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3423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的方法。将木屑涂以不含硬化剂的粘结剂,铺置成纤维网,然后压制。在压缩阶段,将气态或与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供入纤维网内部。实施此法的设备,是连续式双带压力机,或不连续式单级或多级的压力机。双带压力机有两个加压带装置,硬化剂在楔形入口区经输入装置供入其内侧。硬化剂通过加压带装置外侧的孔,到达纤维网。在非连续式压力机的加压板中,设有输入硬化剂的孔。(*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特别是制造刨花板、纤维板、OSB板、MDF板等的方法,在此法中,木屑涂以粘结剂,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苯酚甲醛树脂,可以用硬化剂加速粘结剂的硬化,涂了胶的木屑铺置成一个纤维网,并接着在压力机中压缩而减小了厚度,然后再在定压下被压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实施上述方法的设备,它有一个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一个将纤维网输入连续工作的双带压力机的传输装置,双带压力机有上下两个循环的加压带装置,加压带装置各在两个旋转地支承在刚性压力机机架上的导向滚筒上运行,在上下两个加压带装置彼此面对着的运行段之间构成反应区,纤维网在其中输送的同时,通过双带压力机加压,在反应区中压力从加压板传到加压带装置上,反应区分为楔形入口区、中压反应区和低压定形区。实施上述方法的另一种设备,有一个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和一个连续工作的、由两个半部组成的双带压力机,它有两个在可旋转地支承在刚性的压力机机架上的导向滚筒上运行的循环加压带装置,在它们彼此面对的运行段之间构成了反应区,纤维网在其中输送的同时通过双带压力机加压,在反应区中压力从加压板传到加压带装置上,反应区分为楔形入口区、中反应区和低压定形区。实施上述方法的还一种设备,有一个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将纤维网分割成各纤维网段的分割装置,以及在非连续工作的单级或多级压力机的加压板之间传送纤维网段的装置。这种复合木板,如刨花板、纤维板、OSB板或MDF板,它们由木屑、木纤维等组成,并用粘结剂胶合而成。粘结剂通常采用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苯酚甲醛树脂。木屑被铺置成纤维网,并压制成致密的板。为了加速它们的粘结过程,可以在加压的同时加温,并在木屑胶合前粘结剂溶化时添加硬化剂。越来越多地采用连续制造的方法来生产这种复合木材制品板,其中用连续式双带压力机来代替不连续的分级压力机。在连续法中,纤维网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双带压力机一方面对它加温,并同时施加一个均匀的压力,所以使复合木材制品板形成了一条连续不断的长带。因为这种复合材料的导热性差,所以在采用需通过加热进行固化的粘结剂胶合时,为了使它们成形和加热粘结剂,要给在压力机中的纤维网供入热气体或过热蒸汽。这样一种用一台连续式双带压力机通过两条连续循环的加压带进行工作的方法,在专利DE-OS2058820中有介绍。在该方法中,将过热蒸汽经由加压板和可透过蒸汽的加压带,输入双带压力机的楔形入口区。在楔形入口区中纤维网被致密化。为了输入蒸汽,加压板上沿垂直于双带压力和运行方向成排地设喷嘴或切口,加压带由一种金属丝网或带孔的钢带制成。专利DE-OS3411590也表示了一种由双带压力机进行工作的设备,以生产通过蒸汽使之硬化的复合木材制品板。在这种设备中,双带压力机入口区的加压带两侧设分配通道和总管,喷嘴孔从那里通往压制区。过热蒸汽从分配通道经喷嘴孔导入纤维网的纵向侧边中。专利DE-OS3414178中介绍了一种采用不连续分级压力机工作的方法,在那里同样将过热蒸汽经加压板输入纤维网中。众所周知,为了进一步提高粘结剂的胶合速度,以便缩短加压时间,在木屑胶合前已经在粘结剂中加入了硬化剂或催化剂。对于通常使用的热固性粘结剂有特别强烈反应的硬化剂是各种强酸(见专利US-PS4044087)或强碱。为了用硬化剂提高胶合速度,可能在形成纤维网时已经在松散混合的木屑中出现了不希望有的在无压力情况下的预先硬化。为了避免这一点,通常不采用强硬化剂,而恰恰相反,宁可采用反应缓慢的硬化剂,它们只有在给以许多热量的情况下才起作用。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延长了加压时间,从而导致非连续法生产时的生产率低。在连续制造法中,由于加压时间长,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率的要求,必须有一种长度较长的双带压力机,从而提高了成本。用水蒸汽加热,使复合木材制品板中含水量高,这种水分必须通过事后的干燥使之消除。为了生产过热蒸汽还须消耗更多的能量。利用水蒸汽提高胶合速度制造复合木板制品板的连续设备同样有缺点。按专利DE-OS3411590所述的设备中,水蒸汽经纤维网的纵向棱边输入入口区。由于水蒸汽沿宽度方向,即沿与设备运行相垂直的方向的扩散能力有限,所以只能生产窄的刨花板。由于不能保证均匀受热和均匀地硬化,所以在板宽较小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废品率。因为只有窄的复合木材制品板才能保证质量,所以生产率低。用这种设备是不可能经济地生产复合木材制品板的。虽然按照DE-OS2058820的设备可以比较均匀地沿设备宽度用蒸汽加热,并因而可以沿板材的宽度均匀地硬化,然而将蒸汽经加压板和加压带供入纤维网的结构很复杂。若加压带通过滚轮或滚筒支承在加压板上,则在这种结构形式中的滚轮在蒸汽环境中运转,这种环境极易使滚轮腐蚀。为滚轮工作所需的润滑剂在这种蒸汽环境中通常趋于分解,并因而在短期工作后使滚轮磨损。过去已经证明,这种压力机的工作不可靠,因而几乎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大大缩短加压时间,又可减少供热量。因此在利用一台双带压力机进行连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种长度较短的双带压力机。达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之特征为所涉及用于胶合木屑的树脂是不含硬化剂的粘结剂;在压力机的压缩阶段,气态的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经由纤维网的表面或/和直接供入纤维网内部。实施上述方法的设备之特征为在双带压力机的楔形入口区设输入装置,通过它将气态的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导至加压带装置的内侧,加压带装置的外侧有足够的孔,通过这些孔使酸性或碱性的硬化剂到达纤维网的表面。双带压力机垂直安装,在双带压力机半部中的加压带装置,各经由三个在三角形顶角处的导向滚筒运行,因而在每个双带压力机半部形成了加压带装置的一个上部水平段和一个作为反应区边界的垂直段段,加压带装置各由两条加压带,即一条内带和一条外带组成,它们通过多个并列安置的、既与内带的外表面,又与外带的内表面接触的衬垫,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在衬垫之间,沿加压带装置的全宽,有一些以外带的内表面、内带的外表面以及衬垫为边界的通道,至少在一个水平段的上面装设用于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纤维网被加压带装置输入楔形入口区中,在楔形入口区加压带装置的侧边设输入装置,它将气态的或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动态地充满通道,外带上设有从外带内表面到外带外表面的孔,所以酸性或碱性的硬化剂可以从通道到达纤维网的表面。在加压板中,用于在纤维网段的压缩过程中供入以气态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的孔平行于加压板的表面,垂直孔从这些孔出发,通往朝着纤维网段的那个加压板表面。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为,无须蒸汽或大大减少蒸汽量,所以至少与之有关的能量成本显著降低。与传统的连续或非连续设备相比,加压时间大大缩短,设备的生产率提高。使用按本专利技术的双带压力机,滚轮将不处于燃气或蒸汽环境之下,因此既不存在双带压力机的滚轮或其它零部件受腐蚀的危险,又不存在润滑剂分解而破坏其润滑性能的危险。迄今所有用于连续生产复合木材制品板的双带压力机,其长度通常在16至25米之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后,在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双带压力机的长度缩短到约4至6米。因此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生产成本,对于这种双带压力机而言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特别是制造刨花板、纤维板、OSB板、MDF板等的方法,在此法中,木屑涂以粘结剂,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苯酚甲醛树脂,可以用硬化剂加速粘结剂的硬化,涂了胶的木屑铺置成一个纤维网,并接着在压力机中压缩而减小了厚度,然后再在定压下被压制,其特征为:所涉及用于胶合木屑的树脂是不含硬化剂的粘结剂;在压力机的压缩阶段,气态的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经由纤维网的表面或/和直接供入纤维网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86-11-14 P3639061.51.制造复合木材制品板,特别是制造刨花板、纤维板、OSB板、MDF板等的方法,在此法中,木屑涂以粘结剂,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苯酚甲醛树脂,可以用硬化剂加速粘结剂的硬化,涂了胶的木屑铺置成一个纤维网,并接着在压力机中压缩而减小了厚度,然后再在定压下被压制,其特征为所涉及用于胶合木屑的树脂是不含硬化剂的粘结剂;在压力机的压缩阶段,气态的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经由纤维网的表面或/和直接供入纤维网内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为碱性硬化剂由氨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一种无机酸组成。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一种有机酸组成。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盐酸组成。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硫酸组成。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磷酸组成。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蚁酸组成。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醋酸组成。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酸性硬化剂由马来酸组成。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是一种相对于酸性或碱性硬化剂为中性的不与硬化剂起反应的气体。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是空气。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是一种惰性气体。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以蒸汽状态出现。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是水蒸汽。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在压力机的压缩阶段,为了进一步加速粘结剂硬化,向纤维网供入附加热量。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热量通过热传导从压力机传给木屑。18.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至少有一部分热量由酸性或碱性的气态硬化剂传递给木屑。19.按照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至少有一部分热量由气态载体传递给木屑。20.按照权利要求15和19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气态载体是过热水蒸汽。21.按照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压制纤维网的压力机由一台连续工作的双带压力机构成。22.按照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压制纤维网的压力机由一台非连续工作的单级或多级压力机所构成。23.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纤维网在双带压力机进口由两部分会合而成,在会合时被一个沿着纤维网正反输送方向振动的活塞所压缩。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硬化剂从活塞中出来直接供入在双带压力机入口处的纤维网内部。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从活塞中出来的硬化剂,在振动运动到达沿纤维网送进方向最远处的死点时供入。26.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方法的设备,有一个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一个将纤维网输入连续工作的双带压力机的传输装置,双带压力机有上下两个循环的加压带装置,加压带装置各在两个放置地支承在刚性压力机机架上的导向滚筒上运行,在上下两个加压带装置彼此面对着的运行段之间构成反应区,纤维网在其中输送的同时,通过双带压力机加压,在反应区中压力从加压板传到加压带装置上,反应区分为楔形入口区、中压反应区和低压定形区,其特征为在双带压力机(1、67、89)的楔形入口区(24)设输入装置,通过它将气态的或与一种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导至加压带装置(22、23)的内侧,加压带装置(22、23)的外侧有足够的孔(59),通过这些孔使酸性或碱性的硬化剂到达纤维网(7)的表面。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双带压力机(1)的加压带装置(22、23)由单根带孔(86)的加压带(85)构成,酸性或碱性硬化剂经加压板(27)上的通道(87)从外部引入双带压力机(1),并从这些通道(87),经过对准加压带(85)的输入管道(88)到达纤维网(7)处。28.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加压带装置(22、23)由两条加压带,即一条内带(31)和一条外带(32)所组成,它们通过多个并列的既与内带(31)的外表面,又与外带(32)的内表面接触的衬垫(42)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在衬垫(42)之间沿加压带装置(22、23)的全宽,有一些以外带(32)的内表面、内带(31)的外表面以及衬垫(42)为边界的通道(43、51),在楔形入口区(24)加压带装置(22、23)的侧边设输入装置(52),它将气态的或与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动态地充满通道(43、51),外带(32)上设有从外带(32)内表面到外带(32)外表面的孔(59),所以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可以从通道(43、51)到达纤维网(7)的表面。29.按照权利要求26至28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纤维网(7)输送装置与下加压带装置(68)合为一体,在双带压力机(67)的入口区,它相对于上加压带装置(69)伸出一部分,成形机(3)装在此前伸部分上面。30.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至21和23至25之一所述方法的设备,有一个铺置纤维网的成形机和一个连续工作的、由两个半部组成的双带压力机,它有两个在可旋转地支承在刚性的压力机机架上的导向滚筒上运行的循环加压带装置,在它们彼此面对的运行段之间构成了反应区,纤维网在其中输送的同时通过双带压力机加压,在反应区中压力从加压板传到加压带装置上,反应区分为楔形入口区、中压反应区和低压定形区,其特征为双带压力机(89)垂直安装,在双带压力机半部(103、104)中的加压带装置(22、23),各经由三个在三角形顶角处的导向滚筒(90、91、92和93、94、95)运行,因而在每个双带压力机半部(103、104)形成了加压带装置(22、23)的一个上部水平段(99)和一个作为反应区边界的垂直段(100),加压带装置(22、23)各由两条加压带,即一条内带(31)和一条外带(32)组成,它们通过多个并列安置的、既与内带(31)的外表面,又与外带(32)的内表面接触的衬垫(42),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在衬垫(42)之间,沿加压带装置(22、23)的全宽,有一些以外带(32)的内表面、内带(31)的外表面以及衬垫(42)为边界的通道(43、51),至少在一个水平段(99)的上面装设用于铺置纤维网(102、102a、102b)的成形机(101),纤维网被加压带装置(22、23)输入楔形入口区(24)中,在楔形入口区(24)加压带装置(22、23)的侧边设输入装置(52),它将气态的或和气态载体一起为两相状态的酸性或碱性硬化剂动态地充满通道(43、51),外带(32)上设有从外带(32)内表面到外带(32)外表面的孔(59),所以酸性或碱性的硬化剂可以从通道(43、51)到达纤维网(102、102a、102b)的表面。31.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在楔形入口区(24)的起始段,导向滚筒(92、95)的附近,设有一个沿双带压力机(89)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压缩活塞(111),它沿垂直方向振动,所以纤维网(102)在进入楔形入口区(24)时受预压缩。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压缩活塞(111)收缩成楔形。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压缩活塞(111)下部,楔形的尖端部分,有一个沿横向贯通的密封件(113),它有一些彼此相邻的喷嘴孔(114),在压缩活塞(111)中设有通往喷嘴孔(114)的导管(115),这些导管又与总管(120)和主管(119)相连,以便输入硬化剂,在导管(115)中设有相对于压缩活塞(111)运动的闭合销(116),以便关闭和打开喷嘴孔(114)。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闭合销(116)固定在一个支架(117)上,支架固定安装在双带压力机(89)上,闭合销(116)和压缩活塞(111)的相对运动,通过压缩活塞(111)的振动来达到。35.按照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导管(115)的上端用闭合销(116)上部的一个加大了的台阶(118)来关闭。36.按照权利要求33至35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闭合销(116)的下端是尖顶(121),以便除去喷嘴孔(114)中的树脂残渣。37.按照权利要求33至36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加压带装置(22、23)是多层叠带(122),它由多层叠在一起的加压带(123、124、125)组成,在加压带表面上没有孔。38.按照权利要求26至37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楔形入口区(24)的上下两侧按同样的角度收缩。39.按照权利要求26至37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楔形入口区(24)的上下两侧按不同的角度收缩。40.按照权利要求26至37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楔形入口区(24)或者只在上侧,或者只在下侧按一个角度收缩。41.按照权利要求26至40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在楔形入口区中,压制压力从加压板(27)经固定的辊床传给内带(31)。42.按照权利要求26至41之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在中压反应区(25)中,压制压力从加压板(28)经固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库特赫尔德法布里肯特
申请(专利权)人:库特赫尔德法布里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