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6661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3:27
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每根带均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每根带均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专利说明】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系统经证明对于在建筑中不同楼层之间运载乘客是有用的。可提供多种不同的电梯系统构造。基于牵引的电梯系统包括支持电梯轿箱和配重的重量的拉绳布置。机械驱动牵引滑轮,这导致拉绳构件的运动从而导致电梯轿箱的所期望的运动。在行业中已知各种拉绳布置。最简单明了的被认为是1:1拉绳布置,其中拉绳构件的运动和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量是相同的。在2:1拉绳布置中,拉绳构件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两倍。已提出4:1拉绳布置且包括大约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四倍的拉绳构件运动。随着平带悬挂构件替代圆钢制绳的引入,实现不同拉绳布置的能力更为复杂。例如,平带引入了带循迹和扭曲问题。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N0.US 2008/0121468示出包括作为拉绳构件的平带的一种可能的4:1拉绳布置。该文献提出包括在井道一侧上的转向滑轮的堆叠布置的一种系统构造。与此种布置相关的一个缺点是在井道内它需要更多竖直空间以容纳那些滑轮的布置。在电梯行业内,使电梯系统所需的井道空间量最小化是持续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每根带均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在包括前述电梯系统的元件的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滑轮彼此隔开第一水平距离而第三和第四滑轮彼此隔开第二、更小的水平距离。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一水平面中。第三和第四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二水平面中。第一水平面在第二水平面下方。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撑在电梯轿箱下方。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撑在电梯轿箱上方。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系统包括处于电梯轿箱上方固定竖直位置上的惰滑轮。多根带遵循这样的路径,其包括:向下向第一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一滑轮,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二滑轮,从第二滑轮向上延伸,从上方卷绕惰滑轮,向下向第三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三滑轮,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第四滑轮以及从第四滑轮向上延伸。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该电梯轿箱具有包括至少一扇门的前壁。每根带都具有厚度,大于厚度的宽度和大于宽度的长度。每根带都具有限定带的宽度和长度的牵引表面。每根带的牵引表面都与每根其它的带的牵引表面基本对齐。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的牵引表面都基本平行于大致垂直于电梯轿箱的前壁的平面。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轿箱包括每一个均横向于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沿每根带的每个竖直定向部分,每根带的牵引表面大致平行于侧壁。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系统包括第一盒体,其支持在第一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第一和第二滑轮,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具有第一水平间距。第二盒体支持在第二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第三和第四滑轮,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具有第二、更小的水平间距。第一盒体定位于第二盒体下方。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该电梯轿箱包括具有至少一扇门的前壁以及横向于该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第一和第四滑轮定位于第一侧壁附近。第二和第三滑轮定位于第二侧壁附近。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个滑轮都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在第一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包括前两段中任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在第一滑轮上用于每根带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用于每根带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个滑轮均包括在滑轮上邻近的带引导表面之间的间隔件。在第一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地偏置。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从第一和第二滑轮向上延伸的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地隔开大于电梯轿箱宽度的第一距离。从第三和第四滑轮向上延伸的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地隔开大于电梯轿箱的宽度且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系统包括牵引滑轮和多个惰滑轮。牵引滑轮、惰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围绕相应的轴线旋转。所有滑轮轴线基本平行。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惰滑轮在电梯轿箱的第一侧上且牵引滑轮在电梯轿箱的第二、相对侧上。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和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牵引滑轮导致带的运动。系统包括多个惰滑轮。牵引滑轮、惰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围绕相应的轴线旋转且所有滑轮轴线都基本平行。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特征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根带都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特征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轿箱具有包括至少一扇门的前壁。每根带都具有厚度,大于厚度的宽度和大于宽度的长度。每根带都具有限定带的宽度和长度的牵引表面。沿带的对应部分,每根带的牵引表面与每根其它带的牵引表面对齐。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牵引表面基本平行于大致垂直于电梯轿箱的前壁的平面。由以下详细描述,公开范例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附随详细描述的附图可如下简要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图解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设计的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的经选择的部分。图2示意地示出了在图1的范例拉绳布置中带所遵循的途径。图3图解示出了图1的范例的经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S亚帕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