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1622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03
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液压油油箱,液压油油箱通过供油管路与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相连,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与二位六通阀的压力油口相连,二位六通阀的泄油口通过泄压管路与供油管路相连,二位六通阀的A工作油口通过行走供油管路分别与右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相连,右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右后轮传动相连,左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左后轮传动相连,右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行走回油管路与二位六通阀的B工作油口相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调控精度高,操作控制简单,可实现对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进行迅速、稳定调控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飞行汽车,其驱动系统通常为机械传动系统,但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装置的体积、重量较大,操作控制系统非常复杂,并且难以实现对飞行汽车进行迅速、稳定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调控精度高,操作控制简单,可实现对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进行迅速、稳定调控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液压油油箱,液压油油箱通过供油管路与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供油管路上串联有过滤器,所述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与二位六通阀的压力油口相连,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排油口通过导油管路与液压油油箱相连,所述二位六通阀的泄油口通过泄压管路与所述供油管路相连,二位六通阀的A工作油口通过行走供油管路分别与右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右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右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左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左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右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行走回油管 路与二位六通阀的B工作油口相连;所述二位六通阀的C工作油口通过左飞行供油管路与左平衡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左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左排油管路与所述二位六通阀的D工作油口相连,所述左飞行供油管路上串联有左电磁阀;所述二位六通阀的C工作油口通过右飞行供油管路与右平衡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右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右排油管路与所述二位六通阀的D工作油口相连,所述右飞行供油管路上串联有右电磁阀。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其中所述泄压管路上串联有散热器。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在使用时,在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需要在空中调整飞行方向时,可通过二位六通阀经左电磁阀和/或右电磁阀向左平衡液压马达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液压油,左平衡液压马达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就会对应驱动左涵道风扇和右涵道风扇转动,从而使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调整飞行方向。当需要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在陆地上行走时,可通过二位六通阀向右后液压马达和左后液压马达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的液压油,即可让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在陆地上行走。因此,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具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调控精度高,操作控制简单,可实现对飞行汽车进行迅速、稳定调控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液压油油箱1,液压油油箱I通过供油管路2与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进油口相连,供油管路2上串联有过滤器4,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5与二位六通阀6的压力油口相连,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排油口通过导油管路21与液压油油箱I相连,二位六通阀6的泄油口通过泄压管路7与供油管路2相连,二位六通阀6的A工作油口通过行走供油管路8分别与右后液压马达9的进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进油口相连,右后液压马达9的动力输出轴与右后轮传动相连,左后液压马达10的动力输出轴与左后轮传动相连,右后液压马达9的出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出油口通过行走回油管路22与二位六通阀6的B工作油口相连;二位六通阀6的C工作油口通过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与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进油口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动力输出轴与左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出油口通过左排油管路19与二位六通阀6的D工作油口相连,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上串联有左电磁阀13 ;二位六通阀6的C工 作油口通过右飞行供油管路14与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进油口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动力输出轴与右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出油口通过右排油管路20与二位六通阀6的D工作油口相连,右飞行供油管路14上串联有右电磁阀18。作为本技术的改进,上述泄压管路7上串联有散热器17。散热器17可用于降低液压油的油温。本技术的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在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需要在空中调整飞行方向时,可通过二位六通阀6停止向右后液压马达9和左后液压马达10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液压油,并通过二位六通阀6经左电磁阀13和/或右电磁阀18向左平衡液压马达12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15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液压油,左平衡液压马达12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15就会对应驱动左涵道风扇和右涵道风扇转动,从而使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调整飞行方向。调整左电磁阀13和/或右电磁阀18的开启度,就可以分别调控左平衡液压马达12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转速,使其各不相同。当需要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在陆地上行走时,可通过二位六通阀6向右后液压马达9和左后液压马达10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液压油,并通过二位六通阀6停止向左平衡液压马达12和/或右平衡液压马达15输送来自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液压油,右后液压马达9和左后液压马达10就会对应驱动左后轮和后轮转动,即可让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在陆地上行走。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油箱(1),液压油油箱(I)通过供油管路(2)与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供油管路(2)上串联有过滤器(4),所述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5)与二位六通阀(6)的压力油口相连,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排油口通过导油管路(21)与液压油油箱(I)相连,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泄油口通过泄压管路(7)与所述供油管路(2)相连,二位六通阀(6)的A工作油口通过行走供油管路(8)分别与右后液压马达(9)的进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进油口相连,右后液压马达(9)的动力输出轴与右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左后液压马达(10)的动力输出轴与左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右后液压马达(9)的出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出油口通过行走回油管路(22)与二位六通阀(6)的B工作油口相连; 所述二位六通阀出)的C工作油口通过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与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进油口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动力输出轴与左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出油口通过左排油管路(19)与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D工作油口相连,所述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上串联有左电磁阀(13); 所述二位六通阀出)的C工作油口通过右飞行供油管路(14)与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进油口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动力输出轴与右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右平衡液压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垂直升降陆空两用车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油箱(1),液压油油箱(1)通过供油管路(2)与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供油管路(2)上串联有过滤器(4),所述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5)与二位六通阀(6)的压力油口相连,柱塞式变量液压泵(3)的排油口通过导油管路(21)与液压油油箱(1)相连,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泄油口通过泄压管路(7)与所述供油管路(2)相连,二位六通阀(6)的A工作油口通过行走供油管路(8)分别与右后液压马达(9)的进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进油口相连,右后液压马达(9)的动力输出轴与右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左后液压马达(10)的动力输出轴与左后轮传动相连,所述右后液压马达(9)的出油口和左后液压马达(10)的出油口通过行走回油管路(22)与二位六通阀(6)的B工作油口相连;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C工作油口通过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与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进油口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动力输出轴与左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左平衡液压马达(12)的出油口通过左排油管路(19)与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D工作油口相连,所述左飞行供油管路(11)上串联有左电磁阀(13);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C工作油口通过右飞行供油管路(14)与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进油口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动力输出轴与右涵道风扇传动相连,右平衡液压马达(15)的出油口通过右排油管路(20)与所述二位六通阀(6)的D工作油口相连,所述右飞行供油管路(14)上串联有右电磁阀(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小平罗建华李炯于魁龙李军邢旺李慧民陈风樊石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