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514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壳体(110);压缩机构(150、160),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对流体进行压缩;驱动机构(120),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润滑系统;流体吸入接头(118),所述流体吸入接头具有开口于所述壳体的管口(TO),流体经由所述管口被吸入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处,并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流体引导件(220),所述流体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流体引导件适于引导所吸入的流体的流动,使得所吸入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受控的方式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管口直接地朝向所述压缩机构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油循环率,从而确保使用该压缩机的系统的换热效率并消除压缩机缺油等可靠性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是一种在减小油循环率方面具有改进之处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内容仅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涡旋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机,其压缩机构由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构成。压缩机构由马达通过旋转轴来驱动以压缩工作流体。一方面,马达在工作时会发热,所以需要吸入的工作流体对其绕组进行冷却,以免马达过热烧毁或者温度过高导致马达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压缩机在工作时需要足够的润滑油来实现轴承的润滑、动涡旋部件及定涡旋部件的密封、润滑及冷却。一般,在压缩机的运转过程中,润滑油的液滴会混合在吸入压缩机的工作流体中,从而一部分润滑油会随着压缩后的工作流体而进入系统回路。通常用油循环率来表征被工作流体携带的润滑油的多少。过大的油循环率会降低系统的换热效率,同时也会造成压缩机缺油等可靠性问题。随着压缩机制冷量的提高,需要更强的马达来提供动力。通常,油循环率会随着制冷量的提高而增大,马达自身的发热量也随着制冷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控制油循环率和保证足够的马达冷却在本领域中变得愈发重要。因此,在本领域中,所期望的是在保证马达充分冷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控制油循环率,尤其期望的是通过更加简单和更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实用新 型的总概要,而不是本技术完全范围或本技术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主气路与回流油路分离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所吸入的工作流体与油池中的润滑油接触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流体引导件促进包含在所吸入的工作流体中的来自系统的润滑油从工作流体中分离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压缩机适当冷却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油循环率进而确保系统的换热效率并消除压缩机缺油等可靠性问题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采用结构更简单且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减小油循环率的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对流体进行压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润滑系统;流体吸入接头,所述流体吸入接头具有开口于所述壳体的管口,流体经由所述管口被吸入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处,并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流体引导件,所述流体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流体引导件适于引导所吸入的流体的流动,使得所吸入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受控的方式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管口直接地朝向所述压缩机构流动。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润滑系统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池,并且,所述流体引导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以围绕所述管口,从而使从所述管口吸入的流体与所述油池中的润滑油基本隔开。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油池按这种顺序沿压缩机轴向方向从上至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管口设置成使得所述管口的中心轴线位于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部大致对齐的高度处。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呈中空的大致盒体状,并且,所述流体引导件包括中空腔室、径向外侧开口、径向内壁、顶部开口、底壁以及相对的两个侧壁,使得所述流体弓I导件能够将所吸入的流体直接地向上引导。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还在径向外侧处包括分别从所述两个侧壁的径向外端相向地延伸的两个联接壁部。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径向截面呈弧段形状并且联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外周表面之间。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弧度范围大于所述管口的弧度范围。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弧度范围是所述管口的弧度范围的1.5至2.5 倍。·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在压缩机轴向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管口的在压缩机轴向方向上的高度。 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在压缩机轴向方向上的高度是所述管口的在压缩机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的1.5至2.5倍。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弧度范围为30度至50度。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径向内壁设置有第一孔口,以允许一部分流体经由所述第一孔口流出所述中空腔室。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第一孔口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管口的高度位置,使得从所述管口吸入的流体基本全部直接地吹送至所述径向内壁的壁体。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第一孔口包括多个孔。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第一孔口是圆形孔。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两个侧壁设置有第二孔口,以允许从所吸入的流体中分离出的润滑油和/或一部分流体经由所述第二孔口流出所述中空腔室。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第二孔口是矩形孔。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第二孔口布置成与所述底壁邻接。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支撑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的主轴承座,所述润滑系统包括从所述油池延伸至所述主轴承座和所述压缩机构的供给通道以及从所述主轴承座和所述压缩机构延伸至所述油池的至少一个回流路径,所述流体引导件的周向位置和径向位置设置成与所述回流路径的周向位置和径向位置相互错开。根据本技术,由于设置吸气遮挡件(流体引导件),使得所吸入的工作流体的大部分被流体引导件引导而直接地/径直地向上流动,从而使主气路与回流油路分离、限制所吸入的工作流体与油池中的润滑油接触(尤其是在高油位的情况下)、并有利于使包含在所吸入的工作流体中的来自系统的润滑油从工作流体中分离,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油循环率进而确保系统的换热效率并消除压缩机缺油等可靠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有具有合适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以允许适量的工作流体流向壳体内的其它区域而冷却马达,因此对马达的冷却也完全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对于这部分工作流体而言,由于数量小且流速低,因此不会不利地增大油循环率。另外,与采用马达罩的相关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吸气遮挡件(流体引导件)至少结构更简单并且成本更低。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Y的细节图;图3和图4是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流体引导件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以及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的压缩机中的马达罩的仰视图和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对本技术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 ,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途的限制。首先参照图1描述涡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和运行原理(图1是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0 (下文中有时也称为压缩机)包括壳体110。更具体地,壳体110可以包括大致圆筒形的本体111、设置在本体111一端的顶盖112以及设置在本体111另一端的底盖114。本体111、顶盖112以及底盖114共同形成大致密闭的内部空间。在顶盖112与壳体110之间设置有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闻压侧和低压侧的隔板116。隔板116和顶盖112之间的空间构成闻压侧,而隔板116、本体111和底盖114之间的空间构成低压侧。在壳体110的低压侧设置有用于吸入流体的流体吸入接头1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10);压缩机构(150、160),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对流体进行压缩;驱动机构(120),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润滑系统;流体吸入接头(118),所述流体吸入接头具有开口于所述壳体的管口(TO),流体经由所述管口被吸入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处,并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流体引导件(220),所述流体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流体引导件适于引导所吸入的流体的流动,使得所吸入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受控的方式在所述壳体内从所述管口直接地朝向所述压缩机构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培龙田晓花曾荡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