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用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13761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霉塑料及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材料的制备领域。一种防霉塑料,所述防霉塑料由1-2%防霉剂,70-80%树脂,18-28%增塑剂组成。所述的防霉剂由20%酮康唑,20%苯丙氨酸、30%甲硝唑,30%叠氮钠等组成。所述的树脂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组成。所述的增塑剂为磷酸酯类。制备工艺包括(1)混合:将防霉剂,树脂,增塑剂按照等比递增方式将各种原料均匀混合。(2)塑炼:温度为200-280℃,剪切时间5小时。(3)切粒。其具有防霉作用,而且与树脂共聚物有较好的相容性,具有光、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的辅料领域。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易受阳光、氧气和微生物的破坏,发生老化、断裂、长霉及长藻等现象,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为了防止阳光、氧气对塑料的影响,通常在塑料中加入各种抗氧剂、紫外光吸收剂和增塑剂等其它助剂。然而这些助剂的使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成份,特别是户外使用的塑料制品,很容易受到霉菌及藻类的侵蚀。故而,塑料制品必须同时添加足够的防腐防霉剂,以保持美观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防霉剂是指对霉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防止应用对象霉变的制剂。防霉剂主要成分:季铵盐衍生物、卡松、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等。能防止微生物引起发霉的药剂。有酚类(如苯酚)、氯酚类(如五氯酚)、有机汞盐(如油酸苯基汞)、有机铜盐(如8-羟基喹啉铜 )、有机锡盐(如氯化三乙或三丁基锡等),及无机盐硫酸铜、氯化汞、氟化钠等。用于塑料材料等。塑料防霉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存在以下缺点:重金属含量高,不环保,给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耐热温度不高,容易变色;或者防霉作用不强。因此,开发新型的低毒,高效,热稳定性好的塑料用防霉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低毒,高效,热稳定性好的塑料用防霉剂。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40-60%苯甲酸钠,40-60%酮康唑根据比例,按照倍比递增原则混匀,溶于氯仿中,在220℃,与塑料聚合物1:5~10混合,制成有活性的防霉母粒。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对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属、糠秕孢子菌属、球拟酵母菌属、隐球菌属)、双相真菌和真菌纲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其生长。酮康唑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氯仿中易溶,熔点为147~151℃。苯甲酸钠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苯甲酸钠在乙醇或氯仿中溶解,熔点为300℃。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两种药物抗菌作用显著,低毒,热稳定好;同时,这两种药物的抗菌普不同,可以扩大抗菌范围。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塑料用防霉剂制成的防霉塑料,参考ASTM G21-96《合成高分子材料抗真菌性的测定》,从耐温、耐水洗、安全性、变色性四大因素进行考察,全部合格。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塑料用防霉剂制成的防霉塑料可有效防止微生物或霉菌在塑料上繁殖,避免微生物或霉菌对食品和衣服的危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低毒,高效,热稳定性好的塑料用防霉剂。 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40%苯甲酸钠, 60%酮康唑根据比例,按照倍比递增原则混匀,溶于氯仿中,在220℃,与塑料聚合物1:5混合,制成有活性的防霉母粒。实施例2:将60%苯甲酸钠,40%酮康唑根据比例,按照倍比递增原则混匀,溶于氯仿中,在220℃,与塑料聚合物1:5混合,制成有活性的防霉母粒。实施例3:将40%苯甲酸钠, 60%酮康唑根据比例,按照倍比递增原则混匀,溶于氯仿中,在220℃,与塑料聚合物1:10混合,制成有活性的防霉母粒。实施例4:将60%苯甲酸钠,40%酮康唑根据比例,按照倍比递增原则混匀,溶于氯仿中,在220℃,与塑料聚合物1:10混合,制成有活性的防霉母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用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霉剂由40-60%苯甲酸钠,40-60%酮康唑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用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霉剂由40-60%苯甲酸钠,40-60%酮康唑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书1的塑料用防霉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蒋学功张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