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249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其中一个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的组合,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多个同步器使用,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尺寸,同时换档平顺性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其中一个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的组合,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多个同步器使用,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尺寸,同时换档平顺性得到提高。【专利说明】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传动机构按所用轮系型式不同,有轴线连接式变速器(平行轴变速器)和轴线旋转式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两种。按离合器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离合变速器和双离合变速器。目前应用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传动机构为平行轴变速器,动力传动分为两条路线,一是奇数档传递路线,二是偶数档传递路线,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一、第二输入轴,再通过与两输入轴对应的从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将动力输出,双离合变速器通过两离合器的协调控制和各同步器控制,能够实现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从而缩短换档时间。然而平行轴式双离合变速器必须采用单独的倒档轴及倒档齿轮。当采用一条输出轴时,变速器轴向尺寸大;采用两条输出轴时,变速器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汽车的结构布局设计。目前应用的双离合变速器前进档最多采用7档,应用最广的是六档,速比变化较大,这样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变化较大,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都不是很理想,平顺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全新结构的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结构更为紧凑,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同时前进档位可以更多,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一、二输入轴套设设置,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哨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个双排行星轮系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另一个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行星架与后齿圈及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太阳轮与第二外轴套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中间轴套连接。所述第一常啮合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一前外轴套与壳体之间,第二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后齿圈与第三同步器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后外轴套与第二输入轴之间。第五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行星架与第二外轴套之间,所述第二常啮合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齿圈与后行星架之间,第六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七同步器与第二外轴套之间。第七同步器设置在第四齿轮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第二中间轴套之间。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双离合组件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右侧,输出轴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上、且与双离合组件在同一轴线。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连接差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与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的组合,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多个同步器使用,使它既可以达到用极少的齿轮对数实现更多速比档位的目的,又可以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使变速器的尺寸大小得到控制,汽车结构布局设计更加灵活,由于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变速器档位增力口,速比变化较小,这样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变化较小,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都比较理想,同时换档平顺性得到提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离合变速器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形式变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通过组合可获得多种传动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第一实施例(七档) 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包括双离合组件I (包括第一离合器2与第二离合器3、分别对应两离合的第一输入轴4、第二输入轴5,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82、输出轴8及多个同步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以上下结构布置,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新型双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排Xl及第二行星排X2,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三行星排X3及第四行星排X4。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05、后行星架106与第一前外轴套115连接,前齿圈103与后齿圈107连接,前行星架102与第一齿轮161连接,后行星排X2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形式,外行星轮108和内行星轮109相互啮合,后太阳轮110与第一后外轴套114连接。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34与第二中间轴143及第四齿轮164连接,前行星架131与后齿圈136及第二齿轮162连接。后太阳轮139与第二外轴套145连接。后行星架140与第二中间轴套144连接。前齿圈132与后行星架140可通过同步器135 (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131与后齿圈136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134输入,也可通过同步器141 (或离合器)或同步器142 (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该齿轮变速机构可实现4个前进档及I个倒档。第一输入轴4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齿轮163,第三齿轮163与第四齿轮164啮合,第一齿轮161与第二齿轮162啮合,第二齿轮162与输出轴8连接,输出轴8与双离合器组件I在同一侧。第一常啮合同步器101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81第一前外轴套115与壳体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多个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一、二输入轴套设设置,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个双排行星轮系由前后两排行星排组成,在前行星排中,前太阳轮与后行星架连成一体,通过第一常啮合同步器或离合器与壳体固定;后行星排采用双行星轮结构,前齿圈与后齿圈连成一体,动力可通过第二同步器或第三同步器或离合器经第一后外轴传递到后太阳轮或后齿圈,并由前行星架输出;所述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另一个双排行星轮系采用CR?CR式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前后两排行星排,在前行星排中,前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连成一体,前行星架与后齿圈连成一体与输出轴连接作为动力输出,动力通过前太阳轮输入,或者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输入到后太阳轮或后行星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良红范爱民吴峰罗子聪陈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