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T型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959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T型扳手,包含一握持部、一内齿环、一接杆及一棘齿块。内齿环固定于握持部内。接杆一端枢穿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棘齿块枢接于接杆上,棘齿块两侧具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内齿环啮合,且棘齿块的任一棘齿与内齿环相啮合一区域,该区域具有一沿接杆轴向的长度,其长度大于接杆截面的最长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扳手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T型扳手有接杆为一体成型或两端接杆利用齿轮连动这两种类型,这两种 T型扳手于装卸工件时,须配合工件的纹路设计,控制T型扳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达到锁固或拆卸工件的目的,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需不断变换手势以便于施力,造成操作时的不便。为应上述的问题,业者研发出内部装设内齿环,配合棘齿块使T型扳手做单向旋转的设计,如此一来,便可解决上述T型扳手于旋转时需不断变换手势的问题。然而,由于常见T型扳手的接杆为一体成型或两端接杆利用齿轮连动,因此上述两种T型扳手皆无法单端运作,使得操作时必须同时负担两端旋转的扭力,造成不必要的扭力浪费。再者,现今单向旋转的T型扳手除了上述无法单端运作的问题外,在需要较大扭力的情况下,使用者利用T型扳手较短的一端与工件套接,施力于较长的一端,由于长端具有较长的力臂,因此易因施力过大造成短端内棘齿块与内齿环的磨耗与松脱,进而使整体结构损坏而丧失功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T型扳手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T型扳手,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扳手,用以克服上述现有习知的T型扳手无法单端运作及棘齿块与内齿环因施力过大易于磨耗或松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T型扳手,包含一握持部;一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内;一接杆,其一端枢穿该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以及一棘齿块,枢接于该接杆上,该棘齿块两侧具有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该内齿环啮合,且该棘齿块的任一棘齿与该内齿环相啮合一区域, 该区域具有一沿该接杆轴向的长度,该长度大于该接杆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方向环,枢设于该接杆上,并藉由一连动杆控制该棘齿块与该内齿环啮合的方位。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弹簧,该弹簧一端与该连动杆连接,另一端抵顶该棘齿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T型扳手,包含一握持部,呈T型,具有一长端及一短端;一第一驱动部,与该握持部的长端相接,包含一第一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的长端内;一第一接杆,其一端枢穿该第一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及一第一棘齿块,枢接于该第一接杆上,该第一棘齿块两侧具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该第一内齿环啮合;以及一第二驱动部,与该握持部的短端相接,且该第一驱动部与该第二驱动部为独立作业,该第二驱动部包含一第二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的短端内;一第二接杆,其一端枢穿该第二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以及一第二棘齿块,枢接于该第二接杆上,该第二棘齿块两侧具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该第二内齿环啮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第一方向环,枢设于该第一接杆上,并藉由一第一连动杆控制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一内齿环啮合的方位。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一端与该第一连动杆连接, 另一端抵顶该第一棘齿块。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第二方向环,枢设于该第二接杆上,并藉由一第二连动杆控制该第二棘齿块与该第二内齿环啮合的方位。前述的T型扳手,其更包含一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一端与该第二连动杆连接, 另一端抵顶该第二棘齿块。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 T型扳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T型扳手利用棘齿块的任一棘齿与内齿环相啮合的轴向长度大于接杆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来克服棘齿块与内齿环因施力过大而易于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藉由独力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设计,使T型扳手可单端运作,即操作时仅需负担单端旋转的扭力,如此可避免不必要的扭力浪费。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用以克服现有习知的T型扳手无法单端运作及棘齿块与内齿环因施力过大易于磨耗或松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实施方式的T型扳手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T型扳手的分解图。图3绘示图1的T型扳手沿线段A-A的剖面图。图4绘示图1的T型扳手沿线段B-B的剖面图。图5绘示本
技术实现思路
另一实施方式的T型扳手的分解图。100 =T型扳手110 握持部120:内齿环130 接杆140 棘齿块141 枢接杆150:方向环161 抵块160弹簧170插栓180连动杆200=T型扳手210握持部211长端212短端220第— 驱动部221第— 内齿环222第— 接杆223第— 棘齿块224第— 方向环225第— 弹簧230弟一.驱动部231弟一.内齿环232弟一.接杆233弟一.棘齿块234弟一.方向环235弟一.弹簧A-A、,B-B线段W 棘齿块两侧具棘齿部位的长度L 接杆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T型扳手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1绘示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实施方式的T型扳手的立体图。如图所示,T型扳手100包含一握持部110、一内齿环120、一接杆130及一棘齿块140。本实施方式的T型扳手利用接杆130为等六角杆件为例,藉由控制棘齿块140与内齿环120单边啮合,使T型扳手100作单方向旋转。除此之外,棘齿块140的任一棘齿与内齿环120相啮合的区域,具有沿接杆130轴向的长度,其长度大于接杆130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图2绘示图1的T型扳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握持部110为两中空壳体组合而成,是操作T型扳手100时的施力处,由于握持部110呈T字形,因此名为T型扳手。内齿环120—端固定于握持部110内,另一端供接杆130枢穿。在本实施方式中, 内齿环120呈桶状,且内部具有环状排列的多个棘齿。接杆130用以与工件套接,其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由于接杆130为枢接于内齿环120中,因此接杆130可相对于内齿环120作旋转。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杆130为等六角杆,但,为应不同需求,可将接杆130更换为不同尺寸或形状,如截面为十字形…等杆件。另外,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螺丝,亦可将接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握持部;一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内;一接杆,其一端枢穿该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以及一棘齿块,枢接于该接杆上,该棘齿块两侧具有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该内齿环啮合,且该棘齿块的任一棘齿与该内齿环相啮合一区域,该区域具有一沿该接杆轴向的长度,该长度大于该接杆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握持部;一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内;一接杆,其一端枢穿该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以及一棘齿块,枢接于该接杆上,该棘齿块两侧具有棘齿,其中一侧棘齿受控与该内齿环啮合,且该棘齿块的任一棘齿与该内齿环相啮合一区域,该区域具有一沿该接杆轴向的长度, 该长度大于该接杆截面任二相对边的最长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方向环,枢设于该接杆上,并藉由一连动杆控制该棘齿块与该内齿环啮合的方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 一弹簧,该弹簧一端与该连动杆连接,另一端抵顶该棘齿块。4.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握持部,呈T型,具有一长端及一短端; 一第一驱动部,与该握持部的长端相接,包含 一第一内齿环,固定于该握持部的长端内;一第一接杆,其一端枢穿该第一内齿环,且外表面具有数个相连的边;及一第一棘齿块,枢接于该第一接杆上,该第一棘齿块两侧具棘齿,其中一侧棘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