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131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上方设有旋转支架,旋转支架一端设有配重,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喷补机座相对于旋转支架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喷补内枪、喷补外枪,在旋转驱动机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左、右支架轮带动旋转支架沿旋转轨道作360°旋转。该装置用于钢铁精炼设备的耐火材料喷补,特别是双工位RH精炼设备的浸渍管喷补。该装置在两条钢车内侧轨道间行走;喷补装置旋转机构实现喷补机构360°范围旋转;避免了垂直运动的钢车喷补车轨道交叉,减少两种车辆设备冲击、避免设备故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RH真空精炼设备为了提高效率均为双工位布置,一套真空系统布置在上层,两套钢车钢包系统平行安装在地面,一个工位真空处理完毕后,另外一个工位已完成准备工作,通过切换真空系统,可以立即处理另外一个工位钢水,较单工位节省了中间切换时间,同时,在工位等待时间,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真空罐插入管耐火材料进行喷补维护。这样就要求喷补装置在工作位、等待位移动,由于钢车轨道为平行安装,一种方法是两条钢车轨道上各安装一台喷补车装置,这样造成设备成本增加,维护量增加;另一种方法是与钢车轨道垂直安装一套喷补车轨道,喷补车在轨道上移动实现喷补要求,这样钢车喷补车轨道交叉处轮缘通过处产生缝隙,当钢车喷补车车轮通过时,必然较大的振动,尤其是承载钢水的钢车,由于重量大,对传动系统冲击也较大,因此其传动系统故障较多,频繁发生电机减速机壳体断裂、减速机齿轮轮齿断裂等故障,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造成生产中断,甚至可能发生钢车停在钢包吊运死区钢水冷却冻结,造成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铁精炼设备的耐火材料喷补装置,具体是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可以实现单台喷补车在两个真空处理工位的自由切换,同时避免其轨道与钢车轨道交叉,而钢车、喷补车等设备可以避免冲击、平稳行走,减少故障、提闻效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车体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上方的旋转支架转动;旋转支架一端设有配重,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喷补机座相对于旋转支架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的喷补内枪、喷补外枪;在旋转驱动机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左支架轮位于支撑柱下方,右支架轮位于配重下方并与配重相连接,左、右支架轮沿旋转轨道转动。上述方案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通过电动或液压马达控制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实现旋转支架转动,旋转支架在左、右支架轮的带动下沿旋转轨道作360°旋转。本技术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喷补车轨道在两个工位钢车轨道之间,喷补车体运行方向与钢车行走方向垂直,两种车辆轨道互不交叉。喷补车上安装旋转支架,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可实现喷补机构360°旋转,从而实现双工位钢车轨道上的耐火材料喷补。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精炼炉喷补车,设计原理简单、工作可靠、安装方便,由于喷补车行走距离小于钢车内侧轨道之间的距离,使得钢车、喷补车轨道互不交叉,保证了各自轨道的完整性、连续性,保证了两种车辆行走平稳,极大降低了两种设备的故障率,预计使用后相关设备故障率可降低95%,提高了设备效率,保证了生产的稳定顺行。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喷补内枪,2为喷补外枪,3为喷补机座,4为左支架轮,5为大齿轮,6为旋转支架,7为小齿轮,8为配重,9为右支架轮,10为旋转轨道,11为车体,12为驱动轮,13为旋转驱动机构,14为支撑柱,15为从动轮,16为A工位耐材浸溃管,17为A工位钢车轨道,18为B工位钢车轨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11,车体11底部设有驱动轮12和从动轮15,其特征在于:车体11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13和旋转轨道10,旋转驱动机构13驱动小齿轮7带动大齿轮5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5上方的旋转支架6转动;旋转支架6 —端设有配重8,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3,喷补机座3相对于旋转支架6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3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的喷补内枪1、喷补外枪2 ;在旋转驱动机构13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4、9,左支架轮4位于支撑柱14下方,右支架轮9位于配重8下方并与配重8相连接,左、右支架轮4、9带动旋转支架6沿旋转轨道10转动;本实施例旋转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驱动机构13上方设有固定在旋转支架6上的大齿轮5、旋转驱动小齿轮7带动大齿轮5驱动旋转支架6转动,旋转支架6在左、右支架轮4、9的带动下沿旋转轨道10作360°旋转。该装置在双工位RH真空精炼炉工作原理:喷补车车体11及驱动轮12、从动轮15实现喷补车在两条钢车内侧轨道间行走,喷补车轨道在两个工位钢车轨道17、18之间,本实施例A工位钢车轨道17距离RH真空罐插入管A工位耐材浸溃管16的水平距离为2500mm,喷补车体运行方向与钢车行走方向垂直,两种车辆轨道互不交叉;喷补装置旋转机构旋转支架6、旋转驱动机构13驱动小齿轮7带动大齿轮5,通过左、右支架轮4、9实现喷补车喷补机座3进行360°范围旋转;喷补机构的喷补内枪1、喷补外枪2与
技术介绍
相同,通过旋转升降运动完成喷补动作。当A工位真空处理完毕后,A工位钢车开出处理位,喷补车向A工位方向移动,到达极限位置后,旋转支架运动使喷补车构位于A工位真空罐正下方,开始对真空罐浸溃管进行内外喷补,喷补结束后,旋转支架转动90°,喷补车移动到两个处理位中心等待位;当B工位真空处理结束,钢车开出处理位,具备喷补条件时,和A工位工作程序相同,完成喷补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车体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上方的旋转支架转动;旋转支架一端设有配重,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喷补机座相对于旋转支架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的喷补内枪、喷补外枪;在旋转驱动机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左支架轮位于支撑柱下方,右支架轮位于配重下方并与配重相连接,左、右支架轮沿旋转轨道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通过电动或液压马达控制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实现旋转支架转动,旋转支架在左、右支架轮的带动下 沿旋转轨道作360°旋转。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上方设有旋转支架,旋转支架一端设有配重,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喷补机座相对于旋转支架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喷补内枪、喷补外枪,在旋转驱动机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左、右支架轮带动旋转支架沿旋转轨道作360°旋转。该装置用于钢铁精炼设备的耐火材料喷补,特别是双工位RH精炼设备的浸渍管喷补。该装置在两条钢车内侧轨道间行走;喷补装置旋转机构实现喷补机构360°范围旋转;避免了垂直运动的钢车喷补车轨道交叉,减少两种车辆设备冲击、避免设备故障。文档编号C21C7/10GK203163502SQ20132016375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专利技术者闫振武, 闫世宏 申请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精炼炉喷补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车体上方设有回转支承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上方的旋转支架转动;旋转支架一端设有配重,另一端设有喷补机座;喷补机座相对于旋转支架垂直向上设置,喷补机座上依次设有喷补机构的喷补内枪、喷补外枪;在旋转驱动机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设有左、右支架轮,左支架轮位于支撑柱下方,右支架轮位于配重下方并与配重相连接,左、右支架轮沿旋转轨道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振武闫世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