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可调式扭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454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其包括一本体,且本体内设有一第一驱动轮与一第二驱动轮,而第一驱动轮的第一棘齿部与第二驱动轮的第二棘齿部可啮合传动,且第一、第二驱动轮中央受一连接组件穿伸,而连接组件顶端与一封盖卡固连接,且连接组件的杆体可连动第二驱动轮旋动,并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中设有数可受杆体穿伸的弹片,而各弹片于容置空间中是受到封盖凸部的底部与第二驱动轮底部抵压,并借调整弹片的数量而对第一、第二棘齿部间产生量化扭力值的输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
技术介绍
如图4、5、6所示,为现有的扭力工具,其中图4为衬套71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棘齿轮72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该棘齿轮72组设于该衬套71内之后的剖视图,其中该衬套71具有数个棘齿711、一内孔712与一内螺纹段713,而该棘齿轮72是置于该衬套71的内孔712中,并于该棘齿轮72外周套设有一弹簧721,并以一螺帽722与该衬套71的内螺纹段713作螺设,借此该螺帽722可进一步抵压该弹簧721使其压缩,而受压的弹簧721进而抵压该棘齿轮72使各棘齿723与该衬套71的各棘齿711啮合,其主要是借由弹簧721受该螺帽722压缩的程度而作为此扭力工具的扭力值输出指标,其中,该弹簧721压缩程度高代表其对棘齿轮72的各棘齿723与衬套71的棘齿711提供较大的啮合力量,故扭力值高;反之,其提供的啮合力量降低,则扭力值低。然而,因为其所利用的组件为弹簧721,而弹簧的压缩程度恐难以有明确量化的标准可依循,若是想从外界去观察装设于该衬套71内部的弹簧721其受压程度更是困难;并且,弹簧在经常使用下恐有弹性疲劳而松弛的问题,也都会造成其扭力输出值产生更大的误差;此外,若欲使扭力工具能提供更大的扭力输出值时,有时得使用线径较粗大的弹簧,如此,势必要增大该衬套71内孔712于横向与纵向上的尺寸,实是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借由调整弹片的数量来调整扭力工具-->的扭力输出值,进而达到扭力输出量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顶部具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处的本体内周壁环设有一内螺纹段,该本体近底部的内周壁沿径向朝内环设有一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围绕有一下开口,该上、下开口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驱动轮,具有一大径段与一小径段,该小径段直立设于该大径段底部中央处,且该大径段外周与该小径段外周间设有一第二挡部,该大径段中央垂向设有一小径通孔,该小径段自底部中央垂向设有一与该小径通孔相通且大于该小径通孔的套接孔,且该第一驱动轮外周缘于顶部环设有一第一棘齿部,该第一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该小径段是穿过该本体的下开口,并以该大径段的第二挡部底面抵接于该第一挡部的顶面,而该第一棘齿部是朝向该本体的上开口;一第二驱动轮,是于中央位置垂向设有一预定形状的贯孔,该第二驱动轮底部设有一环绕该贯孔的第二棘齿部,且该第二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第二棘齿部与该第一棘齿部相互啮合;一连接组件,其具有一板体与一预定形状的杆体,该杆体是直立设于该板体的中央,且该连接组件以其杆体自该本体底部依序穿过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并穿伸至该本体近顶部处,并以该板体卡设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套接孔中,而该杆体的外周形状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相匹配而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且该杆体可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中自由旋动;至少两弹片,各该弹片其中一面是一凸面,另一面是一凹面,该凹面包围有一压缩缓冲区,该凹、凸面的周缘间形成一环形的抵接面,各该弹片中央具有一贯穿该凹、凸面的穿孔,该穿孔供该连接组件的杆体穿伸,使该两弹片间以该抵接面相互抵接,且该两弹片中的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第二驱动轮顶面;一封盖,该封盖底部设有一凸部,该凸部底部中央有一预定形状的卡固孔,该凸部外周壁设有一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与该本体内螺纹段相螺接,供该封盖设置于该本体顶部,且该卡固孔是与该杆体顶部相配合组设,且该两弹片中的另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封盖凸部的底面;据此,旋动该本体而-->可同时带动该封盖转动,并由该封盖凸部的卡固孔与该杆体的卡固限位关系而带动该杆体转动,且借该杆体与该贯孔间的形状匹配关系,可带动该第二驱动轮转动,并借该第一、第二棘齿部间的啮合传动关系,带动该第一驱动轮转动,并借该小径段将驱动力传递出,且该第二驱动轮带动该第一驱动轮同向旋动而作力量传递驱动,并借调整各弹片的数量而可量化输出扭力值,且该第二驱动轮与该第一驱动轮间为反向旋动时是非力量传递驱动的状态。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第一棘齿部具有数个第一垂向齿面与数个第二斜向齿面,而该第二棘齿部具有数个第三垂向齿面与数个第四斜向齿面,且各第一、第三垂向齿面是相互抵接,供该第二驱动轮以同向方式将旋动力量传递于该第一驱动轮,且该第二驱动轮是借该第二、第四斜向齿面的设计而可相对该第一驱动轮作反向旋回的动作。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封盖凸部的外周壁更设有一横向剖槽,该封盖顶部垂向设有一相通于该横向剖槽的插孔,并以一插销穿过该插孔并抵靠于该横向剖槽的底面,供对该横向剖槽底面施予抵压,以使该横向剖槽外缘的外螺纹段变形,以供该内、外螺纹段紧密螺接。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封盖顶部中央内设有一供与其它工具连接的连接孔。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连接组件的杆体主要由一方形段与一圆形段组成,该方形段与所述第二驱动轮中呈方形的贯孔相配合而可连动该第二驱动轮,该圆形段可于该第一驱动轮中呈圆形的小径通孔内自由旋动,且该封盖凸部的卡固孔形状为方形,供与该方形段顶端作相互匹配连动。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小径段的套接孔内近顶部的周壁处环设有一嵌槽,该嵌槽中设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凸出于该嵌槽外的部分是抵接于该连接组件的板体底部,供该连接组件的定位。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弹片数量是以两个作累加增设,而所增设的弹片并以其凹面分别叠设于原有两弹片的凸面上,俾供输出扭力值的增加调整。-->前述的可调式扭力工具,其中弹片总数量是以偶数的累计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借由调整弹片的数量来调整扭力工具的扭力输出值,进而达到扭力输出量化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扭力工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扭力工具于组装后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扭力工具的本体于纵向上增长其空间大小的剖面示意图,可容置较多数量的弹片。图4是现有扭力工具的衬套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现有扭力工具的棘齿轮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现有扭力工具的棘齿轮组设于衬套内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图中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请先参阅图1与图2,以下是本专利技术『可调式扭力工具』的实施例说明:一本体1,该本体1顶部具有一上开口11,该上开口11处的本体1内周壁上环绕设置有一内螺纹段111,且于该本体1邻近底部的内周壁上沿径向朝内环绕设置有一第一挡部12,该第一挡部12围绕有一下开口13,而该上、下开口11、13之间有一与该上、下开口11、13相通的容置空间14;一第一驱动轮2,其具有一大径段21与一小径段22,该小径段22是直立设于该大径段21底部中央处,且该大径段21外周与该小径段22外周间设有一第二挡部211,其中该大径段21自顶部中央垂向设有一小径通孔212,该小径段22自底部中央垂向设有一与该小径通孔212相通且大于该小径通孔212的套接孔221,且该第一驱动轮2外周缘于顶部环设有一第一棘齿部213,该第一驱动轮2是自该本体1上开口11置入并设于该本体1的容置空间14内,其中该小径段22是自该容置空间14中朝下穿过该本体1的下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顶部具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处的本体内周壁环设有一内螺纹段,该本体近底部的内周壁沿径向朝内环设有一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围绕有一下开口,该上、下开口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驱动轮,具有一大径段与一小径段,该小径段直立设于该大径段底部中央处,且该大径段外周与该小径段外周间设有一第二挡部,该大径段中央垂向设有一小径通孔,该小径段自底部中央垂向设有一与该小径通孔相通且大于该小径通孔的套接孔,且该第一驱动轮外周缘于顶部环设有一第一棘齿部,该第一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该小径段是穿过该本体的下开口,并以该大径段的第二挡部底面抵接于该第一挡部的顶面,而该第一棘齿部是朝向该本体的上开口; 一第二驱动轮,是于中央位置垂向设有一预定形状的贯孔,该第二驱动轮底部设有一环绕该贯孔的第二棘齿部,且该第二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第二棘齿部与该第一棘齿部相互啮合; 一连接组件,其具有一板体与一预定形状的杆体,该杆体是直立设于该板体的中央,且该连接组件以其杆体自该本体底部依序穿过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并穿伸至该本体近顶部处,并以该板体卡设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套接孔中,而该杆体的外周形状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相匹配而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且该杆体可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中自由旋动; 至少两弹片,各该弹片其中一面是一凸面,另一面是一凹面,该凹面包围有一压缩缓冲区,该凹、凸面的周缘间形成一环形的抵接面,各该弹片中央具有一贯穿该凹、凸面的穿孔,该穿孔供该连接组件的杆体穿伸,使该两弹片间以该抵接面相互抵接,且该两弹片中的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第二驱动轮顶面; 一封盖,该封盖底部设有一凸部,该凸部底部中央有一预定形状的卡固孔,该凸部外周壁设有一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与该本体内螺纹段相螺接,供该封盖设置于该本体顶部,且该卡固孔是与该杆体顶部相配合组设,且该两弹片中的另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封盖凸部的底面; 据此,旋动该本体而可同时带动该封盖转动,并由该封盖凸部的卡固孔与该杆体的卡固限位关系而带动该杆体转动,且借该杆体与该贯孔间的形状匹配关系,可带动该第二驱动轮转动,并借该第一、第二棘齿部间的啮合传动关系,带动该第一驱动轮转动,并借该小径段将驱动力传递出,且该第二驱动轮带动该第一驱动轮同向旋动而作力量传递驱动,并借调整各弹片的数量而可量化输出扭力值,且该第二驱动轮与该第一驱动轮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扭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顶部具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处的本体内周壁环设有一内螺纹段,该本体近底部的内周壁沿径向朝内环设有一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围绕有一下开口,该上、下开口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驱动轮,具有一大径段与一小径段,该小径段直立设于该大径段底部中央处,且该大径段外周与该小径段外周间设有一第二挡部,该大径段中央垂向设有一小径通孔,该小径段自底部中央垂向设有一与该小径通孔相通且大于该小径通孔的套接孔,且该第一驱动轮外周缘于顶部环设有一第一棘齿部,该第一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该小径段是穿过该本体的下开口,并以该大径段的第二挡部底面抵接于该第一挡部的顶面,而该第一棘齿部是朝向该本体的上开口;一第二驱动轮,是于中央位置垂向设有一预定形状的贯孔,该第二驱动轮底部设有一环绕该贯孔的第二棘齿部,且该第二驱动轮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第二棘齿部与该第一棘齿部相互啮合;一连接组件,其具有一板体与一预定形状的杆体,该杆体是直立设于该板体的中央,且该连接组件以其杆体自该本体底部依序穿过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并穿伸至该本体近顶部处,并以该板体卡设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套接孔中,而该杆体的外周形状与该第二驱动轮的贯孔相匹配而连动该第二驱动轮,且该杆体可于该第一驱动轮的小径通孔中自由旋动;至少两弹片,各该弹片其中一面是一凸面,另一面是一凹面,该凹面包围有一压缩缓冲区,该凹、凸面的周缘间形成一环形的抵接面,各该弹片中央具有一贯穿该凹、凸面的穿孔,该穿孔供该连接组件的杆体穿伸,使该两弹片间以该抵接面相互抵接,且该两弹片中的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第二驱动轮顶面;一封盖,该封盖底部设有一凸部,该凸部底部中央有一预定形状的卡固孔,该凸部外周壁设有一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与该本体内螺纹段相螺接,供该封盖设置于该本体顶部,且该卡固孔是与该杆体顶部相配合组设,且该两弹片中的另一弹片的凸面是抵接于该封盖凸部的底面;据此,旋动该本体而可同时带动该封盖转动,并由该封盖凸部的卡固孔与该杆体的卡固限位关系而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