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6903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42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属于机床切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CNC、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伺服电机三、丝杆一、原点开关一、移动装置一、带轮盘、带轮、原点开关二、移动装置二、丝杆二、原点开关三和移动装置三组成的控制电路,CNC和伺服驱动器由外围电源供电,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和伺服电机三由伺服驱动器提供电源,伺服电机一的轴端与丝杆一相连,伺服电机二的轴端与带轮盘相连,伺服电机三的轴端与丝杆二相连。通过同一个伺服驱动器驱动X轴、Z轴和上料或下料机构,实现车削及上下料三个机构的快速配合,达到车削控制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控系统领域,尤其与一种用于轴承套圈数控车床控制系统有关。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的简易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中,X轴和Z轴以及上料或下料机构使用不同的伺服驱动器控制,占用空间比较大,电气配线不方便,且如果X轴和Z轴使用不同的伺服驱动器控制,会造成调试麻烦,圆弧插补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增加了调试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调试方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控制方式,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包括CNC、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伺服电机三、丝杆一、原点开关一、移动装置一、带轮盘、带轮、原点开关二、移动装置二、丝杆二、原点开关三和移动装置三组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CNC和伺服驱动器由外围电源供电,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和伺服电机三由伺服驱动器提供电源,伺服电机一的轴端与丝杆一相连,伺服电机二的轴端与带轮盘相连,伺服电机三的轴端与丝杆二相连。所述的CNC通过伺服驱动器发出伺服电机一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一带动丝杆一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一移动,原点开关一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一的原位搜寻,整个装置上电后,CNC向伺服驱动器一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一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通过驱动伺服电机一、丝杆·一带动移动装置一运动,当移动装置一触碰原点开关一时,CNC即认为伺服电机一的原位已经搜寻到;当CNC通过伺服驱动器发出伺服电机二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二转动,通过带轮盘旋转带动带轮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二移动,原点开关二用于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二的原位搜寻,当整个装置上电后,CNC向伺服驱动器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二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通过伺服电机二、带轮盘、带轮带动移动装置二移动,当移动装置二触碰原点开关二时,CNC即认为伺服电机二的原位已经搜寻到;伺服电机三原理同伺服电机一。通过该系统控制X轴、Z轴以及上料或下料机构,在硬件上均采用插头式连接,接线方便,干扰小,维修方便,调试方便,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调试好较为复杂的动作,且上料或下料机构的定位位置和定位速度均只需要通过修改驱动器相应的参数即可实现,不影响CNC中的梯形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CNC1、伺服驱动器2、伺服电机一 3、伺服电机二 4、伺服电机三5、丝杆一 6、原点开关一 7、移动装置一 8、带轮盘9、带轮10、原点开关二 11、移动装置二 12、丝杆二 13、原点开关三14和移动装置三15组成的控制电路,机床通电后,各轴需要先进行回原点动作,通过事先将预设好的各轴回原点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以及回原点方向设置在CNCl上,当机床发出X轴回零指令后,X轴以第一速度向回原点方向移动,当触碰到原点开关一 7时,以第二速度反方向减速运行至停止,完成回原点动作,伺服驱动器2向CNCl发出原点回归完成信号,X轴原点回归完成。Z轴和上料或下料机构回原点动作同理,不同的是上料或下料机构的回原点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以及回原点方向设置在驱动器上,而不是CNCl上。X轴和Z轴回原点动作完毕后在CNCl上设置好解析度后即可使用CNCl来驱动;上料或下料机构需要在伺服驱动器2上事先设置好停靠位置及数量,停靠位置按照如下方法确定:假设伺服电机旋转一圈其内部编码器发出N个脉冲,带轮盘9的周长为L,则如果目标位置距离原点位置为L1,则先计算伺服电机运行至目标位置所需要发出的总脉冲数: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包括CNC(I)、伺服驱动器(2)、伺服电机一(3)、伺服电机二(4)、伺服电机三(5)、丝杆一(6)、原点开关一(7)、移动装置一(8)、带轮盘(9)、带轮(10)、原点开关二(11)、移动装置二(12)、丝杆二(13)、原点开关三(14)和移动装置三(15)组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CNC⑴和伺服驱动器(2)由外围电源供电,伺服电机一(3)、伺服电机二⑷和伺服电机三(5)由伺服驱动器(2)提供电源,伺服电机一(3)的轴端与丝杆一(6)相连,伺服电机二(4)的轴端与带轮盘(9)相连,伺服电机三(5)的轴端与丝杆二(13)相连;CNC(1)通过伺服驱动器(2)发出伺服电机一(3)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一(3)带动丝杆一(6)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一(8)移动,原点开关一(7)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一(3)的原位搜寻,整个装置上电后,CNC(I)向伺服驱动器一(2)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一(3)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2)通过驱动伺服电机一(3)、丝杆一(6)带动移动装置一(8)运动,当移动装置一(8)触碰原点开关一(7)时,CNC(I)即认为伺服电机一⑶的原位已经搜寻到^CNC⑴通过伺服驱动器(2)发出伺服电机二(4)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二⑷转动,通过带轮盘(9)旋转带动带轮(10)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二(12)移动,原点开关二(11)用于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二(4)的原位搜寻,当整个装置上电后,CNC⑴向伺服驱动器⑵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二⑷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2)通过伺服电机二(4)、带轮盘(9)、带轮(10)带动移动装置二(12)移动,当移动装置二(12)触碰原点开关二(11)时,CNC⑴即认为伺服电机二⑷的原位已经搜寻到;伺服电机三(5) 工作原理同伺服电机一(3)。专利摘要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属于机床切削
本技术由CNC、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伺服电机三、丝杆一、原点开关一、移动装置一、带轮盘、带轮、原点开关二、移动装置二、丝杆二、原点开关三和移动装置三组成的控制电路,CNC和伺服驱动器由外围电源供电,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和伺服电机三由伺服驱动器提供电源,伺服电机一的轴端与丝杆一相连,伺服电机二的轴端与带轮盘相连,伺服电机三的轴端与丝杆二相连。通过同一个伺服驱动器驱动X轴、Z轴和上料或下料机构,实现车削及上下料三个机构的快速配合,达到车削控制方便。文档编号B23B25/06GK203141215SQ20122061034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丁杭城, 王军 申请人: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现装置,包括CNC(1)、伺服驱动器(2)、伺服电机一(3)、伺服电机二(4)、伺服电机三(5)、丝杆一(6)、原点开关一(7)、移动装置一(8)、带轮盘(9)、带轮(10)、原点开关二(11)、移动装置二(12)、丝杆二(13)、原点开关三(14)和移动装置三(15)组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CNC(1)和伺服驱动器(2)由外围电源供电,伺服电机一(3)、伺服电机二(4)和伺服电机三(5)由伺服驱动器(2)提供电源,伺服电机一(3)的轴端与丝杆一(6)相连,伺服电机二(4)的轴端与带轮盘(9)相连,伺服电机三(5)的轴端与丝杆二(13)相连;CNC(1)通过伺服驱动器(2)发出伺服电机一(3)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一(3)带动丝杆一(6)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一(8)移动,原点开关一(7)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一(3)的原位搜寻,整个装置上电后,CNC(1)向伺服驱动器一(2)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一(3)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2)通过驱动伺服电机一(3)、丝杆一(6)带动移动装置一(8)运动,当移动装置一(8)触碰原点开关一(7)时,CNC(1)即认为伺服电机一(3)的原位已经搜寻到;当CNC(1)通过伺服驱动器(2)发出伺服电机二(4)运动的指令后,伺服电机二(4)转动,通过带轮盘(9)旋转带动带轮(10)旋转,从而带动移动装置二(12)移动,原点开关二(11)用于实现整个装置上电时伺服电机二(4)的原位搜寻,当整个装置上电后,CNC(1)向伺服驱动器(2)发出搜寻伺服电机二(4)原位指令后,伺服驱动器(2)通过伺服电机二(4)、带轮盘(9)、带轮(10)带动移动装置二(12)移动,当移动装置二(12)触碰原点开关二(11)时,CNC(1)即认为伺服电机二(4)的原位已经搜寻到;伺服电机三(5)工作原理同伺服电机一(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杭城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