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它涉及一种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齿轮测量装置存在的测量误差大、测量结果不全面和不便于测量的问题。支承底座上安装有径向导轨系统和工件齿轮轴系,工件内齿轮卡装在工件齿轮轴系上,自动升降立柱安装在径向导轨系统的径向移动滑板上,立柱驱动电机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的顶端,浮动导轨支臂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的侧面上的立柱滑板上,测量驱动电机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的顶端,快提手柄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标准齿轮轴系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标准齿轮安装在标准齿轮轴系上,测量光栅尺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中心距校准光栅尺安装在支承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属于精密测量领域。
技术介绍
内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系统普遍采用的传动形式,在很多的机械结构中是不可替代的传动形式,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传动精度、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噪声振动等重要指标,但因为内齿轮结构特殊,而精度要求又较高,现有的测量设备只能测量为数不多的几个测量项目,还多缺乏参考意义,不能真实反映内齿轮的啮合传动状态,相对外啮合齿轮,很多有实际意义的参数不容易测量,这些原因导致了内齿轮的精度问题成了很多机械设备使用性能提高的瓶颈。内齿轮测量装置一般采用跨棒距作为直接测量手段,在齿轮测量中心上一般只能测量齿廓、螺旋线、齿距等单项误差,这些单项误差虽能反映出单个内齿轮的加工精度,但对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齿轮啮合状态误差一直没有很好的测量手段。传统的外齿轮啮合测量仪,基本上采用一组光栅,测量结果只能用于反映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及径向跳动等,而对于齿轮的绝对中心距则没有给予考虑,这样的结果是齿轮的齿厚不能测出,而造成齿轮生产厂家必须额外准备另外的齿厚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齿轮测量装置存在的测量误差大、测量结果不全面和不便于测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支承底座、径向导轨系统、自动升降立柱、立柱滑板、立柱驱动电机、测量驱动电机、浮动导轨支臂、快提手柄、标准齿轮轴系、标准齿轮 、工件齿轮轴系、测量光栅尺和中心距校准光栅尺;支承底座上安装有径向导轨系统和工件齿轮轴系,工件内齿轮卡装在工件齿轮轴系上,径向驱动手轮和径向锁紧手轮设置在径向导轨系统上,径向驱动手轮用于驱动径向导轨系统,径向锁紧手轮用于锁紧径向导轨系统,自动升降立柱安装在径向导轨系统的径向移动滑板上,立柱驱动电机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的顶端,浮动导轨支臂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的侧面上的立柱滑板上,测量驱动电机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的顶端,快提手柄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快提手柄用于浮动导轨支臂的快速提升,标准齿轮轴系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标准齿轮安装在标准齿轮轴系上,测量光栅尺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上,中心距校准光栅尺安装在支承底座上。优选方案上述支承底座为理石支承底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的通过自动升降立柱实现升降,自动升降立柱安装在径向移动滑板上,通过摇动径向驱动手轮,实现径向滑板的移动,从而实现两测量轴的中心距变动可调。标准齿轮可以自由升降,并记录实时高度值,从而实现内齿轮全齿宽的测量,全面反映内齿轮全齿面的误差情况,浮动导轨支臂可以使测量位移采集部分质量尽量小,从而减小了由于运动部件质量大带来的惯性滞后,而影响测量结果。本技术采用双光栅设计,一方面是测量过程更智能化,另一方面是测量布置更加合理,使仪器结构设计符合阿贝误差原理。综上,本技术具有测量误差小、测量结果全面和便于测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布局形式,参照图1和图2,标准齿轮12通过螺母安装于标准齿轮轴系11上,标准齿轮轴系11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浮动导轨支臂9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侧面上的立柱滑板6上,通过自动升降立柱5实现升降,自动升降立柱5安装在径向导轨系统3的径向移动滑板上,通过摇动与径向导轨系统3连接的径向驱动手轮2,可以实现径向导轨系统3的移动,从而实现两测量轴的中心距变动可调,测量光栅尺15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安装在支承底座I上,支承底座I上安装有径向导轨系统3和工件齿轮轴系14,工件内齿轮13卡装在工件齿轮轴系14上,径向驱动手轮2和径向锁紧手轮4设置在径向导轨系统3上,径向驱动手轮2用于驱动径向导轨系统,径向锁紧手轮4用于锁紧径向导轨系统3,立柱驱动电机7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顶端,测量驱动电机8安 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的顶端,快提手柄10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快提手柄10用于浮动导轨支臂9的快速提升,标准齿轮轴系11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在测量过程中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开机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状态,要将快提手柄10处于放开的位置,标准齿轮12与工件内齿轮13不应处在啮合状态,并摇动径向驱动手轮2将径向导轨系统3摇到最后端。接通电源后打开软件将自动升降立柱5升到最上端,在接近开关触发后,软件记下位置,并实时跟踪浮动导轨支臂9的高度位置,确保测量位置的重复实现。此时进行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的过零,过零后仪器界面显示两轴的中心距实测值。在这种布局结构中工件内齿轮13可以采用三爪卡盘定位,标准齿轮12采用心轴定位,螺钉压紧后,与心轴应无滑动。此时确定啮合状态,摇动径向驱动手轮2,将标准齿轮12移动到啮合位置靠近工件内齿轮13中心方向IOmm处,手动降下标准齿轮12,眼睛观察标准齿轮12与工件内齿轮13到达啮合位置后停止,此时移动标准齿轮12,进入啮合状态,软件检测测量光栅尺15计数,达到啮合位置后,软件给予提示。此时转动径向锁紧手柄4锁紧径向导轨系统3并启动测量,点击测量,启动测量运动,进行测量过程,在测量完毕后,为了提高效率,增加自动化程度,此时提起快提手柄10,标准齿轮12自动上升至立柱顶端,腾出空间保证更换工件内齿轮13时不干涉。工件内齿轮13更换完毕后,点击测量,自动升降立柱5可以自动降至标定好的啮合位置,保证啮合齿宽位置每一个工件都一致。降到位置后,松开快提手柄10,自动进入下一个测量周期。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创作范畴,依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技术说明所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专利申请范 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支承底座(I)、径向导轨系统(3)、自动升降立柱(5)、立柱滑板(6)、立柱驱动电机(7)、测量驱动电机(8 )、浮动导轨支臂(9 )、快提手柄(10 )、标准齿轮轴系(11)、标准齿轮(12 )、工件齿轮轴系(14)、测量光栅尺(15)和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支承底座(I)上安装有径向导轨系统(3)和工件齿轮轴系(14),工件内齿轮(13)卡装在工件齿轮轴系(14)上,径向驱动手轮(2)和径向锁紧手轮(4)设置在径向导轨系统(3)上,径向驱动手轮(2)用于驱动径向导轨系统,径向锁紧手轮(4)用于锁紧径向导轨系统(3),自动升降立柱(5)安装在径向导轨系统(3)的径向移动滑板上,立柱驱动电机(7)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顶端,浮动导轨支臂(9)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侧面上的立柱滑板(6)上,测量驱动电机(8)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的顶端,快提手柄(10)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快提手柄(10)用于浮动导轨支臂(9)的快速提升,标准齿轮轴系(11)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标准齿轮(12)安装在标准齿轮轴系(11)上,测量光栅尺(15)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 )安装在支承底座(I)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内齿轮径向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支承底座(1)、径向导轨系统(3)、自动升降立柱(5)、立柱滑板(6)、立柱驱动电机(7)、测量驱动电机(8)、浮动导轨支臂(9)、快提手柄(10)、标准齿轮轴系(11)、标准齿轮(12)、工件齿轮轴系(14)、测量光栅尺(15)和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支承底座(1)上安装有径向导轨系统(3)和工件齿轮轴系(14),工件内齿轮(13)卡装在工件齿轮轴系(14)上,径向驱动手轮(2)和径向锁紧手轮(4)设置在径向导轨系统(3)上,径向驱动手轮(2)用于驱动径向导轨系统,径向锁紧手轮(4)用于锁紧径向导轨系统(3),自动升降立柱(5)安装在径向导轨系统(3)的径向移动滑板上,立柱驱动电机(7)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顶端,浮动导轨支臂(9)安装在自动升降立柱(5)的侧面上的立柱滑板(6)上,测量驱动电机(8)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的顶端,快提手柄(10)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快提手柄(10)用于浮动导轨支臂(9)的快速提升,标准齿轮轴系(11)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标准齿轮(12)安装在标准齿轮轴系(11)上,测量光栅尺(15)安装在浮动导轨支臂(9)上,中心距校准光栅尺(16)安装在支承底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精达测量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