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432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其包括透明基板、依次形成于透明基板上的阳极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发射层及阴极层,OLED屏具有不透明显示区域及透明显示区域,阳极层包括第一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一ITO蚀刻部分,阴极层包括第二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二ITO蚀刻部分,第一沉积金属部分与第二沉积金属部分相对应而形成不透明显示区域,第一ITO蚀刻部分与第二ITO蚀刻部分相对应而形成透明显示区域。OLED屏位于透明触摸元件与主板与电池之间,主板与电池遮盖于不透明显示区域之下。主板与电池可遮盖于不透明显示区域之下,保证移动终端的美观,减小移动终端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OLED屏的移动终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 屏。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简称0LED)显示屏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显示屏,因它具有主动发光,对比度高,薄型化,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而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显示屏的主力军。OLED屏主要包括基板、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金属电极。OLED屏的发光原理是以透明电极为阳极,以金属电极为阴极,当在两电极之间加上适当的电压,空穴与电子分别由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界面注入到有机发光层复合而发光。随着OLED屏技术的发展,整块OLED屏均是透明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是,对于整块透明OLED屏而言,当其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终端上时,很难将主板、电池等硬件做成透明的,而透明OLED屏下边直接暴露出主板、电池等硬件,使得移动终端不美观。为了移动终端的美观,业界通常将主板、电池等硬件放置于透明OLED屏之外的区域,由此增加该移动终端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中因OLED屏整块为透明所带来的主板与电池等硬件只能放置于整块OLED屏之外的区域而导致移动终端的尺寸增加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其包括透明基板、依次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阳极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发射层及阴极层,所述OLED屏具有不透明显示区域及透明显示区域,所述阳极层包括第一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一 ITO蚀刻部分,所述阴极层包括第二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二 ITO蚀刻部分,所述第一沉积金属部分与所述第二沉积金属部分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的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所述第一 ITO蚀刻部分与所述第二 ITO蚀刻部分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的所述透明显示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基板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薄膜或氧化锡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积金属部分为沉积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氧化铟锡层,所述第二沉积金属部分为沉积于所述透明发射层上的氧化铟锡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透明件、透明触摸元件和主板与电池,所述透明件、所述透明触摸元件及所述主板与电池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透明件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之上,所述主板与电池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之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与所述主板与电池之间,所述主板与电池遮盖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之下。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触摸元件贴于所述透明件的表面,所述透明件为玻璃或透明复合板材。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触摸元件为电容触摸元件或电阻触摸元件。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触摸元件为软件线路板或薄膜件。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前部、后部、左部、右部、上部及下部,所述移动终端对应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透明显示区域形成透明显示部分,且对应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不透明显示区域形成不透明显示部分,所述透明显示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上部或所述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前部、后部、左部、右部、上部及下部,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透明显示区域的数量为二,所述二透明显示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的相对两侧,所述移动终端对应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二透明显示区域形成二透明显示部分,且对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不透明显示区域形成一不透明显示部分,所述二透明显示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通过在阳极层上形成第一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一 ITO蚀刻部分,在阴极层上形成第二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二 ITO蚀刻部分,所述OLED屏在第一沉积金属部分与第二沉积金属部分相对应的区域形成不透明显示区域,所述OLED屏在第一 ITO蚀刻部分与所述第二 ITO蚀刻部分相对应的区域形成透明显示区域,如此,所述主板与电池可遮盖于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之下,以保证移动终端的美观,由于主板与电池可以位于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之下,不必设置于OLED屏之外的区域,减小了移动终端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沿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移动终端的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移动终端沿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移动终端沿线C-C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透明件11、透明触摸元件12和主板与电池13。所述透明件11、所述透明触摸元件12及所述主板与电池1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透明件11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12之上。所述主板与电池13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12之下。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一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 (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屏20。所述透明件11、所述透明触摸元件12、所述OLED屏20及所述主板与电池13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透明件11靠近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壳体10正面,所述主板与电池13靠近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壳体10背面。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20位于所述透明触摸元件12与所述主板与电池13之间。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OLED屏20包括透明基板30、依次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30上的阳极层40、透明导电层50、透明发射层60及阴极层70。所述OLED屏20具有不透明显示区域21及透明显示区域22。所述阳极层40包括第一沉积金属部分41及第一 ITO(即氧化铟锡)蚀刻部分42。所述阴极层70包括第二沉积金属部分71及第二 ITO蚀刻部分72。所述第一沉积金属部分41与所述第二沉积金属部分71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20的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21。所述第一 ITO蚀刻部分42与所述第二 ITO蚀刻部分72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20的所述透明显示区域22。所述主板与电池13遮盖于所述带透明显示区域22的OLED屏20的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21之下。通过在阳极层40上形成第一沉积金属部分41及第一 ITO蚀刻部分42,在阴极层70上形成第二沉积金属部分71及第二 ITO蚀刻部分72,所述OLED屏20在第一沉积金属部分41与第二沉积金属部分71相对应的区域形成不透明显示区域21,所述OLED屏20在第一 ITO蚀刻部分42与所述第二 ITO蚀刻部分72相对应的区域形成透明显示区域22,所述主板与电池13遮盖于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21之下,保证了移动终端100的美观,由于主板与电池13可以位于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21之下,不必设置于OLED屏20之外的区域,减小了移动终端100的尺寸。由于所述OLED屏20的每个像素点都是独立发光的,通过软件控制,在待机情况下可实现不透明显示区域21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透明显示区域的OLED屏,其包括透明基板、依次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阳极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发射层及阴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屏具有不透明显示区域及透明显示区域,所述阳极层包括第一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一ITO蚀刻部分,所述阴极层包括第二沉积金属部分及第二ITO蚀刻部分,所述第一沉积金属部分与所述第二沉积金属部分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的所述不透明显示区域,所述第一ITO蚀刻部分与所述第二ITO蚀刻部分相对应而形成所述OLED屏的所述透明显示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