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玉明专利>正文

茶叶成型炒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结构包括机架、滚筒、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搁置在机架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和出叶段,进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成型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出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通过对现有适合流水线生产的炒干机结构的改进,能使被烘茶叶在炒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形茶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流水线作业的茶叶成型炒干机
技术介绍
中国绿茶讲究“色、香、味、形”,以“形”划分茶类。茶叶造形,特别是名优茶叶的造形难度大、变化多,至今大多还停留在手工造形阶段,费时费力不卫生而且效率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茶叶加工流水线更是深受重视。从茶叶加工流水线发展现状看,杀青机、炒干机等已有长足发展,但是,造形用的茶叶成型机却发展缓慢,已成为茶叶加工流水线发展的障碍。为此,茶业界的技术人员正在作不懈努力,积极研究开发既有造形功能,又能满足流水线作业的茶叶成型机械。本申请人基于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从现有适合流水线作业的滚筒式炒干机入手,进行了开发茶叶成型机械的摸索工作。现有滚筒式炒干机的结构包括机架、滚筒、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等,滚筒搁置在机架上的摩擦轮、托轮上,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的两端口上,排湿罩下部为出茶口。作业时,电机输出轴经减速器、传动带与摩擦轮相联接,带动滚筒在摩擦轮、托轮上旋转,供料和出料分别由输送带完成,待炒干的茶叶在滚筒内腔中完成炒干过程,湿气经排湿罩排出。在炒干过程中,与茶叶运动轨迹直接相关的是滚筒内腔壁的结构。现有滚筒内腔的圆形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螺旋状的导叶板,导叶板既控制茶叶的走向,也造成茶叶翻抛,提高炒干效果,但是现有滚筒内的导叶板没有造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该机通过对现有适合流水线生产的炒干机结构的改进,能使被烘茶叶在烘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形茶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包括机架、滚筒、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搁置在机架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和出叶段,进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成型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出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具体实施时,作为改进所述机架经一回转销轴设置在一机座上,机座与机架之间设有机架水平角的调角机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适合流水线作业的炒干机滚筒内的导叶板结构进行改进,将起主要作用的导叶板中间部分改成波浪形板,使波浪形板的每个单元形状形成瓢形。当茶叶进入滚筒的进叶端口后,先顺着进叶段螺旋板迅速溜下推进,然后过渡至成型段的波浪形板上,随着滚筒的不断旋转茶叶逐“波”下翻,运动轨迹类似于冲浪而成型,直至过渡到出叶段螺旋板从滚筒的出叶端口滑出,因此,本机的导叶板不但起到了导叶作用,也起到了造形作用,从而实现了被烘茶叶在炒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形茶叶的目的。通过回转销轴将机架设置在机座上后,机架变成了一块翘翘板,经调角机构调整一个支点的高度,可改变滚筒的轴向水平角度,进而控制茶叶在滚筒内的走时,达到控制茶叶成型、炒干时间的目的。为加深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滚筒内腔筒壁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表示:接茶斗1,减速电机2,电热管3,外壳体4,滚筒41,机座5,回转轴51,调角机构6,托轮轨7,摩擦轮轨71,排湿罩8,机架9,进叶段10,成型段11,滚筒内壁12,出叶段13。【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机座5下平面稳固在地面上,其上平面形成一个左右向的长形搁置槽,机座5的前、后两侧壁的上方中部位置上开有两个轴孔,用于安置回转轴51。在机座5的右侧上设有调角机构6,调角机构6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丝杆螺母机构,也可采用四连杆机构。调角机构6用于调节机架9该端的高度,转动调角机构6上的手柄即可调整机架9的水平倾斜角度,即滚筒41的轴向倾斜度,滚筒41的轴向倾斜度可影响茶叶在滚筒内的行走时间,达到控制茶叶成型、炒干时间的目的。由回转轴51支撑的机架9的最外围为外壳体4,起到保温作用。外壳体4内部上方设置滚筒41,滚筒41下方设置电热管3等部件。减速电机2安装在机架9的左端。滚筒41的两端口分别设接茶斗1和排湿罩8,接茶斗1和排湿罩-->8与滚筒41的两端口呈间隙动静式配接,以不影响滚筒滚动为原则。排湿罩8向上具有出风口,用于向外排放湿气,向下设出茶口。在流水线作业时,输送装置向接茶斗1供料,排湿罩8的出茶口下方设输送带,以实现与前后制茶工序的机械配接。滚筒41外围的左右端环壁上分别设置摩擦轮轨71和托轮轨7,经摩擦轮轨71和托轮轨7滚筒41搁置在相应的摩擦轮和托轮上。摩擦轮和托轮分别呈倒八字成对安装,将滚筒41托住,摩擦轮为主动轮,在传动机构带动下,使滚筒41在四个轮子上回转。参见图2,该图为滚筒41内腔筒壁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滚筒41内腔筒壁上的导叶板结构的改进上。每条导叶板从滚筒41的进叶端口开始至滚筒的另一端口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10、成型段11和出叶段13,进叶段10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11,成型段11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尾边过渡至出叶段13,出叶段13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壁上的螺旋板。从图2可见,进叶段10和出叶段13对于整条导叶板来说,所占长度都很小,相对茶叶为说是滑板,分别用于进茶和出茶。大部分导叶板是波浪形板,波浪形板实际上是一块纵向截面呈多个瓢形体的螺旋导叶板,每个瓢形体的螺旋导叶板形成一个螺旋面,其螺旋面和滚筒的轴线有一定的角度。滚筒41内壁上设置多少条导叶板可根据滚筒的直径而定,每条导叶板的间隔距离以茶叶在下落时,以能落到的每个瓢形体的入口端为好,以获得冲浪最大行程。作业时,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经传动装置带动摩擦轮转动,滚筒41在摩擦轮、托轮上旋转。与此同时,滚筒41下方的热源装置电热管3供热。当茶叶从接茶斗1送至滚筒41进叶端口后,先顺着进叶段10螺旋板滑下,然后旋翻至后一条(以滚筒旋转方向为序)导叶板的瓢形体入口端,进行冲浪(茶叶的运动轨迹类似于冲浪运动的轨迹),紧接着又旋翻至后一条瓢形体入口端,随着滚筒41的不断旋转,茶叶逐“波”冲浪、旋翻而成形,并不断向右移动直至过渡到出叶段13螺旋板从滚筒41的另一端口滑出。由于被烘茶叶的逐“波”冲浪、旋翻始终都伴随着滚筒的滚动,因此造形的结果使被烘茶叶变成球形,而获得球形茶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包括机架(9)、滚筒(41)、接茶斗(1)、排湿罩(8)、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41)搁置在机架(9)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1)、排湿罩(8)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41)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11)和出叶段(13),进叶段(10)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11),成型段(11)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13),出叶段(13)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包括机架(9)、滚筒(41)、接茶斗(1)、排湿罩(8)、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41)搁置在机架(9)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1)、排湿罩(8)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41)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11)和出叶段(13),进叶段(10)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程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