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涉及针对大熊猫源轮状病毒CH-1株的Real-timePCR非诊断性诊断方法。
技术介绍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及多种幼龄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因人和动物感染RV而损失巨大。在全球范围内,腹泻是导致婴幼 儿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而RV在这一因素中占首要地位。据邹兴淮和孙飞龙报道,大熊猫趋于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疾病致死,而在致死大熊猫的各种疾病中,以肠道疾病最为严重。叶志勇对50例野外发病大熊猫进行统计时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寄生虫病,占20%,位居野生大熊猫发病率第二名。1993年,邱先萌等对102只死亡大熊猫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时发现其中37%的大熊猫都死于肠道系统疾病,由此可见,肠道疾病对大熊猫种群的危害不容忽视。2008年王成东等首次报道大熊猫因感染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而引起幼龄大熊猫(5 11月龄)顽固性腹泻,最后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并成功分离得到一株大熊猫源轮状病毒CH-1。由于GPRV的高度潜伏性给大熊猫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熊猫源轮状病毒CH?1株的Real?time?PCR非诊断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游引物F:5′?AGTTATACGCAGCACGGACC?3′,下游引物R:5′?GTTGTTGCGTTTGGTGTGGT?3;引物浓度是0.5μmol/L,Real?time?PCR循环条件为:95℃预变性30s,94℃变性5s,60.5℃退火30s,进行40个循环,每个循环后检测荧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其贵,王成东,马磊,郭玲,曹三杰,文心田,张志和,王彬,黄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