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012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所述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包括一负压储油筒组、一正压储油筒组以及一导管体。所述负压储油筒组产生真空,将刹车总泵、导油管路以及刹车卡钳内的油体,导入所述负压储油筒组中,所述正压储油筒组内为高压状态,通过调节正压储油筒组控制出油的流量大小,使得刹车卡钳端经导油管路往刹车总泵端将旧油体导出,并将所述正压储油筒组内的新油体置换导入刹车卡钳,当所述负压储油筒组内的储油达到一定量时,可以通过调节负压储油筒组,使得换油动作达到循环,提升换、补油操作的便利性,并且可以单人进行操作,达到使用便利性佳和降低操作人力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油压刹车系统换油及补油结构的所属
的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油压碟剎结构的补、换油装置如图9所示,传统自行车或机动车的油压碟剎结构,由一刹车总泵40通过一导油管路41连接一刹车卡钳42所构成,该导油管路41经过长时间使用,容易使其内产生空气或油体性质改变,降低油压碟剎结构的刹车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刹车总泵40、导油管路41以及刹车卡钳42内的油体更换,而常见的补、换油大部分都以人工操作进行,如图9所示,其油压碟剎装置的刹车总泵40必须以一第一导管43连结一第一唧筒44,刹车卡钳42必须以一第二导管45连结一第二唧筒46,其第一唧筒44由第一导管43将空气打入刹车总泵40,使刹车总泵40内的旧油因受压,由导油管路41导入刹车卡钳42,再经第二导管45由第二唧筒46抽吸导出,在第二唧筒46唧满后将旧油取出,并持续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刹车总泵40、导油管路41以及刹车卡钳42内的旧油完全唧出,当更换新油填入时,将新油填充入第一唧筒44内,经第一导管43注入刹车总泵40,并且该第二唧筒46内也同时填入少许新油,在第一唧筒44将新油填入刹车总泵40时,该第二唧筒46同时进行抽吸动作,将刹车总泵40和第一导管43中的空气排出,以完成新旧油换、补油的程序,然而上述换、补油的程序需要多人操作,并且换、补油过程繁琐,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以及更换油体时人力的浪费与限制,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以解决常见的油压碟剎结构的补、换油装置使用便利性差以及更换油体时人力的浪费与限制的 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所述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由一负压储油筒组、一正压储油筒组以及一导管体所构成;所述负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负压储油筒体,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真空产生器和一真空流量调节阀,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第一连结管路,并且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导油流量调节阀;所述正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正压储油筒体,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进气流量调节阀、一进油流量调节阀和一加压风嘴,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出油流量调节阀,所述出油流量调节阀连结有一第二连结管路;所述导管体设置有一入口部和一出口部,所述导管体的入口部与所述负压储油筒组的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所设置的导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所述导管体的出口部与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所设置的进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优选地,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吊挂勾架。优选地,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边缘设置有一上卡合连结座,所述上卡合连结座设置有一卡合部,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设置有一穿制部,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设置的穿制部与所述上卡合连结座所设置的卡合部穿制卡合固定。通过将一油压碟剎组与所述负压储油筒组和所述正压储油筒组导接连结,该油压碟剎组设置有一刹车总泵,该刹车总泵通过一导油管路与刹车卡钳导接连结,并且所述负压储油筒组的负压储油筒体的侧边所设置的第一连结管路,与刹车总泵导接连结,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出油流量调节阀所设置的第二连结管路,与刹车卡钳导接连结,通过高压空气经所述负压储油筒组的真空产生器和真空流量调节阀调整吸力的大小,使所述负压储油筒体产生真空,将所述刹车总泵导油管路和刹车卡钳内的油体,经由所述第一连结管路导入所述负压储油筒体中。另外,通过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加压风嘴,将高压空气导入所述正压储油筒体内,使所述正压储油筒体内达到高压状态,通过所述正压储油筒的下侧的出油流量调节阀,调节油体经所述第二连结管路出油的流量大小,使得与所述第二连结管路连接的刹车卡钳,由刹车卡钳端经导油管路往刹车总泵端,将旧油体导出,并将所述正压储油筒内的新油体置换导入刹车卡钳,当所述负压储油筒体内的储油达到一定量时,可通过开启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下方的导油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正压储油筒的上方的进油流量调节阀和进气流量调节阀,使换油动作达到循环,提升换、补油操作的便利性,并且可以单人进行操作,以达到使用便利性佳以及降低操作人力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所述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由一负压储油筒组、一正压储油筒组以及一导管体所构成;所述负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负压储油筒体,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真空产生器和一真空流量调节阀,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第一连结管路,并且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导油流量调节阀;所述正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正压储油筒体,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进油流量调节阀,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出油流量调节阀,所述出油流量调节阀连结有一第二连结管路;所述导管体设置有一入口部及一出口部,所述导管体的入口部与所述负压储油筒组的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所设置的导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所述导管体的出口部与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所设置的进油流量调节阀 固定连结。优选地,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吊挂勾架。优选地,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边缘设置有一上卡合连结座,所述上卡合连结座设置有一卡合部,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设置有一穿制部,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设置的穿制部与所述上卡合连结座所设置的卡合部穿制卡合固定。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所述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由一储油筒体、一正压储油筒组以及一导管体所构成;所述储油筒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第一连结管路,并且所述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流量调节阀;所述正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正压储油筒体,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进气流量调节阀、一进油流量调节阀和一加压风嘴,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出油流量调节阀,所述出油流量调节阀连结有一第二连结管路;所述导管体设置有一入口部和一出口部,所述导管体的入口部与所述储油筒体的底侧所设置的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所述导管体的出口部与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所设置的进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优选地,所述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吊挂勾架。优选地,所述储油筒体的底侧边缘设置有一上卡合连结座,所述上卡合连结座设置有一卡合部,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边缘设置有一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设置有一穿制部,所述下卡合固定连结座所设置的穿制部与所述上卡合连结座所设置的卡合部穿制卡合固定。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便利性佳:负压储油筒组产生真空,将刹车总泵、导油管路以及刹车卡钳内的油体,导入负压储油筒组中,而正压储油筒组内为高压状况,通过调节正压储油筒组控制出油的流量大小,使刹车卡钳端经导油管路往刹车总泵端将旧油体导出,并将正压储油筒组内的新油体置换导入刹车卡钳,当负压储油筒组内的储油达到一定量时,可通过调节负压储油筒组,使得换油动作达到循环,提升换、补油操作的便利性,故其使用便利性佳;(2)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刹车换油及补油工具组结构包括:?一负压储油筒组,所述负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负压储油筒体,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真空产生器和一真空流量调节阀,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第一连结管路,并且所述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导油流量调节阀;?一正压储油筒组,所述正压储油筒组设置有一正压储油筒体,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设置有一进气流量调节阀、一进油流量调节阀和一加压风嘴,所述正压储油筒体的底侧设置有一出油流量调节阀,所述出油流量调节阀连结有一第二连结管路;以及?一导管体,所述导管体设置有一入口部和一出口部,所述导管体的入口部与所述负压储油筒组的负压储油筒体的底侧所设置的导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所述导管体的出口部与所述正压储油筒组的正压储油筒体的顶侧所设置的进油流量调节阀固定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松昀陈伟麟吴俊扬
申请(专利权)人:猛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