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新国专利>正文

一种板机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7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机芯,包括摩擦鼓、锤体和丫叉轴,丫叉轴一端为圆柱杆,该圆柱杆穿过锤体的中心孔后插入摩擦鼓的内心孔,三者可同轴滑配及转动,锤体与摩擦鼓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离心块,该离心块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将摩擦鼓内与其对合的摩擦块压紧在摩擦鼓的内壁上,锤体上设置有可与丫叉轴碰接、脱离的传动击拨块及控制其复位的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论锤体与丫叉轴发生如何频繁的速动、堵停过程,摩擦鼓始终不会产生完全堵停的现象,只发生短暂的差动过程,不会影响、损坏动力系统,击拨块的外扬端具有最佳的碰撞轨迹和较大的飞碰空间,降低了失效碰撞机率,使板机芯更加耐用,也降低了对动力源设备过高的性能要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制在电动板拆装螺丝机上的板机芯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板机芯都由电机直接驱动,而板机芯在运转时又经常处于速动、堵转的变化状态,因此电机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也有采用摩擦付来传动的板机芯,但这种板机芯均把离心块设置在原动力一方,这样就很难精确设定其摩擦体积,过大会导致锤体的冲击块在击碰完毕后与飞快转动的翼形心轴“咬死”,难以甩沟复位,反之若面积过小,则传动速度慢,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现有板机芯上的击块均向内碰触翼形心轴,飞碰空间小,碰撞次数多,导致板机芯使用寿命短、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碰撞传动、故障率低且容易制造调整的板机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板机芯包括摩擦鼓、锤体和丫叉轴,丫叉轴一端为圆柱杆,该圆柱杆穿过锤体的中心孔后插入摩擦鼓的内心孔,三者可同轴滑配及转动,锤体与摩擦鼓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离心块,该离心块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将摩擦鼓内与其对合的摩擦块压紧在摩擦鼓的内壁上,锤体上设置有可与丫叉轴碰接、脱离的传动击拨块及控制其复位的弹性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块通过销钉悬挂与锤体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块为多个,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机芯,包括摩擦鼓、锤体和丫叉轴,丫叉轴一端为圆柱杆,该圆柱杆穿过锤体的中心孔后插入摩擦鼓的内心孔,三者可同轴滑配及转动,其特征在于,锤体与摩擦鼓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离心块,该离心块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将摩擦鼓内与其对合的摩擦块压紧在摩擦鼓的内壁上,锤体上设置有可与丫叉轴碰接、脱离的传动击拨块及控制其复位的弹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新国
申请(专利权)人:许新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