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属于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防护台的上端呈梯形,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上下料装置设置在翻转装置上,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防护台的两侧,其作用在于,使用时将防护台设置在滚齿机的上方,可以在滚齿机工作时减少铁屑的飞溅,通过上下料装置可以快速地更换加工的中空齿轮,增加工作的效率也减少人员的受伤,配合收集装置对正在加工的中空齿轮产生的铁屑进行收集,防止铁屑影响滚齿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滚齿机是齿轮加工机床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机床,在滚齿机上可切削直齿、斜吃圆柱齿轮、还可以加工涡轮、链轮等。用滚刀按展成法加工直齿。立式滚齿机工作时,滚刀装在滚刀主轴上,由主电动机驱动做旋转运动,刀架可沿立柱导轨垂直移动,还可绕水平轴线调整一定角度。工件装在工作台上,由分度涡轮副带动旋转,与滚刀的运动一起构成展成运动。如公开号CN103600130A专利涉及一种滚齿机铁屑处理机构,包括一滚齿机,滚齿机包括一机箱,机箱内设有滚刀主轴、工作台,滚刀主轴上安装有滚刀,滚刀主轴的下方设有一铁屑收集装置,铁屑收集装置包括一环形的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磁铁,磁铁与传送带固定连接,传送带的外部设有一采用不导磁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形状与传送带形状相适应,防护罩的上表面光滑,传送带及防护罩的一端伸出机箱,该装置通过磁铁和传送带将加工齿轮时掉落的铁屑收集排出,并没有对加工时飞溅的铁屑进行收集,仍有可能影响齿轮加工。现有技术中对于中空齿轮的开口处进行滚齿操作时,因中空齿轮加工前后直径发生改变,机械夹手的固定效果不好,且容易对加工好的齿槽造成挤压变形,无法通过机械手进行上料,人工上料的效率缓慢,且切割产生的铁屑容易对人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中空齿轮进行滚齿操作时,人工上料缓慢和滚齿产生的铁屑容易滚齿效果产生影响,也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防护台的上端呈梯形,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上下料装置设置在翻转装置上,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装置、上下料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防护台的两侧。进一步,所述上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板和第一电机,所述防护台的侧端开设有翻转槽,所述翻转板设置在翻转槽内且与翻转槽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板一侧的转轴上开设有斜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斜齿轮且第一电机上的斜齿轮与翻转板转轴处的斜齿轮啮合。进一步,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板、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弧形槽、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固定杆和第二电机,所述上料板的一端与翻转板衔接,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上料板的侧端,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转盘设置在上料板的侧端且位于第一转盘的两侧,所述弧形槽设置有六个,其中两个所述弧形槽设置在第一转盘上,剩下四个所述弧形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的一端均与上料板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的一侧与第一转盘上其中一个弧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的另一侧与第二转盘上其中一个弧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杆底部与第二转盘上另外一个弧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和固定杆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上料板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上料板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盘的转轴连接。进一步,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伸缩框、圆柱和第一电缸,所述伸缩框套设在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外侧,四个所述固定杆与伸缩框滑动配合,所述圆柱设置在上料板的表面且穿过伸缩框,所述圆柱与上料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电缸设置在上料板上,所述第一电缸的输出端穿过上料板与伸缩框连接。进一步,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滑动架、联动杆和第二电缸,所述滑动架设置在翻转板上且与翻转板滑动配合,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滑动架的顶端且与滑动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上料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电缸设置在翻转板上,所述第二电缸的输出端与滑动架连接。进一步,所述翻转板上还设置有容纳槽。进一步,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电磁装置、收集架、推动杆、第三电缸和收集箱,所述电磁装置设置在翻转板上,所述收集架设置在防护台的表面且靠近上下料装置的位置处,所述推动杆设置在防护台上,所述第三电缸设置在防护台上且输出端与推动杆连接,所述收集箱设置在防护台的侧端且靠近收集架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正转带动第一转盘转动,两个第一滑动杆相互靠近,第一滑动杆移动时驱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做相互远离运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反转时,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相互靠近,通过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的固定杆将中空齿轮的开口处两侧给固定住,实现对中空齿轮的固定和下料,减少了传统机械夹手对中空齿轮固定时的破坏,保证了加工件的完整性,增加了工作的效率。其二,本专利技术当上下料装置上料完成后翻转到防护台的外侧后,翻转板的另一侧的电磁装置可以对加工时中空齿轮上方产生的铁屑进行吸引收集,防止铁屑影响加工,加工完成后,翻转板转动,通过上下料装置进行下料,翻转板吸引铁屑的一侧转动到防护台的外侧,通过第三电缸推动推动杆将翻转板上的铁屑推离到收集架上,并滑落至收集箱中,实现自动收集,减少了铁屑对加工时加工件的影响,也减少了人员的受伤。其三,本专利技术通过翻转装置控制上下料装和收集装置交替工作,减少装置加工时的停顿,增加了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台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上下料装置的部分装置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防护台;2、翻转装置;21、翻转板;211、容纳槽;22、第一电机;3、上下料装置;311上料板;312、第一转盘;313、第二转盘;314、弧形槽;315、第一滑动杆;316、第二滑动杆;317、固定杆;318、第二电机;321、伸缩框;322、圆柱;323、第一电缸;331、滑动架;332、联动杆;333、第二电缸;4、收集装置;41、电磁装置;42、收集架;43、推动杆;44、第三电缸;45、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台1、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所述防护台1的上端呈梯形,所述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台(1)、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所述防护台(1)的上端呈梯形,所述翻转装置(2)设置在防护台(1)上,所述上下料装置(3)设置在翻转装置(2)上,所述收集装置(4)设置在防护台(1)上,所述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分别对称设置在防护台(1)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台(1)、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所述防护台(1)的上端呈梯形,所述翻转装置(2)设置在防护台(1)上,所述上下料装置(3)设置在翻转装置(2)上,所述收集装置(4)设置在防护台(1)上,所述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装置(2)、上下料装置(3)和收集装置(4)分别对称设置在防护台(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转装置(2)包括翻转板(21)和第一电机(22),所述防护台(1)的侧端开设有翻转槽,所述翻转板(21)设置在翻转槽内且与翻转槽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板(21)一侧的转轴上开设有斜齿轮,所述第一电机(22)设置在防护台(1)上,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上设有斜齿轮且第一电机(22)上的斜齿轮与翻转板(21)转轴处的斜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齿机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3)包括上料板(311)、第一转盘(312)、第二转盘(313)、弧形槽(314)、第一滑动杆(315)、第二滑动杆(316)、固定杆(317)和第二电机(318),所述上料板(311)的一端与翻转板(21)衔接,所述第一转盘(312)设置在上料板(311)的侧端,所述第二转盘(31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转盘(313)设置在上料板(311)的侧端且位于第一转盘(312)的两侧,所述弧形槽(314)设置有六个,其中两个所述弧形槽(314)设置在第一转盘(312)上,剩下四个所述弧形槽(314)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转盘(313)上,所述第一滑动杆(315)和第二滑动杆(316)的一端均与上料板(311)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317)设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一滑动杆(315)和第二滑动杆(316)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315)底部的一侧与第一转盘(312)上其中一个弧形槽(31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杆(315)底部的另一侧与第二转盘(313)上其中一个弧形槽(314)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杆(316)底部与第二转盘(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潮斌,潘梨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