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敏双材料能量吸收装置、前脸及装有这种装置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3730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4:02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吸收装置(5),能量吸收装置具有:第一能量吸收构件(50),其用第一种塑性材料制成,第一能量吸收构件设置用于在给定能量的撞击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吸收所述撞击的第一部分能量;第二能量吸收构件(52),其用与第一种塑性材料不同的第二种塑性材料制成,第二能量吸收构件设置用于在给定能量的所述撞击的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吸收所述撞击的第二部分能量;第一和第二能量吸收构件(50,52)被成形,以使能量吸收装置(5)在-30℃至80℃之间的任何温度具有在75kN至200kN之间的总抗侵入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例如用于Danner型撞击的中等强度能量吸收件。这些能量吸收件通常间置在车辆的前脸和车辆的主纵梁之间,或在车辆的前脸和下纵梁之间。下纵梁也以名称“车架延长段”而公知。这种撞击吸收件通常由标定()的金属壳体形成,如果撞击强度大于预定能量时,标定的金属壳体进行塑性变形,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例如在FR 07 56 932中描述了这种吸收件。这种吸收件质量大和结构复杂,因为其一般具有多个彼此装配的部件:支承底板,铝泡沫材料组件或金属壳体,可变形外壳,金属泡沫材料组件或金属壳体等插入在可变形外壳内。因此,这些吸收件 ,因为它们的装配需要很多时间并牵涉大量部件。这样的吸收件运行令人满意,但是其效能还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背景下,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撞击吸收件,其轻便、有效和成本低。为此,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能量吸收装置,其具有:一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其用第一种塑性材料制成,第一能量吸收构件设置用于在给定能量的撞击的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吸收所述撞击的第一部分能量;一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其用与第一种塑性材料不同的第二种塑性材料制成,第二能量吸收构件设置用于在给定能量的所述撞击的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吸收所述撞击的第二部分能量;一第一和第二能量吸收构件成形为,使能量吸收装置在一 30°C至80°C之间的任何温度具有在75kN至200kN之间的总抗侵入阻力。能量吸收装置还可单独地或根据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具有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一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在0°C的温度呈现具有第一给定值的抗侵入阻力,第一种塑性材料选择成,当温度从0°c下降时,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具有从第一给定值起增大的抗侵入阻力;一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在0°C的温度呈现具有第一给定值的抗侵入阻力,第一种塑性材料选择成,当温度从0°c起升高时,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具有从第一给定值起减小的抗侵入阻力;一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0°C的温度呈现具有第二给定值的抗侵入阻力,第二种塑性材料选择成,当温度从0°c起下降时,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具有从第二给定值起减小的抗侵入阻力;一第二种塑性材料选择成,在低于一 15°C的任何温度,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具有小于20kN的抗侵入阻力;一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0°C的温度呈现具有第二给定值的抗侵入阻力,第二种塑性材料选择成,在0°c至80°C之间的任何温度,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二给定值加20%至所述第二给定值减20%之间的抗侵入阻力;一第一种塑性材料是高延展性聚合物,其选自聚烯烃、弹性材料和它们的混合物、聚酰胺或聚苯氧化物;一第二种塑性材料是一种聚合物,其选自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酰胺、饱和聚脂、聚烯烃、弹性材料及其混合物;一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具有多个壁,多个臂一起限定一槽座,第二能量吸收构件接合在槽座中;以及一第一和第二能量吸收构件是能量吸收装置的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彼此注塑成型而成,例如通过双注塑成型或共注塑成型得到。其次,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前脸,其具有结构框架、成形成贴合护板蒙皮的形状且承靠结构框架布置的护板、以及有上述特征的能量吸收装置,所述护板具有上横件、下横件、以及使上横件和下横件彼此连接的垂直的连接梁,第一能量吸收构件和/或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由护板的一个区域形成。再者,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其具有:一底盘,底盘包括主纵梁和下纵梁; 一至少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能量吸收装置,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布置在主纵梁之一和/或下纵梁之一的纵向延长段上。附图说明下面作为象征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一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变型的机动车辆前脸的分解透视图,该实施变型中的第二能量吸收构件为塑性材料蜂窝形状;—图2是线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吸收装置的抗侵入阻力随温度而变化(曲线T)、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的抗侵入阻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I)以及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的抗侵入阻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2);一图3是由第一种塑性材料构成的能量吸收构件的抗侵入阻力随温度的变化的线图,能量吸收构件标定为在0°c具有IOOkN的阻力;一图4是与图3的线图类似的线图,是由第二种塑性材料构成的能量吸收构件的线图,能量吸收构件标定为在0°c具有IOOkN的阻力;一图5是与图3和4的线图类似的线图,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线图;一图6是适合Danner型撞击的能量吸收构件的“作用力/深入度”曲线的线图;一图7是装有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吸收装置的护板的示意性透视图;一图8是装有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能量吸收装置的护板的示意性前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吸收装置用于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前脸模块I上。前脸模块I基本上包括结构框架2、护板4、和两个能量吸收装置5。前脸模块I用于固定在车辆的主纵梁P也称为“车架纵梁(brancards)”上和固定在下纵梁I上,下纵梁也称为“底盘的车架延长段(prolonge deberceau du chSssis ) ”。为了简化,图1上未完全地示出护板4的结构。结构框架2分担车辆车身的刚度。结构框架通常包括上部横件6、下部横件8、以及右垂直立柱10和左垂直立柱12,每个垂直立柱装有能量吸收装置5之一。结构框架2的右垂直立柱和左垂直立柱12各自包括一金属支承板16、18,金属支承板在车辆的同一侧使一主纵梁P的端部连接到位于同一侧的下纵梁I的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能量吸收装置5固定在板16、18的朝前的大的面上。能量吸收装置将在后文中描述。结构框架的下部横件8使垂直立柱10、12的两个能量吸收装置彼此连接。下部横件8具有一般呈矩形的截面。下部横件8的中央部分沿垂直方向变细,以使其上端面具有接纳冷却组件的槽,冷却组件总的由附图标记20标示。冷却组件20例如具有一组机动风机和一个散热器。下部横件8有利地由塑性材料制成。作为变型,该横件可以是金属的并直接连接于每个下纵梁I的下端部,以便提高在运行或猛撞时其所分担的车身刚度和附着力。 结构框架2的上部横件6使两个能量吸收装置5彼此连接。上部横件6总体呈拱形形状。作为桁架梁的上部横件6具有上部框件22和下部框件24,上部框件和下部框件通过加强肋26彼此连接。加强肋被布置以形成三角形下箱体(caissons inferieurstriangulaires).上部横件6在中央垂直平面中的截面呈菱形,菱形的上边基本水平布置并对应上部框件22,菱形的下边对应下部框件24,而菱形的前边和后边斜向车辆的上部和后部。上部横件6因而朝向由下部横件8与垂直立柱10和12限定的垂直平面的后部。上面揭示的几何形作为例子和构成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上部横件6的上部框件22适于与车辆的车身零件相配合和特别是与其发动机罩相配合。发动机罩朝车辆内部定向的下端面覆盖上部框件22,上部框件为此而成形。上部横件6的中央部分具有一个接纳发动机罩关闭件的槽28,发动机罩关闭件用于同发动机罩上配置的协同关闭件相配合。冷却组件20的保持件布置在上部横件6的下部框件24上。护板4承靠结构框架2布置,朝结构框架前部。护板4例如是用塑性材料制成的整体件。护板4具有基本上水平横向延伸的上横件34和下横件36,以及使上横件与下横件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两个基本垂直的连接梁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P·比龙A·斯坦梅斯L·德罗兹·巴托勒V·戈南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汽车前端模块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