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防爬吸能装置的列车前端组成,属于列车车体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铁路客车在运输速度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现代铁路运输系统电子化程度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引发故障(如:雷击)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对列车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列车的耐碰撞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列车的底盘端部基本只设有一根横向连接在牵引梁端部的端梁,在该端梁上再设有车钩连接和缓冲装置。虽然列车正常连挂或运行冲击产生的较小能量可以由车钩缓冲装置来吸收;但是当突发事件冲击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车钩缓冲装置的能量吸收能力时,就只能通过车体的变形来耗散,相互碰撞的车辆可能会顶起,产生脱轨、翻车等现象,这样就很可能对乘客造成伤害。而且端梁作为列车底盘整体的一部分,在其发生损耗或变形时不易更换和维护。如果要在列车的头部设置用于防止在碰撞时发生顶起的防爬、吸能装置时,显然要破坏端梁的原有结构。其力学性能也将随原有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不仅不利于端梁强度的提高,还导致了列车强度的降低。因此开发一种既带有列车防爬功能又能充分吸能还便于车钩安装且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防爬吸能装置的列车前端组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连接在车体牵引梁前端的车钩箱、设置在车体牵引梁前端的车钩安装座、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座和防爬吸能装置构成,所述车钩箱包括与所述牵引梁形成垂直连接的第一、第二腹板,所述第一、第二腹板的顶部连接有上盖板,所述第一、第二腹板之间连接有隔板,所述第一、第二腹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车钩箱具有容车钩及车钩安装座纵向通过的通道,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座主要由基座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座横向两端的第一、第二安装筒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安装筒的开口均向前,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座紧固在所述第一腹板前侧面,所述第一、第二安装筒内分别安装有防爬吸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妹,王卫,朱亮,汤恒舟,印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