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低温温轧制备2000MPa级纳米尺度贝氏体钢工艺,其特征是:铸坯经加热后于1100~1200℃热轧,扎后直接层流冷却到300℃~600℃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后于150℃~300℃卷取,保温3~6小时后空冷至室温,可以生产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的无碳化物纳米尺度贝氏体钢。本专利技术工艺将低温贝氏体相变完成时间由3~4天缩短为3~6个小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可实现大批量工业生产。【专利说明】—种低温温轧制备2000MPa级纳米尺度贝氏体钢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到2000MPa级纳米尺度贝氏体钢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强度是钢铁材料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获得高强度钢铁材料广大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发现,钢铁材料内部的缺陷使钢材的实际强度远小于理论强度,降低材料尺寸可使材料内部缺陷相对减少甚至消除。如碳纳米管,因其尺寸足够小使得缺陷出现几率小,具有极高强度。但在钢铁材料中纳米尺度的材料没有实际的应用意义。Bhadeshia认为,在钢铁材料内部引入更多的缺陷可以达到强化材料的作用,他设法在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温轧制备2000MPa级纳米尺度贝氏体钢工艺,其特征在于贝氏体钢的合金化学质量百分比如下:C0.69~1.05%;Si1.50~2.00%;Mn1.80~2.50%;Cr0.90~1.50%;Mo0.20~0.30%;V0.05~0.15%;Nb0.04~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步骤如下:1)按照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进行冶炼、浇铸;2)铸坯经1200℃~1250℃加热,保温4~6小时均热后,在Ar3以上高温区终轧,终轧温度在900℃~1000℃,轧后层流冷却至300℃~600℃;3)将步骤2)中冷却到300℃~600℃的热轧板通过层流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民,黄耀,汪小培,何建国,耿志达,赵征志,赵复庆,何青,程俊业,李亮,刘强,米振莉,唐荻,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