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孟君专利>正文

一种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200 阅读:4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属于加工食用油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综合锅在锅体(1)外壁上设置有进蒸汽管(3)、进油管(6)、温度表(8)、电动机(10)、真空泵(11)、吸液管(14)、吸活性炭管(17)、出油管(21)、出废水管(24)等;在锅体(1)内设置有螺旋型蒸汽加温管(27)、转动轴(28)、搅拌叶片(29)等;该锅把常规炼油工艺中的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合而为一,将碱化、脱色、脱臭三工序在同一锅中完成,达到了节省场地与设备投入,节约能源,减少工序,缩短工时,降低成本的目的,适于在茶油精加工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食用油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在山茶油精加工过程中用于碱化、脱色、脱臭工艺的综合锅设备。
技术介绍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占世界油茶资源的80%以上。以油茶果子为原料加工的茶油,因其脂肪酸构成比较合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且不含黄曲霉素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E,是目前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享有“油中之王”和“液体黄金”之美称,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深受城乡市民喜爱。我国油茶的加工现状为:毛油基本由农民按传统方法压榨提取,存在出油率低、杂质含量高、颜色乌黑、不透明、酸值和过氧化值等严重超标,并在油脂中含有特殊的臭味组分,不能直接供应市场,故必需经茶油加工厂精制才能成为商品油上市。目前,各地采用的茶油精制加工技术大致需经脱胶(一般有水化脱胶和酸化脱胶)、碱炼-水洗脱酸(通过加入碱的方法,使游离的脂肪酸皂化形成水溶性的盐再经过水洗将其除去)、脱色(一般工业上采用吸附的方法)、脱臭(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高温真空进行脱臭)及冬化分提(在-5℃下冷冻48h)等工艺步骤,需分别使用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冬化锅才能完成。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该综合锅包括锅体(1)和锅支架(2),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四周外壁上设置有通入锅体(1)内的进蒸汽管(3)、蒸汽管阀门(4)、蒸汽压力表(5)、进油管(6)、进水管(7)、温度表(8)、视孔A(9)、电动机(10)、真空泵(11)、缓冲器(12)、缓冲器阀门(13)、吸液管(14)、吸液管阀门(15)、喷液球(16)、吸活性炭管(17)、吸活性炭管阀门(18)、出水管(19)、出水管阀门(20)、出油管(21)、出油管阀门(22)、过滤泵(23)、出废水管(24)、出废水管阀门(25)、视孔B(26)、出蒸汽管(32)及出蒸汽管阀门(33);在锅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该综合锅包括锅体(1)和锅支架(2),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四周外壁上设置有通入锅体(1)内的进蒸汽管(3)、蒸汽管阀门(4)、蒸汽压力表(5)、进油管(6)、进水管(7)、温度表(8)、视孔A(9)、电动机(10)、真空泵(11)、缓冲器(12)、缓冲器阀门(13)、吸液管(14)、吸液管阀门(15)、喷液球(16)、吸活性炭管(17)、吸活性炭管阀门(18)、出水管(19)、出水管阀门(20)、出油管(21)、出油管阀门(22)、过滤泵(23)、出废水管(24)、出废水管阀门(25)、视孔B(26)、出蒸汽管(32)及出蒸汽管阀门(33);在锅体(1)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树文杨孟君金关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孟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