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294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包括有冷凝器本体、带进气管的进气管组件、出液管组件和汇流管组件,第一控制阀处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之间,第一集液管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内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第四三通管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处在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之间,出液管通过第三三通管和第一三通管与第一集液管连通,第三三通管与第一三通管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二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第六三通管以及第四控制阀,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冷凝器,使制冷和制热效果最大化,同时为用户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包括有冷凝器本体、带进气管的进气管组件、出液管组件和汇流管组件,第一控制阀处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之间,第一集液管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内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第四三通管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处在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之间,出液管通过第三三通管和第一三通管与第一集液管连通,第三三通管与第一三通管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二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第六三通管以及第四控制阀,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冷凝器,使制冷和制热效果最大化,同时为用户节约成本。【专利说明】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的
,尤其是指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系统与没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系统相比,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01的制冷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其制热效果明显不如后者。制冷时,从压焓图上可以看出,在满足要求的致冷环境中,降低冷凝温度和使制冷剂冷凝液在节流前过冷,可以提高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致冷系数,从而提高制冷量;制热时,没有过冷管的冷凝器01的流阻会增大,制热量也会相应增加。这种矛盾,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制冷、制热的需求,一般以牺牲一方面来满另一方面,而这样的冷凝器必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能充分利用、制冷和制热效果明显提高的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带进气管的进气管组件、出液管组件以及带汇流管的汇流管组件,进气管组件和汇流管组件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所述的出液管组件包括有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出液管,其中,第一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处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第四三通管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处在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之间,所述的出液管通过第三三通管和第一三通管与第一集液管连通,第三三通管与第一三通管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的第二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第六三通管以及处在第五三通管和第六三通管之间的第四控制阀,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所述的安装有第五控制阀的第三集液管两端分别与第五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相接,安装有第六控制阀的第四集液管两端分别与第六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相接。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冷凝器,使制冷和制热效果最大化,同时为使用者节约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对制冷效果有利的冷凝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制热效果有利的冷凝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1、带进气管21的进气管组件2、出液管组件3以及带汇流管41的汇流管组件4,进气管组件2和汇流管组件4分别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所述的出液管组件3包括有第一集液管31、第二集液管32、第三集液管33、第四集液管37以及出液管34,其中,第一集液管31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361、第二三通管362以及第一控制阀351,第一控制阀351处在第一三通管361和第二三通管362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31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34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363、第四三通管364以及第二控制阀352,第二控制阀352处在第三三通管363和第四三通管364之间,所述的出液管34通过第三三通管363和第一三通管361与第一集液管31连通,第三三通管363与第一三通管361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353,所述的第二集液管32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365、第六三通管366以及处在第五三通管365和第六三通管366之间的第四控制阀354,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所述的安装有第五控制阀355的第三集液管33两端分别与第五三通管365和第二三通管362相接,安装有第六控制阀356的第四集液管37两端分别与第六三通管366和第四三通管364相接。以下为本实施例上述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当空调制冷运行时,把第一控制阀351、第二控制阀352以及第四控制阀354打开,并关闭第三控制阀353、第五控制阀355以及第六控制阀356,附图3所示冷凝器中流路转换成如附图1所示,制冷剂从进气管21进入,通过进气管组件2进入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内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与螺纹铜管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体通过汇流管组件4汇流到出液管组件3,中途经过过冷管,最终通过出液管34流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量。空调制热运行时,把第三控制阀353、第五控制阀355以及第六控制阀356打开,并关闭第一控制阀351、第二控制阀352以及第四控制阀354,附图3所示冷凝器中流路转换成如附图2所示,制冷剂从进气管21进入,通过进气管组件2进入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内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与螺纹铜管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体通过汇流管组件4汇流到出液管组件3,最终直接通过出液管34流出,缺省了过冷管的流路,使空调器的制热量大幅提升。在采用以上方案后,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使冷凝器能充分被利用,制冷和制热效果最大化,提高冷凝器换热效果,从而提高空调能效比,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值得推广。以上所述实施例子只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I)、带进气管(21)的进气管组件(2)、出液管组件(3)以及带汇流管(41)的汇流管组件(4),进气管组件(2)和汇流管组件(4)分别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管组件(3)包括有第一集液管(31)、第二集液管(32)、第三集液管(33)、第四集液管(37)以及出液管(34),其中,第一集液管(31)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361)、第二三通管(362)以及第一控制阀(351),第一控制阀(351)处在第一三通管(361)和第二三通管(362)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31)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I)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34)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363)、第四三通管(364)以及第二控制阀(352),第二控制阀(352)处在第三三通管(363)和第四三通管(364)之间,所述的出液管(34)通过第三三通管(363)和第一三通管(361)与第一集液管(31)连通,第三三通管(363)与第一三通管(361)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353),所述的第二集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1)、带进气管(21)的进气管组件(2)、出液管组件(3)以及带汇流管(41)的汇流管组件(4),进气管组件(2)和汇流管组件(4)分别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管组件(3)包括有第一集液管(31)、第二集液管(32)、第三集液管(33)、第四集液管(37)以及出液管(34),其中,第一集液管(31)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361)、第二三通管(362)以及第一控制阀(351),第一控制阀(351)处在第一三通管(361)和第二三通管(362)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31)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34)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363)、第四三通管(364)以及第二控制阀(352),第二控制阀(352)处在第三三通管(363)和第四三通管(364)之间,所述的出液管(34)通过第三三通管(363)和第一三通管(361)与第一集液管(31)连通,第三三通管(363)与第一三通管(361)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353),所述的第二集液管(32)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365)、第六三通管(366)以及处在第五三通管(365)和第六三通管(366)之间的第四控制阀(354),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所述的安装有第五控制阀(355)的第三集液管(33)两端分别与第五三通管(365)和第二三通管(362)相接,安装有第六控制阀(356)的第四集液管(37)两端分别与第六三通管(366)和第四三通管(364)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利田永林张进刘阳高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