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得乐公司专利>正文

包括有槽的模具底部的容器吹塑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729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由型坯制造容器的吹塑机的模具,所述模具包含侧壁和底部(7),两者共同限定了容纳型坯的模腔,所述模腔相对于主轴线通常是对称的,所述模具底部设置有气体导管(12),其在模腔中具有开口,用于向模腔提供加压气体,以便于分离被吹塑的容器,其中该模具还在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15)上具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沿围绕主轴线的闭合轮廓延伸,其中所述导管(12)在所述凹槽(16)内具有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吹塑。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吹塑制造容器的机器的模 具。通过向模具内引入经过预热的型坯(通常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然后吹制 该型坯,以使其在模具中形成目标形状。这种模具包括侧壁和底部,两者共同限定了容纳型坯的模腔。
技术介绍
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吹塑操作取决于容器将来的应用。例如,如果该容 器用来填装热的液体(例如,茶、巴氏杀菌果汁等饮料),必须加热该模具, 以使得在吹塑期间热处理该容器,因此使得其能够抵抗得住将在填装时出现的热冲击。在常用术语中,这种吹塑和对应的容器称为"HR"(耐热的)。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在吹塑结束时,容器的底部由于热处理而仍然是柔软的,容易粘住模具底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提供具有导管的模具底部,该导管在模腔中具有开口 ,以在吹制结束之前将加压气体注入模腔,从而使容器与模具分离。 然而,这还不足以实现容器的快速分离。而且,存在加压气体在仍然柔软的容器底部留下印记而局部削弱容器的风险。另外,这种印记是没有美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具,其设计更有利于在吹 塑结束时分离容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型坯制造容器的吹塑机使用的模具,所述模具包 含侧壁和底部,两者共同限定了容纳型坯的模腔,所述模腔相对于主轴线通常 是对称的,所述底部设有气体导管,其在模腔中具有开口,提供同样的加压气 体,以便于分离吹塑的容器,其中该模具还在模具底部的内表面上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沿围绕主轴线的闭合轮廓延伸,其中所述导管在所述凹槽内具有开□。从而,由于该凹槽,在吹塑结束时通过气体导管将气体注入模具,通过将 基本均匀的推力垂直施加在容器上。因此,容器从模具快速分离,而不留下任 何印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凹槽沿圆形轮廓延伸,其直径为例如介于10 mm 和20mm之间。优选地,该凹槽的深度小于0.5mm,且径向截面是V型。另 外,在模具底部的内表面的高度上,该凹槽的宽度优选地小于0.5mm。此夕卜, 气体导管在其与所述凹槽的接合处的直径优选地小于1 mm。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模具还包括沿着主轴线安装在模具底部的活塞,所 述活塞可在内縮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内縮位置与模具底部的内表面 齐平,展开位置从模具底部凸出进入模腔,所述凹槽在一定距离处围绕离所述 活塞延伸。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模具底部通常向所述模腔弯曲,并围绕主轴线中心的 顶分布有一连串凹进处,该凹槽设置在所述顶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的目标和优势将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 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和2是显示从型坯开始的容器吹塑操作的示意图3是显示模具底部的立体图4是显示模具底部的俯视图5是显示模具底部的前视径向剖视图6是显示模具底部的放大的前视径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图1和图2,其示出了利用由热塑性材料例如PET制成的型坯3 (由预成型胚构成)制造容器2的吹塑机(图中未示出)的模具l。模具1包括侧壁4和底部7,侧壁4由两个互补的半模5、 6组成。半模5、 6和底部7共同限定了模腔8,型坯3在被约120。 C (约250° F)的温度加 热之后,在模具l打开时被插入该模腔中。关闭模具l,通过设置有侧孔的拉伸吹塑杆9来拉伸并吹塑型坯3,其中,通过该侧孔将压力达到40巴(bar) (580磅/平方英寸(psi))的加压气体(例 如,空气)注入到型坯3中,以将靠着模具1的型坯3吹制成最终的容器2 的形状。模腔基本上围绕主轴线旋转对称,最终的容器2具有大致圆柱的形状。 然后打开模具l,容器2从模具1中撤出,被存储或立即填装。 为了便于从模具1中撤出容器2,更准确的说,将容器底部11与模具底 部7分离,当打开模具1时,在容器底部11与模具底部7之间注入加压气体 (如空气)。为此,模具底部7设有用于将加压气体注入模腔S的气体导管12。该气 体导管12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卩第一部分12a,其在模具底部7的外围13的附近垂直延伸(即,平行于 主轴线),并在模具底部7的下表面14上具有开口。加压气体的入口 (未示出) 连接到第一部分12a;第二部分12b,其相对于主轴线10倾斜,并具有与第一部分12a的直径 基本上相等的直径;第三部分12c,其在主轴线10附近垂直延伸,并在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 15上的模腔8中具有开口,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和第二部分12a、 12b的 直径。如图3所示,模具1具有凹槽16,其设置在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15上, 气体导管12在凹槽16中具有开口 。凹槽16沿围绕主轴线10的闭合轮廓延伸, 由此通过导管12注入的空气流动并循环进入凹槽16,因此允许容器底部11 从模具底部7基本均匀的分离。凹槽16的轮廓可具有回路(例如,花状(flower-shaped)),例如具有定 型模具底部7的功能。在所描述的实例中,凹槽16的轮廓是圆形的,因此允 许容易地转动凹槽16以及从导管12流出的空气的快速循环。如图3和图5所示,模具底部7向模腔8弯曲,因此提供具有凹陷形状的 容器底部ll,以增强其机械强度。在所描述的实例中,模具底部7还包括一组凹进处17,其围绕以主轴线 10为中心的顶18(apex)分布,从而在容器底部11上形成球根状增强部(bulbousstiffen6rX如图3-5所示,凹槽16设置在顶18中,而不侵占凹进处17,以使加压气 体垂直定向流动,从而使施加在容器2上的分离力最大。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容器2具有110 mm左右的直径,凹槽16的轮 廓的直径介于10mm和20mm之间,例如,约为15 mm。这些值足以允许容 器2从模具底部7有效地分离。如在图6中所示,在径向截面中,凹槽16优选为V型,可能在其底部是 圆形的。凹槽16的深度优选地小于0.5mm,同时在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15 的高度处,其宽度优选地小于0.5mm。另夕卜,导管12在其与凹槽16的接合处 的直径优选地小于1 mm (换句话说,第三部分12c的直径为1 mm)。由于吹制容器的厚度在0.2 mm和0.3 mm之间,上述公开的形状和尺寸避 免了容器材料在吹塑期间流进凹槽16,乃至流进导管12。因此, 一方面,凹 槽不会在容器底部U留下印记,另一方面,来自导管12的空气可沿着凹槽 16自由地流进、流过和流经凹槽6。根据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模具1还包括安装在对应的孔20中的活塞19, 孔20形成在模具底部7中,并以主轴线10为中心。活塞19可在内縮位置(如图5中的平面线(plain line)所示)和展开位 置(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之间相对于模具底部7移动,其中在内縮位置时, 活塞19与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15齐平,在展开位置时,活塞19从模具底部 7凸出进入模腔8。例如,在模具打开期间,活塞19由空气驱动。在其展开位置,活塞向容 器底部11施加向上的力,从而对容器2从模具底部7的分离添加机械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由型坯(3)制造容器(2)的吹塑机的模具(1),所述模具(1)包括侧壁(4)和底部(7),两者共同限定了容纳型坯(3)的模腔(8),所述模腔(8)相对于主轴线(10)通常是对称的,所述模具底部(7)设有气体导管(12),其在模腔(8)中具有开口,用于向模腔(8)提供加压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由型坯(3)制造容器(2)的吹塑机的模具(1),所述模具(1)包括侧壁(4)和底部(7),两者共同限定了容纳型坯(3)的模腔(8),所述模腔(8)相对于主轴线(10)通常是对称的,所述模具底部(7)设有气体导管(12),其在模腔(8)中具有开口,用于向模腔(8)提供加压气体,以便于分离被吹塑的容器(2),所述模具(1)在模具底部(7)的内表面(15)上还设置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沿围绕主轴线(10)的闭合轮廓延伸,其中所述导管(12)在所述凹槽(16)内具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尔斯汤戈克里斯托夫拉曼德
申请(专利权)人:西得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