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填充用薄壁胎体 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或者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里填充一些轻质 材料的填充块以减小结构自重和提高混凝土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填充 块中使用较多的是空心的薄壁盒。由于脱模工艺限制,现有空腔薄壁盒内腔 不能由脱模或浇注工艺一次成形,所以现有的薄壁盒都是由多块预制壁板、 预制壳件在接缝处涂抹水泥或胶拼合粘结构成的,由于在粘结时的预制壁板、 预制壳体己经为硬化状态,而粘结料为湿散状态并含有大量水分,所以粘接 料在凝结前后均不能与先期成形硬化的构件融合成一体,再加上模具误差和 加工误差的因素,粘结料不可能进入结合端面的所有位置而使粘接不牢靠, 同时模具误差和加工误差还会导致构件接缝处的应力集中,使薄壁盒的接缝 处比较脆弱、薄壁盒整体结构不够牢靠,这就造成现有的薄壁盒在运输和施 工时易碎、易坍塌,尺寸较大的薄壁盒更容易损坏,甚至对工人造成伤害, 而且,薄壁盒在施工或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破损后,混凝土会从破损处灌 入碎盒内,这样不但浪费混凝土,而且会使薄壁盒的重量增大,这样薄壁盒 就 ...
【技术保护点】
现浇混凝土填充用薄壁胎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湿散的水泥砂浆、轻质水泥砂浆类水合反应混合物制作出一体连结的胎体底板和四周的侧壁,然后在四周侧壁围成的开口上覆设一块或一块以上的内模托板,内模托板的至少一侧边沿外伸到胎体一侧的侧壁之外,然后在内模托板的顶面上摊涂湿散的水泥砂浆、轻质水泥砂浆类水合反应混合物成形出薄壁胎体的顶板;顶板的周边在成形时,除了在内模托板的外伸边沿上之外的所有周边在成形时与对应位置的、尚在湿散状态下的胎体侧壁结合成一体,在薄壁胎体各面初凝后抽出内模托板,然后静停养护使胎体的底板、侧壁、顶板同步硬化为一体而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