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多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衬底上。所述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衬底上,其中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与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交错排列于同一衬底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器是人与信息之间的沟通界面,因此其发展显得特别重要。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由于具有自发光、广视角、省电、程序简易、低成本、操作温度广泛、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等的优点,使其具有极大的潜力,因此可望成为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主流。另外,对于50英寸以上的大型广告牌或是显示面板大多悬吊于高处,以方便观赏者抬头就可以看得到。因此,若能使显示面板具有双面显示/发光的功能,便能提供更多信息给来来往往的观看者。而目前对于双面显示/发光显示器所存在的问题是重量的增加、厚度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可以解决目前双面显示/发光显示器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多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衬底上。所述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衬底上,其中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与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交错排列于同一衬底上。因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交错排列于同一衬底上,因此相较于传统双面发光显示器不存在增加重量或厚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至图1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3至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8至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Pl: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2:向上发光像素结构R:红色像素结构G:绿色像素结构B:蓝色像素结构SLl:扫描线DL1、DL2:数据线PL1、PL2:电源线T1、T1’、T2、T2’:有源元件CS1、CS2:电容器OLEDl、0LED2:有机发光元件100、200:衬底102、104、202、204:绝缘层106、206:平坦层106a:开口108:阻隔层110、208:反射层112a:透明阳极 112b:阳极材料114:反射阳极116、118:有机发光层120:透明阴极L1、L2:光线C1、C2:接触窗D1、D2:控制元件SH、SHl:遮光层s:源极d:漏极g:栅极ch:沟道500,600:盖板CFl、CF2:彩色滤光层210a:透明电极210b:电极材料212:反射电极214:反射式显示介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以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在此,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l与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2交错排列。根据本实施例,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包括红色像素结构R(Pl)、绿色像素结构G(Pl)以及蓝色像素结构B(Pl)。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包括红色像素结构R (P2)、绿色像素结构G (P2)以及蓝色像素结构B (P2)。在图1A的实施例中,三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 (R、G、B)以及三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R、G、B)各自组成一像素单元,且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所构成的像素单元与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所构成的像素单元交替排列,以使得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与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均匀地分布于双面显示面板中。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制双面显示面板中的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以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的排列方式。换言之,双面显示面板中的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以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的排列还可以是如图1B所示、图1C所示或是图1D所示,只要能够使得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与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均匀地分布于双面显示面板中的排列方式均可。在此,双面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反射式显示面板或是其他不需要背光光源的显示面板。倘若双面显示面板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那么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与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分别为向下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向上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详细说明如下。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2以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以及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位于衬底100上。衬底100为透明衬底,其可以是软性衬底(例如塑料材质)或是硬质衬底(例如是玻璃)。为了清楚地说明,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以及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是以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像素结构为例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包括至少一控制元件D1、透明阳极112a、有机发光层116以及透明阴极120。根据本实施例,控制元件Dl包括有源元件Tl、Tl’以及电容器CS1。有源元件Tl可称为开关薄膜晶体管,其与扫描线SLl以及数据线DLl电性连接。有源元件Tl’可称为驱动薄膜晶体管,其与有源元件Tl以及电源线PLl电性连接。电容器CSl则是与有源元件Τ1,ΤΓ以及电源线PLl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是以两个有源元件搭配一个电容器(2T1C)的结构为例来说明,但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换言之,本专利技术不限每一向下发光像素结构Pl内的有源元件与电容器的个数。另外。本实施例的有源元件Tl,Tl’是以底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为例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实施例的有源元件Tl,Tl’也可以是顶部栅极型薄膜晶体管。另外,绝缘层102主要是作为有源元件Τ1,ΤΓ的栅极绝缘层,且绝缘层104主要是作为有源元件Tl,Tl’的保护层。另外,在绝缘层104上还包括覆盖平坦层106。透明阳极112a是设置在平坦层106上,并且透过接触窗Cl而与控制元件Dl (有源元件Tl’)电性连接。阻隔层108设置于平坦层106上并且暴露出透明阳极112a。有机发光层116位于被裸露出的透明阳极112a上,其包括红色有机发光材料、蓝色有机发光材料或是绿色有机发光材料。透明阴极120位于有机发光层116上。在此,透明阳极112a、有机发光层116以及透明阴极120构成有机发光元件0LED1,且有机发光元件OLEDl可发出红光、绿光或是蓝光。向上发光像素结构P2包括控制元件D2、反射阳极114、有机发光层118以及透明阴极120。根据本实施例,控制元件D2包括有源元件T2、T2’以及电容器CS2。有源元件T2可称为开关薄膜晶体管,其与扫描线SLl以及数据线DL2电性连接。有源元件T2’可称为驱动薄膜晶体管,其与有源元件T2以及电源线PL2电性连接。电容器CS2则是与有源元件T2,T2’以及电源线PL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向上发光像素结构Ρ2是以两个有源元件搭配一个电容器(2T1C)的结构为例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衬底;多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该衬底上,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该衬底上,其中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与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交错排列于该衬底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0 TW 1011028991.一种双面发光显不面板,包括: 一衬底; 多个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该衬底上, 多个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位于该衬底上,其中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与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交错排列于该衬底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包括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以及蓝色像素结构,且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包括红色像素结构、绿色像素结构以及蓝色像素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向下发光像素结构分别为一向下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且所述向上发光像素结构分别为一向上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向下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包括: 一控制兀件; 一透明阳极,其与该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一有机发光层,位于该透明阳极上,且该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红色有机发光材料、一蓝色有机发光材料或是一绿色有机发光材料; 一透明阴极,位于该有机发光层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向下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还包括一遮光层,覆盖该透明阴`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层包括一反射材料层、一吸光材料层或是一光电转换材料层。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向上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包括: 一控制元件; 一反射阳极,其与该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一有机发光层,位于该反射阳极上,且该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红色有机发光材料、一蓝色有机发光材料或是一绿色有机发光材料; 一透明阴极,位于该有机发光层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反射阳极包括一阳极材料以及一反射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反射层与该控制元件的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属于同一膜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平坦层,覆盖该控制元件,其中该平坦层具有一开口,暴露出该反射层,且该阳极材料以及该有机发光层位于该开口内。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该向下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结构包括: 一控制兀件; 一透明阳极,其与该控制元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精一,许智杰,林政伟,叶树棠,施秉彝,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