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8343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难以产生分层或龟裂且能较高地维持静电电容之叠层陶瓷电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叠层陶瓷电容器(11)包含具有叠层的多个陶瓷层(13)及位于陶瓷层(13)间之内部电极(14、15)的叠层体(12),在内部电极(14、15)中,形成有由陶瓷构成之多个柱状物(22、23),该等多个柱状物(22、23)自陶瓷层(13)与内部电极(14、15)之界面(20、21)向内部电极(14、15)中突出,但并未贯通于内部电极(14、15)之厚度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叠层陶瓷电子元件所包含之内部电极之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叠层陶瓷电子元件之一例,存在有叠层陶瓷电容器。对于叠层陶瓷电容器而言,当将其用作表面安装元件之情形时,期望每单位体积之静电电容较大,即,可实现小型但大容量。为谋求小型化且大容量化,通常有效的是谋求陶瓷层及内部电极之各个的薄层化,并且谋求位于陶瓷层间之内部电极之多层化。然而,因上述多层化会导致叠层陶瓷电容器之每单位体积中所占之内部电极之比率增大。其结果为,在陶瓷层部分与内部电极部分之间,烧制步骤中烧结收缩之温度存在差异,故影响较大,且此情形易产生分层。另外,对构成陶瓷层部分之陶瓷与构成内部电极部分之金属而言,各自的热膨胀系数彼此不同。因此,经烧制步骤而获得的叠层陶瓷电容器中,存在因该热膨胀系数之差而产生的内部应力。该内部应力随着由上述多层化导致的内部电极的比率的增加而会进一步变大,因此,成为施加热应力(热冲击)时易产生龟裂的原因。为了解决该课题,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111698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使以柱状延伸之玻璃相呈不连续分布于内部电极的厚度方向。参照图7,更详细地说明该构成。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博之平田阳介平松隆齐藤义人辻英昭鹈饲洋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