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925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穿腔的壳体,设在贯穿腔内与壳体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所述真空管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二级喷嘴和尾管,所述壳体贯穿腔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口。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发生器分开加工使得真空管便于加工成多级结构,使系统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气量降低,提高了气动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统中的真空发生器。
技术介绍
:以往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统中的真空发生器采用壳体和真空管(文丘里管)一体的结构方式,具体结构为在发生器外壳体内直接加工真空管的通道,即结构件既是外壳体也是真空管本身,加工精度要求高,多级真空管结构加工的话不良率高且成本大,难以充分利用压缩空气的效率。使用在真空集便器系统中时,因气体环境中富含腐蚀性强的水汽、盐分、颗粒等,现有的真空发生器容易积聚污物,会使真空通道的真空效率降低甚至失效,并且一体式真空管的结构难以维修或更换配件,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真空发生器,该真空发生器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有利于保证该真空发生器的真空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穿腔的壳体,设在贯穿腔内与壳体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所述真空管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二级喷嘴和尾管,所述壳体贯穿腔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进一步的,上述壳体内位于一级喷嘴的进气口侧设有气嘴。进一步的,上述壳体的贯穿腔与一级喷嘴之间设有外O型密封圈。进一步的,上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内O型密封圈。进一步的,上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止回环。进一步的,上述尾管外壁与壳体的贯穿腔之间设有卡环,卡环与贯穿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真空发生器结构将加工精度低的壳体与需精加工的真空管组件分开加工,加工后再以卡位扣压装配为一体,装配方式简单快速,生产率和成品高,使产品的加工成本得以降低;分开加工使得真空管便于加工成多级结构,使系统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气量降低,提高了气动效率;使用过程中真空管组件污损后可以快速拆卸更换及清洗,减少了维护成本;各组成部件的材质耐腐蚀,与水汽不浸润,不易积聚污物,故使用寿命长,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显示图1对应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真空管组件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显示图3对应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集便器系统中的污箱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近一步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具有贯穿腔I的壳体2,设在贯穿腔I内与壳体2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3,所述真空管组件3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4、二级喷嘴5和尾管6,壳体贯穿腔I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 7,所述一级喷嘴4与二级喷嘴5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8,所述二级喷嘴5与尾管6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9,所述第一负压腔8与抽真空端口 7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10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9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口 18。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真空发生器可与高压气管连接,上述壳体内位于一级喷嘴4的进气口侧设有气嘴11。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气密性,上述壳体的贯穿腔I与一级喷嘴4之间设有外O型密封圈12。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气密性,上述一级喷嘴4与二级喷嘴5,二级喷嘴5与尾管6之间设有内O型密封圈13。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二级喷嘴5与尾管6之间设有止回环14。止回环4用以实现特定真空条件下气流的单向流动,防止倒流。进一步的为了固定真空管组件3,上述尾管外壁与壳体的贯穿腔之间设有卡环15,卡环15与贯穿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真空发生器结构将加工精度低的壳体与需精加工的真空管组件分开加工,加工后再以卡位扣压装配为一体,装配方式简单快速,生产率和成品高,使产品的加工成本得以降低;分开加工使得真空管便于加工成多级结构,使系统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气量降低,提高了气动效率;使用过程中真空管组件污损后可以快速拆卸更换及清洗,减少了维护成本;各组成部件的材质耐腐蚀,与水汽不浸润,不易积聚污物,故使用寿命长,稳定性更好。工作原理及功用简述:本技术真空发生器用于真空集便器系统中,壳体2的抽真空端口 7与系统真空部分连接,排气端口(尾管6尾端)17接排气管通外部大气,通入高压压缩空气后,依照文丘里管的原理,在真空发生器内产生真空抽吸集便器系统中污箱及管道内的空气,使集便器系统产生真空。其中高压压缩空气进入真空发生器壳体2,经气嘴11后流经一级喷嘴4,在一级喷嘴4的出口(第一负压腔8)产生一次真空,后气流进入二级喷嘴5,在二级喷嘴的出口(第二负压腔9)产生二次真空;以上两处真空共同产生抽吸作用,该抽吸作用把从抽真空端口 7进入的污气,一部分经过第二负压腔9排往排气端口 17,一部分经过间隙10、第一负压腔8、二级喷嘴5后排往排气端口 17,从而使集便器系统产生真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穿腔的壳体,设在贯穿腔内与壳体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所述真空管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二级喷嘴和尾管,所述壳体贯穿腔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位于一级喷嘴的进气口侧设有气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贯穿腔与一级喷嘴之间设有外O型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内O型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止回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外壁与壳体的贯穿腔之间设有卡 环,卡环与贯穿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穿腔的壳体,设在贯穿腔内与壳体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所述真空管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二级喷嘴和尾管,所述壳体贯穿腔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口。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真空发生器分开加工使得真空管便于加工成多级结构,使系统的真空度得以提升而耗气量降低,提高了气动效率。文档编号F04F5/44GK203161678SQ20132021016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林东亮 申请人:福建海鹏经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穿腔的壳体,设在贯穿腔内与壳体可拆连接的真空管组件,所述真空管组件包括有依次串接的一级喷嘴、二级喷嘴和尾管,所述壳体贯穿腔中部设有用于抽吸污气的抽真空端口,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通过二级喷嘴外壁与壳体内壁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腔与抽真空端口具有贯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位于一级喷嘴的进气口侧设有气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贯穿腔与一级喷嘴之间设有外O型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喷嘴与二级喷嘴,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内O型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喷嘴与尾管之间设有止回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外壁与壳体的贯穿腔之间设有卡环,卡环与贯穿腔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鹏经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