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它包括防护板、橡胶板和支座;所述防护板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根部的环形凹槽配装,该橡胶板设置于支座外表面并经螺栓连接;它利用几何结构分解冲击力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折射偏转从而克服了现有装甲防护笨重的缺陷,并且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防护装甲的重量,大幅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广泛适用于各种装甲车辆、防爆车辆等特种车辆的披挂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
技术介绍
装甲防护技术是武器装备系统生存能力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反装甲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对装甲防护结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的装甲防护系统能够使得坦克、装甲车辆、防爆车辆、运钞车等主体结构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传统技术一般采用增加装甲钢板的厚度来提升装甲的防护能力,但是钢板厚度增加却制约车辆机动能力的提升,如果提升动力则又使车辆的隐蔽性和续航能力降低,因此研究轻型披挂防护装甲成为科技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它利用几何结构分解冲击力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折射偏转从而克服了现有装甲防护笨重的缺陷;并且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制作工艺简单,减轻装甲重量,大幅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任务,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它包括防护板、橡胶板和支座;所述防护板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根部的环形凹槽配装,该橡胶板设置于支座外表面。为实现本技术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所述橡胶板表面有规则的设置多个环形沉台,每个环形沉台配装一块防护板且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L为1.2~1.8mm。所述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内填充橡胶板。所述防护板根部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螺栓孔,该螺栓孔与环形沉台错位并位于防护板的边角位置。所述橡胶板经螺栓孔与支座连接固定。所述防护板采用钛合金、轻质陶瓷或铝合金材料制作。所述防护板的表面硬度≥HRC56;表面粗糙度≤Ra3.2。本技术提供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它包括防护板、橡胶板和支座;所述防护板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根部的环形凹槽配装,该橡胶板设置于支座外表面并经螺栓连接的技术方案;它利用几何结构分解冲击力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折射偏转从而克服了现有装甲防护笨重的缺陷,并且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防护装甲的重量,大幅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Ⅰ、本技术采用将防护板设计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能有效分解冲击力以及改变冲击物的运动方向,避免防护板局部受过度冲击而损坏,从而实现对特种车辆的有效保护,并能降低车辆防护装甲的重量,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Ⅱ、本技术采用防护板下设置橡胶板,能有效缓冲和吸收防护板受到的垂直冲击力,避免冲击物局部损坏防护板,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保护;Ⅲ、本技术采用橡胶板连接各防护板的模块化设计结构,有利于单独拆装和更换防护板,安装简便,从而提高了装甲防护的整体使用寿命;Ⅳ、本技术采用橡胶板连接各防护板的模块化设计结构,有利于针对车辆不同的防护部位选用不同结构尺寸或不同材质的防护板组成车辆的整体防护装甲,从而实现对特种车辆的有效保护,并提高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Ⅴ、本技术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制作工艺简单,显著降低了防护装甲的重量,大幅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有利于实现防护装甲轻量化和模块化的发展需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装甲车辆、防爆车辆等特种车辆的披挂防护。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冲击力的示意图。图4~图7为本技术连续改变子弹运行方向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板,11-环形凹槽,2-橡胶板,3-支座,4-螺栓孔,L-相邻两块防护板的间距。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它包括防护板1、橡胶板2和支座3;所述防护板1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1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11,该防护板1根部环形凹槽1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橡胶板2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1根部的环形凹槽11配装,且该橡胶板2设置于支座3外表面,采用该种结构方便防护板1的连接安装和拆卸;所述防护板1优选采用钛合金、高强度轻质陶瓷或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且防护板1的表面硬度≥HRC56,表面粗糙度≤Ra3.2,表面硬度和光洁度可保障防护板1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并迅速分解冲击力,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支座3为框架焊接结构并优选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橡胶板2优选采用聚氨酯橡胶(UR)、乙丙橡胶(EP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质轻高强度材料;安装本技术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后可将特种车辆如装甲车辆、防爆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橡胶板表面有规则的设置多个环形沉台,每个环形沉台配装一块防护板且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L为1.2~1.8mm,且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内填充橡胶板,该结构有利于分解和吸收冲击物的冲击力并改变冲击物的运动方向;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螺栓孔,该螺栓孔与环形沉台错位并位于防护板的边角位置,一般螺栓孔优选设置于相邻四块防护板对接的中心边角处,可对相邻四块防护板对接的边角处打磨缺口用于保障防护板的安装顺畅;所述橡胶板经螺栓孔与支座连接固定,为保障连接的牢固可靠,所述橡胶板上螺栓孔的数量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防护板根部设有半圆弧的环形槽,并经轻质高强度橡胶板将各防护板相互连接在支座上,且各防护板的间距内填充轻质高强度橡胶;当冲击物(子弹头或弹片)接触菱形防护板的斜面时,其强大的冲击力可使轻质高强度橡胶被压缩而吸收部分垂直方向的冲击能量,同时受冲击的菱形防护板可把水平方向的冲击能量传递给周边的菱形防护板,进行能量的分解吸收,从而避免局部的过度冲击能量使受冲击的菱形防护板受到损坏。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菱形防护板采用材料65Mn的锻钢件作硬防护,其表面加工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表面硬度≥HRC56,表面粗糙度≤Ra3.2;将菱形防护板与橡胶板、支座连接好后整体安装到装甲车辆的外壳上,当冲击物如子弹头或弹片接触菱形防护板甲的斜面如图4所示时,受到菱形防护板甲的斜面合力F合从而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变为如图5所示的运行方向;当冲击物继续运行并接触菱形防护板乙的斜面如图6所示时,则受到菱形防护板乙的斜面合力F合,从而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飞离菱形防护板乙的斜面如图7所示,并能带走部分冲击能量;由图4~图7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本技术采用几何结构分解冲击力并使冲击物运动方向发生折射偏转而向外飞出,从而有效的保护车辆不受到损伤。参照附图,本技术采用橡胶板连接各防护板的模块化设计结构,有利于针对车辆不同的防护部位选用不同结构尺寸或不同材质的防护板组成车辆的整体防护装甲;例如车辆的正面和背面可选择强度不一致的材质,并且防护板的尺寸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满足正面防护要求更高的特点,从而实现对特种车辆的有效保护,并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橡胶板和支座;所述防护板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根部的环形凹槽配装,该橡胶板设置于支座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橡胶板和支座;所述防护板为表面成45°的四面菱形体且防护板的根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置环形沉台与防护板根部的环形凹槽配装,该橡胶板设置于支座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表面有规则的设置多个环形沉台,每个环形沉台配装一块防护板且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L为1.2~1.8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解能量的防护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块防护板之间的间距内填充橡胶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钢,陈黛卿,田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