排水通过该间隙浸入到门内。假设,在将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采用的密封部件直接以在该排水孔的下方且覆盖该排水孔的方式安装的情况下,从该排水孔到密封部件的距离被拉开。因为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导致框部被浸湿。在寒冷的地方,浸湿的水结冰,因此,存在密封部件被冻在框部上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该密封部件的耐久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60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4-36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426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门开口大型化、且在形成该门开口的框部和门之间不形成该门的面方向的间隙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外装部件的强度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对乘降口的框部和门主体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的耐久性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包括:由外侧的门外面板和内侧的门内面板构成的中空状的门主体;通过比该门主体软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安装在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覆盖该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与形成所述门开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所述外装部件包括:覆盖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从该外装主体沿所述外表面向所述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在该延长部的背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所述密封部件被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上。如技术方案2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具有门相对面,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门相对面能够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面对,所述闭合截面部被配置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位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和所述门相对面之间的位置上。如技术方案3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具有从所述门相对面向所述门开口延伸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位于当所述门从相对于所述门开口大致正交的方向关闭时,所述密封部件能够接触的位置。如技术方案4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粕谷孝史泽田外茂英大庭敏也圆冈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