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827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由钢模壳体、主梁、端梁固定为一个整体,钢模壳体采用4×1的并行排列形式,并形成最佳尺寸方案,两端设张拉机,先行张拉时,钢模内预设锚固板,钢筋两端固定在锚固板上,张拉机对每块锚固板分别张拉,解决了预应力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应力不均的问题,同时锚固板永久留在轨枕内,提高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保证了轨枕的质量。(*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模型,特别是用于生产适应重载、高速铁路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属于混凝土构件钢模
目前,我国铁路广泛采用长钢模型生产轨枕,采用的方法是一次成组先张拉钢筋,然后灌注混凝土成型。长钢模型为五对轨枕模具纵向排列成一体的轨枕模型,两端设张拉机,纵向五个轨枕模的钢筋由张拉机统一张拉,然后灌注混凝土成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和钢筋是两种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它们所以能共同工作是由于粘结力的存在而使两者不能自由相对滑动,粘结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长钢模型难以保证足够的粘结力,所生产的轨枕应用于重载、高速轨道上,由于承载力偏低,容易过早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纹,不适应重载、高速运营条件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生产新型轨枕,先行张拉预应力均匀且能满足要求,卸载与轨枕脱模方便,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与其它设备配套使用、能生产在整体强度与稳定性方面均满足重载高速运营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依据新型轨枕的质量要求及生产过程中承受动荷载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力系数来确定钢模设计荷载,据此进行钢模结构设计,4个整体冲压成型的钢模壳体并行排列,并均匀固定在5根纵向排列的主梁的夹持中,两端以端梁固定形成短钢模型整体结构,其主要尺寸为模型长度为2786mm,宽度为1500mm,高度为310mm,纵向5根主梁厚度均为24mm,2根端梁厚度均为50mm,在每根端梁上设有16个Φ23的预应力张拉孔,两端端梁外侧设置张拉机,可分别对钢模的钢筋进行张拉,钢模壳体内钢筋两端预放锚固钢板,钢筋两端固定在钢板上,先张拉时张拉机仅分块张拉钢板,起到张拉钢筋的作用,灌注混凝土成型后锚固板永久留在轨枕内,无锚固板轨枕存在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不好和预应力集中的弊端,从而影响轨枕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而短钢模型带锚固钢板可使预应力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截面,克服了长钢模型的缺陷,改善了轨枕性能,从而可以满足重载、高速运营条件对轨枕质量的要求。上述结构的短钢模型的优点是由于钢模壳体排列合理,主要解决了混凝土轨枕在生产过程中预应力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应力不均的问题,短钢模型采用加锚固板分根张拉、卸载时按应力损失数值分别卸载的办法,克服了因预应力钢筋长度误差及放张时间差而引起的受力不均的状况,保证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从而保证了每根轨枕的质量。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下列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断面示意图;图4是图1的B-B局部断面示意图。本技术是由四个整体冲压成型的钢模壳体4并行排列,并均匀固定在五根纵向排列的主梁3的夹持中,两端以端梁1固定形成短钢模型整体结构,整体主要尺寸为长度为2786mm,宽度为1500mm,高度为310mm,主梁3厚度为24mm,端梁1厚度为50mm,每根端梁1上设有16个Φ23的预应力张拉孔5,两端端梁外侧设置张拉机,对钢模内钢筋先行张拉,钢模壳体4内钢筋两端预放锚固板6,钢筋两端固定在锚固板6上,先张拉时张拉机分块张拉锚固板6,起到张拉钢筋的作用,灌注混凝土成型后锚固板6永久留在轨枕内,灌注混凝土时钢模4内设置轨槽板7于预埋件预留孔2上。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由钢模壳体、主梁、端梁固定为一个整体,其特征是4个整体冲压成型的壳体并行排列,固定在5根纵向排列的主梁及两端2根端梁的夹持中,形成短钢模型的整体结构,其主要尺寸为长度为2786mm,宽度为1500mm,高度为310mm,主梁厚度均为24mm,端梁厚度均为50mm,在每根端梁上设16个Φ23的预应力张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钢模型,其特征是在制作轨枕时,分别于钢模壳体内预埋锚固板,钢筋两端固定在锚固板上,张拉机预张拉锚固板,灌注混凝土轨枕成型后锚固板永久留在轨枕内。专利摘要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由钢模壳体、主梁、端梁固定为一个整体,钢模壳体采用4×1的并行排列形式,并形成最佳尺寸方案,两端设张拉机,先行张拉时,钢模内预设锚固板,钢筋两端固定在锚固板上,张拉机对每块锚固板分别张拉,解决了预应力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应力不均的问题,同时锚固板永久留在轨枕内,提高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保证了轨枕的质量。文档编号B28B23/02GK2265882SQ9622274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钱树青, 朱维龙, 段宏略, 裴庆全, 刘作仁, 崔信德, 徐稳成 申请人:丰台桥梁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短钢模型,由钢模壳体、主梁、端梁固定为一个整体,其特征是:4个整体冲压成型的壳体并行排列,固定在5根纵向排列的主梁及两端2根端梁的夹持中,形成短钢模型的整体结构,其主要尺寸为:长度为2786mm,宽度为1500mm,高为310mm,主梁厚度均为24mm,端梁厚度均为50mm,在每根端梁上设16个Φ23的预应力张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树青朱维龙段宏略裴庆全刘作仁崔信德徐稳成
申请(专利权)人:丰台桥梁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