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它至少包括拉模缸(1)、移动模架(4),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8)和模座位,其特征是:拉模缸(1)位于挤压位(8)的挤压机前梁非操作侧,挤压机前梁操作侧布置有导轨,移动模架(4)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的布置方向与挤压位(8)的挤压方向一致,拉模缸(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挤压方向,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多个模座位。它将正向挤压模座位和双动反向模座位分别设置在移动模架的两个位置,在挤压过程中,两种模座可以独立进入挤压位,在闷车料清理过程中,模座的更换也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提高换模对生产周期的影响,从而提高连续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正向挤压生产中,模具更换是通过移动模架两个位置,先将挤压位模座推到换模位,再将另一换模位的模座推入挤压位,这样快速更换模具,而双动反向挤压机生产中,模座有两个固定位置,一个模轴位,一个清理筒位,在更换模具时清理筒位进入挤压位,这样在模具更换时设备需要停机,影响了生产周期,在双动正反向铝挤压机生产过程中,既要满足正向挤压换模,又要克服双动反向挤压更换模具时,设备停机造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正反向挤压过程共用一个快换模装置,从而快速换模,提高连续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它至少包括拉模缸、移动模架,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和模座位,其特征是:拉模缸位于挤压 位的挤压机前梁非操作侧,挤压机前梁操作侧布置有导轨,移动模架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的布置方向与挤压位的挤压方向一致,拉模缸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挤压方向,移动模架上设置有多个模座位。所述的移动模架上设置有两个模座位,两个模座位分为正向挤压模座位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靠前梁内侧为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靠前梁外侧为正向挤压换模位。所述的正向挤压换模位上放置有正向挤压模座,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上放置有双动反向挤压模座。所述的挤压位的周边有模座锁紧油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由于将正向、双动反向挤压过程共用一个快换模装置,即将正向挤压模座位和双动反向模座位分别设置在移动模架的两个位置,在挤压过程中,两种模座可以独立进入挤压位,在闷车料清理过程中,模座的更换也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提高换模对生产周期的影响,从而提高连续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图1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双动反向挤压剖视图;图4是图1的正向挤压剖视图;图中,1、拉模缸;2、模座锁紧油缸;3、正向挤压模座;4、移动模架;5、双动反向挤压模座;6、正向挤压模座位;7、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8、挤压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至少包括拉模缸1、移动模架4,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8和模座位,拉模缸I位于挤压位8的挤压机前梁非操作侧,挤压机前梁操作侧布置有导轨,移动模架4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的布置方向与挤压位8的挤压方向一致,拉模缸I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挤压方向,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多个模座位。本实施例中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两个模座位,这两个模座为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见图2,靠前梁内侧为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靠前梁外侧为正向挤压换模位6,正向挤压模座3放置在正向挤压换模位6上,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放置在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上。更换过程中,通过移动模架4的移动使正向挤压模座位6或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分别与挤压位8对齐,对齐后,拉模缸I延伸至模座位,将与挤压位8对齐的正向挤压模座3或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连接后拉入挤压位8,挤压完成后拉模缸I再将正向挤压模座3或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从挤压位8推出到相应的模座位。实施例2挤压位8的周边有模座锁紧油缸2,本实施例中在挤压位8的周边布置4个模座锁紧油缸2,正向挤压模座3或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在拉模缸I的牵引下移动到挤压位8处后,通过模座锁紧油缸2将模座上的模具压紧到前梁内端面的挤压位8处,见图3、图4。·实施例3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方法,通过在挤压机内设置挤压位8和模座位,模座位又分为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通过移动模架4调节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与挤压位8的对其位置,最终通过拉模缸I选择性的将正向挤压模座位6或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移动至挤压位8,从而实现了模座的正向挤压、双动反向挤压、正向挤压闷车料清理以及双动反向挤压闷车料清理这4种工作状态。1、正向挤压时,移动模架4沿挤压反方向移动,使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挤压位8对齐,拉模缸I延伸至正向挤压模座位6,与正向挤压模座位6上的正向挤压模座3连接,在拉模缸I带动下,正向挤压模座3从正向挤压模座位6进入挤压位8,模具锁紧油缸2锁紧正向挤压模座3进行正向挤压。2、双动反向挤压时,移动模架4沿挤压反方向移动,使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挤压位8对齐,拉模缸I将正向挤压模座3推到正向挤压换模位6,正向挤压模座3到位后,移动模架4沿挤压方向移动,使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与挤压位8对齐,拉模缸I延伸至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与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上的反向挤压模座5连接,在拉模缸I带动下,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从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进入挤压位8,模具锁紧油缸2锁紧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进行双动反向挤压。3、正向挤压闷车料清理时,移动模架4沿挤压反方向移动,使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挤压位8对齐,拉模缸I将挤压位的正向挤压模座3推出到正向挤压模座位6,移动模架4沿挤压方向移动,使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和挤压位8对齐,将待清理的正向挤压模座3置于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上,通过拉模缸I将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上的正向挤压模座3拉入挤压位8进行清理。4、在双动反向挤压闷车料清理时,拉模缸I将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推到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移动模架4沿挤压反方向移动,使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挤压位8对齐,将待清理的正向挤压模座3置于正向挤压模座位6上,通过拉模缸I将正向挤压模座位6上的正向挤压模座3拉入挤压位8进行清理。上述的4种工作状态中,正向挤压模座3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独立进入挤压位8,在挤压或闷车料清理过程中,模座位上的模座更换也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提高换模对生产周期的影响,从而提高连续生产效率。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 叙述。权利要求1.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它至少包括拉模缸(I)、移动模架(4),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8)和模座位,其特征是:拉模缸(I)位于挤压位(8)的挤压机前梁非操作侧,挤压机前梁操作侧布置有导轨,移动模架(4)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的布置方向与挤压位(8)的挤压方向一致,拉模缸(I)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挤压方向,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多个模座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两个模座位,两个模座位分为正向挤压模座位(6)和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 ),靠前梁内侧为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 ),靠前梁外侧为正向挤压换模位(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正向挤压换模位(6)上放置有正向挤压模座(3),双动反向挤压模座位(7)上放置有双动反向挤压模座(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挤压位(8)的周边有模 座锁紧油缸(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它至少包括拉模缸(1)、移动模架(4),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8)和模座位,其特征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它至少包括拉模缸(1)、移动模架(4),其中本双动正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位(8)和模座位,其特征是:拉模缸(1)位于挤压位(8)的挤压机前梁非操作侧,挤压机前梁操作侧布置有导轨,移动模架(4)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轨的布置方向与挤压位(8)的挤压方向一致,拉模缸(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挤压方向,移动模架(4)上设置有多个模座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菲菲,张君,高红章,侯永超,辛宏斌,黄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