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灰石活化生产中量元素矿物质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650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灰石活化生产中量元素矿物质肥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将硅灰石、石膏、白泥、白云石等以及助添加剂A和B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搅拌、烘干、成型、焙烧、冷却、球磨等工序,制备成含有钙、硅、镁、硫、氯等中量元素为主的复合肥料。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大于60%,其中有效氧化钙大于25%,有效二氧化硅大于20%,有效氧化镁大于5%,有效三氧化硫大于5%,有效氯含量大于2%,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肥料呈弱碱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原料多由天然矿物质所组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产品是一种用来调节酸性或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全面提升中微量元素水平的天然矿物质复合肥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主要内容是将硅灰石、石膏、白泥、白云石等以及助添加剂A和B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搅拌、烘干、成型、焙烧、冷却、球磨等工序,制备成含有钙、硅、镁、硫、氯等中量元素为主的复合肥料。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大于60%,其中有效氧化钙大于25%,有效二氧化硅大于20%,有效氧化镁大于5%,有效三氧化硫大于5%,有效氯含量大于2%,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肥料呈弱碱性。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原料多由天然矿物质所组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产品是一种用来调节酸性或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全面提升中微量元素水平的天然矿物质复合肥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潜力。【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肥料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农业资源环境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土壤环境状况。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方式,特别是化学肥料氮肥的大量施用、大气酸沉降和工业污染物侵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毒化、土传病害、土壤酸化、土壤盐溃化等愈加严重,而土壤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和酸化是其中的主要诱因,这其中包括钙、硅、镁、硫、氯等中量元素的全面缺失。据全国土壤测试分析,以上世纪80年代产量水平下的养分丰缺指标衡量,全国耕地中量元素钙在缺素临界值以下的占64%,镁占53%,缺硅约4000万吨/年,另外,硫、氯等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全国耕地土壤酸碱度PH值30年平均下降了 0.6个单位,酸化耕地面积(pH〈5.5)从30年前的7%,上升到目前的18%;我国农田、园地土壤酸化加剧,南方大部分地区、胶东半岛和东北部分地区土壤酸化尤为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南方14省(区、市)土壤pH小于6.5的比例由30年前的52%扩大到65%,小于5.5的由20%扩大到40%,小于4.5的由1%扩大到4%,酸化最严重的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pH小于4.5的耕地土壤比例分别为13%、7%和4%。其直接后果是农作物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口感变差、有毒有害农产品事件层出不穷。在此大背景下,土壤调理和农业环境生态修复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它们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矛盾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思考和关注。众所周知: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在土壤结构中,50%由土壤孔隙组成,内含空气和水份;而在另50%的土壤固体中,矿物质占了 45%,有机质占5%。这些矿物质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磷、钾、硅、钙、硫、氯、镁、铁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它们的含量、种类和赋存形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对于南方酸性土壤地区,长期以来,这些矿物质营养元素得不到有效补充,加之酸性降水对这些营养元素的淋溶作用和作物吸收等因素,土壤中这些矿物质元素非常缺乏,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数据:目前广东土壤中缺钾达90%以上,硅、钙、镁、硫等的缺乏程度维持在50%上下,并缺乏多种微量元素。因此,开发弱碱性的、以土壤缺乏的钙、硅、镁、硫、氯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复合肥料,在目前大背景下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这种复合肥料能中和或抑制土壤的酸性,补充土壤所需要的中量元素组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场溯源型革命,从土壤被破坏的源头,找寻各种元素的平衡规律,恢复土壤的原有性状和理化性质。它对于“调养” 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和永续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项目是将硅灰石活化,生产一种以中量元素为主的、带有弱碱性特征的矿物质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制备出一种以中量元素钙、硅、镁、硫、氯为主的矿物质肥料为目的。且所制得的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物料来源广、市场潜力大的优势。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硅灰石中加入石膏、白泥、白云石,并在助添加剂的作用下,使硅灰石中的钙、硅组分活化,并连同石膏、白泥和白云石中的钙、硫、镁、氯一起,组合成以钙、硅、镁、硫、氯为主要成分的、带有弱碱性特征的中量元素肥料。一种利用硅灰石活化生产中量元素矿物质肥料的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硅灰石20%~80%,石膏5%~60%,白泥6%~60%,白云石5%~65%,助添加剂A和B 1%~5%组成混合物料。其中,助添加剂A为钾长石、白云母、伊利石或碳酸钾中的一种以上;助添加剂B为芒硝、食盐或氟化钠中的一种以上。助添加剂A和B之间的重量用量比为1:0.5~1:2。将混合物料进行球磨至粒径小于0.1Omm ;然后烘干至混合物料的含水率小于6% ;再将烘干后的混合物料成型加工成粒径为I~2cm的球粒,并进入活化窑内进行焙烧活化,温度控制在800~1100°C,焙烧时间0.5~4小时;焙烧活化后的球粒进行冷却、粉碎,可制成矿物质复合肥料,最后包装成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O生产原料均由天然矿物所组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比现有复合的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2)生产的复合肥料中中量元素组分齐全,可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3)利用特制的助添加剂,可使活化温度从传统的1200°C,反应时间5小时以上,缩短到800~1100°C,焙烧时间0.5~4小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大大降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中量元素矿物质肥料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某肥料公司是一种生产氮磷钾复合肥料的大型国有企业。采用此工艺生产中量元素肥料,作为添料加入到氮磷钾复合肥料中,可使原有的复合肥料成分更加全面,营养更趋于均衡,且生产成本下降了近55%。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所采用的矿物质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配伍为:硅灰石50%,石膏12%,白泥25%,白云石12%,助添加剂A和B为1%,其中助添加剂A为钾长石+白云母(质量比1:1);助添加剂B为芒硝+食盐(质量比1:1),助添加剂A与B之间的重量用量比也为1:1。其工艺流程为:将上述矿物质原料充分混合,并进行球磨至粒径小于0.074mm ;然后将混合物料烘干至含水率小于5% ;将烘干后的混合物料成型加工成粒径约2cm的球粒,并进入活化窑内进行焙烧,温度控制在900°C,焙烧时间I小时。活化后的球粒进行冷却、粉碎,可制成矿物质复合肥料。其中通过第三方成分检验得知:生产的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大于72%,其中有效氧化钙大于27%,有效二氧化硅大于22%,有效氧化镁大于6%,有效三氧化硫大于6%,有效氯含量大于2.5%,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产品的pH=10.2,生产成本可控制在550元/吨以下。是一种含有多种中量元素的矿物质复合肥料。实施例2 山西某肥料公司采用此工艺生产中量元素肥料的物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配伍为:硅灰石37%,石膏25%,白泥26%,白云石10%,助添加剂A和B为2%,其中助添加剂A为伊利石+碳酸钾(质量比1:1);助添加剂B为食盐+氟化钠(质量比1:1),助添加剂A和B之间的重量用量比为1:2。其工艺流程为:将上述矿物质原料充分混合,并进行球磨,球磨至粒径小于0.090mm ;然后将混合物料烘干至含水率小于6% ;将烘干后的混合物料成型加工成粒径约1.5cm的球粒,并进入活化窑内进行焙烧,温度控制在950°C,焙烧时间1.5小时。活化后的球粒进行冷却、粉碎,可制成矿物质复合肥料。其中通过第三方成分检验得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灰石活化生产中量元素矿物质肥的方法,其特征为,生产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物料组成混合物料:硅灰石????????????????????????????20~80石膏??????????????????????????????5~60白泥??????????????????????????????6~60白云石????????????????????????????5~65助添加剂A和B????????????????????1~5;再将上述混合物料经过球磨,烘干,成型加工,焙烧活化,冷却,粉碎,制得矿物质复合肥料,最后包装成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