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1746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散状物料控制阀包括:顶盖,包括顶盖连接板和设置于顶盖连接板上的进料管;阀体,包括阀体外壳、设置于阀体外壳顶部的顶部开口、与顶部开口相对设置并与阀体外壳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至少两个出料管,顶盖连接板与阀体外壳顶部连接以封闭顶部开口,至少两个出料管设置于阀体外壳上;阀芯,同轴可转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部,包括阀芯外壳和中间料管,阀芯外壳的外表面与阀体外壳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中间料管的入口端与进料管对应设置,中间料管的出口端设置于阀芯外壳上,并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中间料管具有与每个出料管相对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缓解阀体内腔集料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散状物料输送系统的五通阀主要包括阀体1、旋转料管2、螺栓3、螺母4、步进电机6和出料装置。出料装置上四个出料口 8绕阀体I的中心线呈圆周均匀布置。工作过程中,步进电机6带动旋转料管2做步进转动,使从进料口 7进入五通阀的散状物料通过旋转料管2进入需要的出料口 8,实现散状物料选择性输送的功能。以上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陷:因旋转料管2与出料装置中每个出料口 8属于选择性对接,旋转料管2与出料装置之间需预留一定间隙以避免干涉。该间隙的存在一方面导致输料过程中旋转料管2与出料口 8之间极易泄露粉尘,导致阀体I的腔内集料,而且该集料不易清理;另一方面旋转料管2在更换出料口 8的过程中,需要关闭进料口 7的进料,否则旋转料管2内的散状物料的一部分可以经过旋转料管2与出料装置之间的缝隙进入阀体I的腔内,致使集料情况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该散状物料控制阀可有效缓解阀体内腔集料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顶盖,顶盖包括顶盖连接板和设置于顶盖连接板上的进料管;阀体,阀体包括阀体外壳、设置于阀体外壳顶部的顶部开口、与顶部开口相对设置并与阀体外壳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至少两个出料管,顶盖连接板与阀体外壳顶部连接以封闭顶部开口,至少两个出料管设置于阀体外壳上;阀芯,同轴可转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部,包括阀芯外壳和中间料管,阀芯外壳的外表面与阀体外壳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中间料管的入口端与进料管对应设置,中间料管的出口端设置于阀芯外壳上,并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中间料管具有与至少两个出料管中每个出料管相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阀体外壳包括阀体外锥,至少两个出料管设置于阀体外锥上;阀芯外壳包括阀芯外锥,阀芯外锥的外表面与阀体外锥的内表面可转动地配合,中间料管的出口端设置于阀芯外锥上。进一步地 ,阀体外锥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进一步地,阀体外壳的底部与底板连接,每个出料管的位于阀体外壳上的下边缘与底板的外周相交。进一步地,阀体还包括同轴设置于阀体外壳内部并与阀体外壳相对固定的阀体内壳;阀芯还包括同轴设置于阀芯外壳内部并与阀芯外壳相对固定设置的阀芯内壳,阀芯内壳的内表面与阀体内壳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进一步地,阀体内壳包括阀体内锥;阀芯内壳包括阀芯内锥,阀芯内锥的内表面与阀体内锥的外表面可转动地配合。进一步地,阀芯内锥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进一步地,阀芯还包括下部环形封板,阀芯外壳的底部与下部环形封板的外环连接,阀芯内壳的底部与下部环形封板的内环连接;阀芯的下部环形封板与底板之间间隔设置以由下部环形封板、底板和阀体内壳共同形成集尘腔。进一步地,阀芯还包括与下部环形封板相对设置的上部环形封板,阀芯外壳上部与上部环形封板的外环连接,中间料管的入口端与上部环形封板的内环连接。进一步地,中间料管的位于阀芯外壳上的下边缘与下部环形封板的外周相交。进一步地,阀芯还包括与阀芯内壳的顶部连接的轴连接板和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转轴,转轴固定于轴连接板上且与阀芯同轴设置;底板包括与转轴配合设置的轴孔。进一步地,散状物料控制阀包括沿阀体的周向分布的四个出料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散状物料输送系统包括前述的散状物料控制阀。根据本技术的散状物料控制阀和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散状物料控制阀设置阀芯,该阀芯同轴可转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部,阀芯的阀芯外壳的外表面与阀体的阀体外壳内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阀芯的中间料管的入口端与散状物料控制阀的进料管对应设置,中间料管的出口端设置于阀芯外壳上,并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中间料管具有与至少两个出料管的每个出料管相对应的位置。由于阀体外壳和阀芯外壳之间的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密封和隔离作用,以上设置使得散状物料控制阀在输料过程中,来自中间料管内的散状物料几乎不会存在向阀体腔内的泄露而排入相应的出料管内,从而可以可有效缓解阀体内腔集料问题。进一步地,在变换出料管的过程中,即使不切断进料,中间料管内的散状物料也因阀体外壳和阀芯外壳之间的配合所产生的密封和隔离作用,而不会进入阀体内部,从而无需切断进料管的进料即可变换出料管,有效地减化了操作步骤。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散状物料输送系统的散状物料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 实 施例的散状物料输送系统的散状物料控制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步进电机和连接装置;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状物料控制阀的顶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状物料控制阀的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状物料控制阀的阀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散状物料控制阀包括顶盖、阀体和阀芯。顶盖包括顶盖连接板和设置于顶盖连接板上的进料管。阀体包括阀体外壳、设置于阀体外壳顶部的顶部开口、与顶部开口相对设置并与阀体外壳的底部连接的底板和至少两个出料管,顶盖连接板与阀体外壳顶部连接以封闭顶部开口,至少两个出料管设置于阀体外壳上。阀芯同轴可转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部,包括阀芯外壳和中间料管,阀芯外壳的外表面与阀体外壳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中间料管的入口端与进料管对应设置,中间料管的出口端设置于阀芯外壳上,并且在阀芯转动过程中,中间料管具有与至少两个出料管的每个出料管相对应的位置。由于阀体外壳和阀芯外壳之间的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密封和隔离作用,以上设置使得散状物料控制阀在输料过程中,来自中间料管内的散状物料几乎不会存在向阀体腔内的泄露而排入相应的出料管内,从而可以可有效缓解阀体内腔集料问题。进一步地,在变换出料管的过程中,即使不切断进料,中间料管内的散状物料也因阀体外壳和阀芯外壳之间的配合所产生的密封和隔离作用,而不会进入阀体内部,从而无需关闭进料管的进料即可变换出料管,有效地减化了操作过程。 以下参考图2至图7对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散状物料控制阀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状物料控制阀具体地为五通阀。该散状物料控制阀包括顶盖10、阀体50、阀芯40、步进电机60和连接顶盖10和阀体50的连接装置20。顶盖10包括顶盖连接板13、设置于顶盖连接板13上的进料管12和和连接于进料管12顶端的顶盖法兰板11。顶盖法兰板11用于和进料装置连接。顶盖连接板13用于与阀体50的阀体外壳顶部连接以封闭顶部开口。阀体50包括阀体连接板51、阀体外壳、设置于阀体外壳顶部的顶部开口、与顶部开口相对设置并与阀体外壳连接的底板56、沿阀体外壳周向布置的四个出料管53和分别与四个出料管53的端部连接的四个阀体法兰板54。顶盖10的顶盖连接板13和阀体50的阀体连接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状物料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0),所述顶盖(10)包括顶盖连接板(13)和设置于所述顶盖连接板(13)上的进料管(12);?阀体(50),所述阀体(50)包括阀体外壳、设置于所述阀体外壳顶部的顶部开口、与所述顶部开口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阀体外壳的底部连接的底板(56)和至少两个出料管(53),所述顶盖连接板(13)与所述阀体外壳顶部连接以封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至少两个出料管(53)设置于所述阀体外壳上;?阀芯(40),同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阀体(50)内部,包括阀芯外壳和中间料管(43),所述阀芯外壳的外表面与所述阀体外壳的内表面形状一致且可转动地配合,所述中间料管(43)的入口端与所述进料管(12)对应设置,所述中间料管(43)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阀芯外壳上,并且在所述阀芯(40)转动过程中,所述中间料管(43)具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出料管(53)中每个所述出料管(53)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标彭琼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