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3270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所述左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所述右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别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从而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从而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重大改造时引起的超重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
技术介绍
小水线面双体船通过流线型支柱对排水体积和主体部分进行连接的船只。小水线面双体船由常规双体船发展而来,小水线面双体船具有耐波性好、甲板面积大的优点,在科考、监测、交通、军事等领域具有很广的使用前景。小水线面双体船最显著的特点是水线面很小,因此对载荷的变化很敏感。然而在实船营运过程中,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优异的综合航行性能,船东往往会赋予新的任务和使命,从而会引起重大改造,导致排水量大大增加。例如:“201”海关监管艇,由于耐波性特别优异,常用作公务艇接待领导,因此需要加一层上层建筑,排水量显著增加,其意味着船舶吃水的增大,快速性、耐波性等指标将降低,结构受到的波浪载荷将大大增加,船体砰击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从而当小水线面双体船需要进行改造时,采用本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排水体积,不至于因超重而导致吃水的增加,降低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优异性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所述左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 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所述右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所述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所述右下潜体的首部安装有艏鳍,所述右下潜体的尾部安装有艉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以分别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从而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从而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重大改造时引起的超重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线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右下潜体;2、第一右支柱体;3、艏鳍;4、连接桥;5、第一左支柱体;6、左下潜体;7、第二右支柱体;8、第二左支柱体;9、艉鳍;船体壳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6,左下潜体6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 ;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1,右下潜体I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右下潜体I的首部安装有艏鳍3,右下潜体I的尾部安装有艉鳍9。鳍的作用为:一方面调整船舶航行姿态;另一方面增强船舶航行纵向稳定性;再提高船舶耐波性。本技术结构合理,制作方便,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以上描 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6),所述左下潜体(6)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1),所述右下潜体(I)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所述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下潜体(I)的首部安装有艏 鳍(3 ),所述右下潜体(I)的尾部安装有艉鳍(9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所述左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所述右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本技术分别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从而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从而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重大改造时引起的超重问题。文档编号B63B1/10GK203127096SQ201320099849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专利技术者倪其军, 周爱国, 眭爱国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6),所述左下潜体(6)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1),所述右下潜体(1)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其军周爱国眭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