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970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常态下即使实施了蒸煮处理后,气体阻隔性仍优异,可以表现出未发生层间剥离的良好的密合性,此外在实施印刷加工时可以兼顾气体阻隔性和设计性等印刷品质的层叠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叠膜的特征在于,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覆盖层而成,所述覆盖层含有噁唑啉基并且包含丙烯酸系树脂,该覆盖层的膜厚(D)为5~150nm,并且在该覆盖层的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中,在1655±10cm-1的区域具有最大吸收的峰的峰强度(P1)与在1580±10cm-1的区域具有最大吸收的峰的峰强度(P2)之比(P1/P2)和所述覆盖层的膜厚(D)满足下式0.03≤(P1/P2)/D≤0.15所表示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等包装领域所使用的层叠膜。详细而言,涉及在制成具备无机薄膜层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时,可以提高无机薄膜层的层间密合性,即使实施蒸煮处理(retorting process)仍表现出良好的气体阻隔性和密合性(层压强度)的层叠膜。
技术介绍
食品、药品等所使用的包装材料,为了抑制蛋白质、油脂的氧化、为了保持味道、新鲜度、并为了维持药品的功效,而要求隔断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的性质,即要求具备气体阻隔性。另外,太阳能电池、有机EL等的电子设备、电子部件等所使用的气体阻隔性材料需要闻于食品等包装材料的气体阻隔性。目前,在需要隔断水蒸气、氧气等各种气体的食品用途中,通常可以使用在由塑料形成的基材膜的表面形成有由铝等形成的金属薄膜、由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无机薄膜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其中,就形成有氧化硅、氧化铝、它们的混合物等无机氧化物的薄膜(无机薄膜层)的层叠体而言,其为透明且能够确认内容物,因此被广泛使用。 但是,上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在形成工序中局部易达到高温,因此有时存在如下情况,即,基材上发生损伤;或者,在低分子量的部分或增塑剂等添加剂的部分发生分解、脱气等,并因该原因而导致在无机薄膜层中发生缺陷、针孔等,气体阻隔性降低。而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印刷、层压、制袋等包装材料的后加工时,无机薄膜层容易破裂而发生裂纹,从而气体阻隔性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印刷工序中,已知气体阻隔性会因油墨组合物中的着色剂(颜料)的影响而降低,对无机薄膜层的损害进一步增大。在实施食品用包装材料等的蒸煮处理的用途中,如果无机薄膜层受到损害,则存在如下问题:气体阻隔性因之后的蒸煮处理而大幅降低;或者无机薄膜和与其相接的树脂之间的层间密合性降低,内容物漏出。对于印刷工序所导致的屏蔽性降低的问题,已知在蒸镀薄膜层上设置保护层的方法。在保护层的形成中,一直以来使用聚酯树脂、聚氨酯 脲树脂。这些树脂为分子量数万的树脂,使其溶解于溶剂中作为单组分或双组份的涂布液来使用。但是,涂布上述涂布液而刚形成后的保护层,对印刷油墨中使用的溶剂的耐性低,因此印刷油墨的转移性变差,而存在无法得到高设计性的印刷物的缺点。另外,除了上述这样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之外,还提出了多种在基材膜上涂覆有树脂组合物的气体阻隔性膜。特别是,使用了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的涂覆剂已实用化,所述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自身具有高的氧屏蔽性。而且,还提出了在含有塑料的基材膜上涂覆有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层的气体阻隔性膜,所述气体阻隔性的层通过在上述乙烯醇系树脂中配合蒙脱土等无机层状化合物而得至IJ。例如,可以列举出:在基材膜上设置由聚乙烯醇、交联剂、无机层状化合物构成的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层的示例;在基材膜上设置含有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水溶性锆系交联剂、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层的示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些气体阻隔性膜通过使树脂交联而成,因此可确保高湿下的耐湿性、煮沸程度的条件下的耐水性,但例如在实施暴露于120 130°C的加压下这样的蒸煮处理的情况下,则气体阻隔性、层压强度降低,无法获得令人足够满意的性能。另一方面,作为改善形成有无机薄膜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的缺点的方法,正在尝试在无机薄膜上进一步设置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层。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在无机薄膜上涂覆水溶性高分子和无机层状化合物及金属醇盐或其水解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无机薄膜上形成含有无机层状化合物的、无机物和水溶性高分子的复合体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根据该方法,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仍显示出优异的特性,但供与涂覆的液体的稳定性低,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涂覆开始时和结束时(例如,在制成工业上流通的成卷膜的情况下,卷的外周部分和内周部分)的特性不同;特性因膜宽度方向上的干燥、热处理的微小温度差而不同;因制造时的环境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品质差异。而且,还被指出存在如下问题,即,通过溶胶凝胶法涂覆而成的膜缺乏柔软性,因此如果对膜施加弯曲、冲击,则易于产生针孔,气体阻隔性可能降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期待可通过不伴有溶胶凝胶反应等涂覆法、即以树脂为主体进行涂覆时不伴有交联反应的程度的涂覆法,使无机薄膜层上形成树脂层的改良。作为实施了这样的改良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公开了:在无机薄膜上涂覆含有特定的粒径及纵横比的无机层状化合物的树脂层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4);在无机薄膜上涂覆了含有硅烷偶联剂的屏蔽性树脂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5)。另外,作为改善形成了无机薄膜的气体阻隔性层叠体的劣化的其他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在聚酯基材膜和通过例如蒸镀法形成的无机薄膜层之间,设置由各种水性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或聚氨酯和聚酯的混合物构成的覆盖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6)。而且,报道了为了提高湿热下的覆盖层的耐水性而设置如下覆盖层的方法,所述覆盖层含有各种水性聚氨酯和/或水性聚酯树脂、和含有噁唑啉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专利文献7)。在这种情况下, 添加噁唑啉基使其交联,由此提高了耐水性。另外,为了防止来自基材膜的低聚物的析出所引起的无机薄膜层的劣化,已知设置如下的覆盖层的方法,所述覆盖层由各种水性丙烯酸系树脂和含有噁唑啉基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 ο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9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9752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4318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68142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44159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2-50837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301787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11-179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现状却是上述各种方法虽然对高湿下、煮沸程度的条件下的特性进行了改良,但是在蒸煮处理这样的严酷的条件下,却无法发挥出令人足够满意的气体阻隔性、层压强度,而且在实施印刷加工时无法兼顾气体阻隔性和设计性等印刷品质。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常态下即使实施了严酷的蒸煮处理后,气体阻隔性仍优异,且表现出未发生层间剥离的良好的密合性,而且在实施印刷加工时可兼顾气体阻隔性和设计性等印刷品质的易于制造且经济性优异的层叠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基材膜的两面或一面上至少设置有覆盖层的层叠膜中,如果是使该覆盖层含有噁唑啉基且包含丙烯酸系树月旨,并且将其膜厚(D)设在特定的范围内,在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中两个规定的峰强度之比(P1/P2)相对于膜厚达到特定范围的层叠膜,则在覆盖层上形成无机薄膜层而制成气体阻隔性层叠膜时,在常态下即使实施了蒸煮处理后,气体阻隔性仍优异,且可表现出未发生层间剥离的良好的密合性,而且发现,通过在所述无机薄膜层上设置由组合物A或组合物B形成的保护层,可抑制实施印刷加工时的气体阻隔性降低,并且保持良好的印刷油墨的转移性而可确保设计性等印刷品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中,所述组合物A含有:包含1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的聚合物(a)、具有醚键的聚氨酯.脲树脂(b)和特定的交联剂(c),所述组合物B含有重均分子量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敦史稻垣京子大川刚森原芳治高津洋二小林正典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