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136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在各像素单元的亚像素单元设置电致发光结构,在各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颜色的亚像素单元且位于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光侧设置单色量子点层,单色量子点层在受到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激发后发射对应亚像素单元颜色的单色光。采用量子点代替现有的无机掺杂体系作为光色转换材料,量子点在被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激发后能发出单色光,由于量子点发射光谱窄并且发光效率高,能够提高组成像素单元的各亚像素单元的色纯度,从而提高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并且,由于量子点可以散射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相对于无机掺杂体系材料可以提高光色转换的透光率,从而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显示>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由于具备轻薄、宽视角、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平板显示中。采用发蓝光的OLED结合光色转换(ColorConversion)材料是实现OLED全彩化的技术之一,目前使用的光色转换材料主要为能被蓝光激发的无机掺杂体系材料:①掺Ce钇铝石榴石;②掺Eu碱土金属硅酸盐;③稀土离子掺杂的硅基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然而,这些光色转换材料通常存在色纯度及效率偏低的问题。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又可以称纳米晶,是一种由II — VI族或III — 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量子点的粒径一般介于I 2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来控制。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以CdTe量子点为例,当它的粒径从2.5nm生长到4.0nm时,它们的发射波长可以从510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内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具有多个显示不同颜色的亚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各像素单元的亚像素单元的电致发光结构;设置于各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颜色的亚像素单元、且位于所述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光侧的单色量子点层,所述单色量子点层在受到所述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激发后发射对应所述亚像素单元颜色的单色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内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具有多个显示不同颜色的亚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各像素单元的亚像素单元的电致发光结构; 设置于各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颜色的亚像素单元、且位于所述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光侧的单色量子点层,所述单色量子点层在受到所述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激发后发射对应所述亚像素单元颜色的单色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一侧为所述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光侧,所述单色量子点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在的一侧为所述电致发光结构的出光侧,所述单色量子点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陈希蔡佩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