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900034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细胞因子类药物白介素-2,特别涉及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该微球包括以下组分:1-20wt%的葡聚糖和80-99wt%的白介素-2;该微球的粒径为1-20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克服了水溶性好的白介素-2包封率不高、突释严重的缺点;克服了油水界面、高剪切力和交联等带来蛋白的变性失活的缺点,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对白介素-2的包封,避免了现有方法在制剂过程中对白介素-2的活性破坏,在有效保护蛋白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持续释放,并且突释小、释放完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细胞因子类药物白介素-2,特别涉及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白细胞介素-2 (Interleukin-2, IL-2)是中国第一个用基因工程生产而获得高利润的生物药物。人白介素-2含有133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15.5kDa。天然白介素_2在N端含有糖基,但糖基对白介素-2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白介素-2能增强激活(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的B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所产生的IL-2R的表达,并刺激其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可以刺激NK细胞活化和增殖,并诱导NK细胞分泌IL-2、IFN-Y等因子。1980年Rosenberg发现IL-2在体外能诱导广谱抗肿瘤作用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增殖,并开始把IL-2和LAK细胞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肿瘤病人,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人们对白介素-2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发现了白介素2许多新的临床作用。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白介素-2可解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并增强其免疫功能,而TIL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性比LAK细胞更强。另外,大剂量白介素-2可使肺、肝及皮下肿瘤消退,而且白介素-2在肿瘤局部应用比全身给药方式效果更为明显。这一 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显示出一些体内细胞因子及其体内浓度对于肿瘤及肿瘤疫苗抗原性的免疫反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细胞因子蛋白在体内存在的周期短,而且不能在治疗部位富集。通常采用的长期频繁注射虽然暂时解决了长期用药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不但降低了患者的顺应性,而且还造成了较大的浓度波动。利用缓控释微球将细胞因子包封入缓释材料中,通过一次注射在病灶部位实现持续有效的相对高浓度,这从理论上来讲是一个合理的方案。目前,已经报道的微球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溶剂挥发法、凝聚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干燥法、温敏水凝胶法等。然而,蛋白的缓控释微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突释严重、释放不完全、蛋白在制剂过程中失活变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蛋白的缓控释微球存在的突释严重、释放不完全、蛋白在制剂过程中失活变性等技术性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蛋白的缓控释微球存在的突释严重、释放不完全、蛋白在制剂过程中失活变性等技术性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在制备治疗肿瘤和各种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该微球包括以下组分:l-20wt%的葡聚糖和80-99wt%的白介素-2 ;该微球的粒径为1-200 μ m。上述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白介素-2葡聚糖颗粒分散在含有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中形成混悬液;(2)将上述混悬液加到油相中,经搅拌或涡旋形成微球;(3)将上述微球转移到乙二醇修饰的水相中形成复乳,所述复乳固化处理后得到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优选地,所述白介素-2葡聚糖颗粒包括80_99wt%的白介素_2和l_20wt%的葡聚糖,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1-10 μ m ;该白介素-2葡聚糖颗粒可以通过水相-水相乳液法、低温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和超临界法等方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步骤(I)中的有机溶液的有机溶剂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或丙酮的其中一种,有机溶剂的含量为l_30wt%。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油相为含有缓释或控释材料的有机溶液,在该有机溶液中,缓释或控释材料的含量为l_30wt%。 优选地,所述缓释或控释材料采用聚乳酸(PLA)、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聚乳酸(PLA)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的组合、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聚乙二醇-聚羟基乙酸(PEG-PLGA)、聚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羟基乙酸(PLGA-PEG-PLGA)、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聚乳酸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的组合、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或聚己内酯(PCL)的其中一种。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搅拌是指机械搅拌0.l_5min,形成微球。优选地,所述乙二醇修饰的水相含有表面活性剂、乙二醇、水和氯化钠,通过将以重量份计的0.5-2份表面活性剂、1.5-40份乙二醇和0-10份氯化钠和0_98份水混合均匀得到。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采用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波洛沙姆、吐温、聚山梨醇或乙基纤维素的其中一种。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固化处理包括:复乳滴加到200_2000ml含l_10wt%的氯化钠溶液,搅拌1-4小时,离心收集微球并洗涤3-5次,冻干得微球。上述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肿瘤包括肾癌、黑色素瘤、膀胱癌、肝癌、直肠癌和结肠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克服了水溶性好的白介素-2包封率不高、突释严重的缺点;克服了油水界面、高剪切力和交联等导致白介素失活的缺点,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对白介素-2的包封,避免了现有方法在制剂过程中对白介素-2的活性破坏,在有效保护蛋白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持续释放,并且突释小、释放完全; 2、本专利技术选择了合适的油相(O)和乙二醇修饰的水相(W)及合适的控释或缓释的材料,使水溶性的药物颗粒或油溶性的药物通过制剂的方法制备成油不溶的颗粒,避免采用常规的W/0 ff/Off S/0/W的包封率不高,和S/0/0的突释严重,及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缺点;3、本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细胞因子类药物在治疗癌症等疾病中所可能使用的药剂学模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粒径分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图;图4为给药后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5为治疗结束后的肿瘤重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1、制备白介素-2微球 (I)通过水相-水相乳液法制备白介素-2葡聚糖颗粒(含80wt%的白介素-2和20wt%的葡聚糖),颗粒的粒径为0.1 μ m,取上述白介素_2葡聚糖颗粒IOmg和聚乳酸_轻基乙酸(50:50,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1ml,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的分子量为4.7万’聚乳酸-羟基乙酸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wt%,进行搅拌、涡旋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即油包固(S/0)乳液;(2)将上述混悬液加到油相中,经搅拌或涡旋形成微球;其中,油相包括30wt%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和70wt%的乙酸乙酯;(3)把步骤(2)的微球滴加到乙二醇修饰的水相(W)并搅拌、涡旋或超声5分钟形成复乳;其中,乙二醇修饰的水相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0.5份表面活性剂、40份乙二醇和10份氯化钠和98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介素?2长效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包括以下组分:1?20wt%的葡聚糖和80?99wt%的白介素?2;该微球的粒径为1?2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恩吴飞苏靖赵海平蔡云鹏王一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