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梯轿门锁装置和电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电梯轿门锁装置和电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441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轿门锁装置和电梯设备。该轿门锁装置包括:门刀基座,其设有第一和第二旋转中心;门刀组件,其配置有内夹式或外张式门刀;门刀驱动组件,其包括驱动件、传动件、解锁件和轿门锁钩,驱动件、传动件和门刀组件铰接于第一旋转中心,轿门锁钩铰接于第二旋转中心,传动件经连接轴与门刀组件铰接,解锁件铰接于驱动件上的第三旋转中心并设有限位部用于限位连接轴,驱动件在被驱动后带动传动件、连接轴和解锁件绕第一旋转中心朝第一或第二方向旋转,当门刀组件接触到厅门锁球后动作受限,解锁件绕第三旋转中心摆动而使轿门锁钩上的弧形部偏置一位移量,从而使轿门锁钩绕第二旋转中心朝第一方向旋转直至解锁,或者朝第二方向旋转直至锁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设备,尤其涉及电梯轿门锁装置和电梯设备


技术介绍

1、在商务办公、生产制造、居民住宅等许多场所环境下,特别是众多高层楼宇中,人们已经广泛安装使用各类电梯设备用来输送人员、货物或者宠物等,并且由此获得了极大的便利。

2、然而,这些电梯设备在使用期间,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进行整体或部分性地更换或者维修。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基于降低设备拆装工程量、减少施工耗时影响、节省费用等方面考虑,有可能需要保留并重用电梯设备中一些原有装置,例如电梯厅门、轿厢门、配重等,此时可以更换安装较少的新装置,这些新安装装置通常是直接从与所保留的原有装置相适配使用的已有产品中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梯轿门锁装置和电梯设备,从而可以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可以为现有技术提供可替换的技术方案。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

3、门刀基座,其设置有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

4、门刀组件,其安装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配置有内夹式或外张式门刀;以及

5、门刀驱动组件,其安装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包括驱动件、传动件、解锁件和轿门锁钩,所述驱动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门刀组件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所述轿门锁钩铰接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并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传动件还经由连接轴与所述门刀组件相铰接,所述解锁件铰接于所述驱动件上的第三旋转中心并设有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连接轴,其中所述驱动件在被驱动运动后带动所述传动件、所述连接轴和所述解锁件围绕所述第一旋转中心朝向第一方向或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6、其中,当所述门刀组件未接触厅门锁球时,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解锁件上的第一限位并带动所述门刀组件张开或闭合,同时所述解锁件沿所述轿门锁钩上的弧形部摆动;当所述门刀组件接触到所述厅门锁球后动作受限,所述连接轴转至所述解锁件上的第二限位,所述解锁件围绕所述第三旋转中心摆动而促使所述弧形部偏置一位移量,从而使得所述轿门锁钩围绕所述第二旋转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直至处于解锁状态,或者朝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直至处于锁定状态。

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组件包括第一门刀、第二门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门刀和所述第二门刀各自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而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传动件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门刀基座上的第四旋转中心,所述第四旋转中心沿着所述门刀基座的纵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的正下方。

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內夹式门刀或所述外张式门刀的连杆布置成关于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和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的连线呈对称分布。

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组件设置成使得:

10、l_dc = z2/sin(∠c+∠d+∠e),并且

11、l_od/l_oc=y2/(y1+y2)

12、其中,l_dc是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在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一铰接点是所述第一门刀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是所述第二门刀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铰接点;

13、l_od是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一铰接点在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14、l_oc是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在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15、z2是在所述轿门锁钩解锁后,所述第一门刀和所述第二门刀之间的距离;

16、∠c、∠d、∠e分别是在所述轿门锁钩从锁定转为解锁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夹角、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门刀基座的纵向线之间夹角、所述传动件的解锁旋转角度;

17、y1是电梯厅门锁球的解锁距离;以及

18、y2是电梯厅门锁球距离所述第一门刀的间隙。

1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传动件的解锁旋转角度∠e是根据以下计算式设置:

20、∠e= k*arsin(l/l_pg)

21、其中,l_pg是轿门锁钩的长度,l是轿门锁钩的解锁高度,系数k的取值范围是0.5-2.0。

2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轿门锁钩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保持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轿门锁钩相连,并且第二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包括扭簧,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包括拉簧。

2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限位部是腰型孔,并且/或者所述弧形部是设置在所述轿门锁钩上且具有弧形轮廓的滑槽。

2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滑槽的弧形轮廓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弧形轮廓是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为圆心。

2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基座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门刀驱动组件和所述门刀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2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解锁件和所述传动件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件的两侧,并且所述解锁件相对于所述传动件更靠近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解锁件的所述限位部滑动连接,所述轿门锁钩和所述驱动件分别布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侧。

2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基座上还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限位部和导向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处于锁定状态时对所述驱动件上的配合部进行限位,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从锁定状态进入解锁状态时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部解除对于所述配合部的限位。

2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槽,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可滑动地连接。

2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槽设置成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为圆心。

3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设置成凹部,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驱动件的端部,所述导向部是滚轮,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滚轮的引导部。

3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门刀基座上设置有手动解锁机构,所述手动解锁机构与所述导向机构通过第三弹性复位件相连,用于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手动解锁机构来促使所述轿门锁钩从锁定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32、其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设备,包括:

33、电梯轿厢,其具有轿门和安装在所述轿门上的轿门锁副钩;以及

34、如以上任一项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组件包括第一门刀、第二门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门刀和所述第二门刀各自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而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传动件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门刀基座上的第四旋转中心,所述第四旋转中心沿着所述门刀基座的纵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內夹式门刀或所述外张式门刀的连杆布置成关于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和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的连线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组件设置成使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传动件的解锁旋转角度∠e是根据以下计算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轿门锁钩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保持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轿门锁钩相连,并且第二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包括扭簧,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包括拉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限位部是腰型孔,并且/或者所述弧形部是设置在所述轿门锁钩上且具有弧形轮廓的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滑槽的弧形轮廓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弧形轮廓是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为圆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基座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门刀驱动组件和所述门刀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解锁件和所述传动件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件的两侧,并且所述解锁件相对于所述传动件更靠近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解锁件的所述限位部滑动连接,所述轿门锁钩和所述驱动件分别布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基座上还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限位部和导向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处于锁定状态时对所述驱动件上的配合部进行限位,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从锁定状态进入解锁状态时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部解除对于所述配合部的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槽,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可滑动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槽设置成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为圆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限位部设置成凹部,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驱动件的端部,所述导向部是滚轮,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滚轮的引导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基座上设置有手动解锁机构,所述手动解锁机构与所述导向机构通过第三弹性复位件相连,用于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手动解锁机构来促使所述轿门锁钩从锁定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16.一种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组件包括第一门刀、第二门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门刀和所述第二门刀各自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而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传动件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门刀基座上的第四旋转中心,所述第四旋转中心沿着所述门刀基座的纵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內夹式门刀或所述外张式门刀的连杆布置成关于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和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的连线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组件设置成使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传动件的解锁旋转角度∠e是根据以下计算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轿门锁钩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保持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轿门锁钩相连,并且第二弹性复位件装设于所述门刀基座上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包括扭簧,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包括拉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限位部是腰型孔,并且/或者所述弧形部是设置在所述轿门锁钩上且具有弧形轮廓的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滑槽的弧形轮廓设置成在所述轿门锁钩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弧形轮廓是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为圆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门刀基座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冲潘海平简秀钱海云李启国郑治佳石毅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