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流量控制阀(1)和用于组装流量控制阀(1)的方法。流量控制阀(1)包括第一壳体部(2)和第二壳体部(3),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彼此直接附接,使得第一壳体部(2)和第二壳体部(3)形成大致封闭的壳体。第一壳体部(2)限定第一流量部(4)、第二流量部(5)、连接端口(6)以及布置在连接端口(6)处的阀座(7),连接端口将第一流量部(4)和第二流量部(5)流体互连。流量控制阀(1)还包括框架部(9),框架部布置在由第一壳体部(2)和第二壳体部(3)形成的壳体的内部部分中,框架部(9)上安装有相对于阀座(7)可移动地布置的阀元件(10,13)、用于移动阀元件(10,13)的移动机构(例如,包括心轴(12))、以及用于操作移动机构的致动机构(例如,步进马达(14))。框架部(9)被直接附接到第一壳体部(2)或第二壳体部(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量控制阀和组装流量控制阀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控制阀,特别是用于诸如制冷系统或热泵的蒸汽压缩系统的流量控制阀。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的流量控制阀相比更易于组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组装流量控制阀的方法。
技术介绍
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各种应用中的流体流。例如,在诸如制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或热泵的蒸汽压缩系统中,流量控制阀例如用于控制制冷剂到蒸发器的供应。在该情况下,流量控制阀可以呈膨胀阀的形式。流量控制阀还可用于控制蒸汽压缩系统的抽吸管线(即,相对于蒸发器位于下游)中的制冷剂流。在该情况下,流量控制阀用作抽吸阀。US7,240,694B2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限定流体入口部、流体出口部、以及将该入口部和出口部互连的连接端口。阀单元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阀端口,由此控制在流体入口部和流体出口部之间的流体流。US7,240,694B2的流量控制阀由许多分离部件制成。当组装流量控制阀时,这些分离部件在流量控制阀的操作现场被逐个地附接到该阀。这是繁重的工作,并且使得难以管理流量控制阀的单个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的流量控制阀相比更易于组装的流量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比现有技术的控制阀更少的主要部件,而不损害该流量控制阀的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流量控制阀的方法,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的组装方法相比更易于执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限定第一流量部、第二流量部、连接端口以及布置在所述连接端口处的阀座,所述连接端口将所述第一流量部和所述第二流量部流体互连;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被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使得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大致封闭的壳体;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布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的壳体的内部部分中,所述框架部上安装有相对于所述阀座可移动地布置的阀元件、用于移动所述阀元件的移动机构、以及用于操作所述移动机构的致动机构,所述框架部还被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在本文中,术语“流量控制阀”应当被解释为意味着适于控制流体流的阀,所述流体流例如是液体流、气体流、或处于混合状态的流体的流。所述阀可适于阻止或允许这种流,和/或所述阀可适于控制流率。例如用于蒸汽压缩系统(例如制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或热泵)的流量控制阀例如用于控制制冷剂到蒸发器的供应或用于控制抽吸管线中的制冷剂流。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限定第一流量部、第二流量部和连接端口。该连接端口将第一流量部和第二流量部流体互连。由此,流体可借助该连接端口从第一流量部流向第二流量部或者从第二流量部流向第一流量部。阀座被布置在连接端口处。将在下文描述该阀座的功能。第二壳体部被直接附接到第一壳体部,使得形成大致封闭的壳体。这应当被解释为意味着,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在被附接到彼此时限定腔,所述腔大致由所述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的壁部来封闭。因此,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在被附接到彼此时形成限定腔的单元,在所述腔中可容纳流量控制阀的其他部件。此外,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直接附接到彼此,即它们形成朝向彼此的界面,并且在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不布置中间部件。流量控制阀还包括框架部。在本文中,术语“框架部”应当被解释为意味着能够承载或支承流量控制阀的其他部件的结构部件。所述框架部布置在由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形成的壳体的内部部分中,即,所述框架部布置在由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限定的腔中,并且该框架部由第一和第二壳体部的壁部来封闭。阀元件、移动机构和致动机构被安装在框架部上。阀元件被安装成使其可相对于布置在连接端口处的阀座移动。由此,阀元件和阀座的相互位置确定借助连接端口从第一流量部到第二流量部或从第二流量部到第一流量部的流体流。移动机构布置成移动阀元件,并且致动机构布置成操作所述移动机构。因此,通过控制致动机构可控制借助连接端口从第一流量部到第二流量部或从第二流量部到第一流量部的流体流,这继而使得移动机构将阀元件相对于阀座移动到期望位置,所述期望相互位置限定期望流率。框架部被直接附接到第一壳体部或第二壳体部。由此,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附接到彼此之前,框架部连同安装在其上的阀元件、移动机构和附接机构可被附接到第一/第二壳体部。这甚至可在远离流量控制阀的操作现场布置的组装线处被执行。因此,当阀被安装时在流量控制阀的操作现场处执行的最终组装步骤仅需要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附接到彼此。这非常简单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在组装期间执行出错的风险。此外,与在操作现场执行复杂部件的组装过程相比,在组装线执行复杂部件的组装过程要容易且更成本有效得多,在操作现场,空间可能受限制、接近角度可能难处理并且人员可能未专业化。流量控制阀还可包括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建立所述壳体的内部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之间的电连接。所述连接器部可例如建立外部电源与布置在壳体内部部分中的耗电部件(例如,致动机构)之间的电连接。所述连接器部还可建立布置在壳体的内部部分中的传感器装置与布置在壳体外部的测量或监测设备之间的电连接。连接器部可有利地是防氦泄漏密封的。这应当被解释为意味着,该连接器部被充分地密封以通过标准防氦泄漏测试。优选地,由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限定的壳体以及流量控制阀的任何组装界面都可以是防氦泄漏密封的。框架部可限定中心腔和外围腔。在该情况下,移动机构可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框架部的中心腔中,并且可移动的阀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框架部的外围腔中。该构造提供了流量控制阀的紧凑设计,尤其因为在外围腔中发生阀元件的运动,并且由此以十分有效的方式利用壳体的内部部分中的可用空间。作为替代构造,可构想到的是,移动机构可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框架部的外围腔中,并且可移动的阀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框架部的中心腔中。框架部以及第一或第二壳体部可借助卡合连接被附接到彼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十分容易将框架部连同安装在其上的阀元件、移动机构和致动机构附接到第一/第二壳体部。此外,该步骤并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致动机构可以是或可包括步进马达。替代地,致动机构可以是或可以包括其他合适的致动机构,例如任何类型的电动马达,例如电磁马达。移动机构可适于将致动机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阀元件的平移运动。根据该实施方式,致动机构可以是或可以包括旋转马达。阀元件的平移运动可有利地大致沿朝向以及远离阀座的方向。移动机构可包括具有螺纹部的心轴,所述螺纹部适于接合布置在阀元件的一部分上的匹配螺纹部。在该心轴相对于壳体并且因此相对于阀座大致固定的情况下,由于接合的匹适配螺纹部,当心轴或阀元件旋转时所述阀元件将执行相对于阀座的平移运动。心轴可设置有外螺纹,在该情况下,阀元件的一部分设置有匹配内螺纹。替代地,所述心轴可设置有内螺纹,在该情况下,阀元件的一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流量控制阀还可包括用于阻止框架部和阀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的机构。根据该实施方式,当致动机构执行旋转运动时,阻止所述阀元件一起旋转;并且所述旋转运动由此以有效且精确的方式转换为阀元件的平移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6 DK PA2010009051.一种流量控制阀(1),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壳体部(2),所述第一壳体部限定第一流量部(4)、第二流量部(5)、连接端口(6)以及布置在所述连接端口(6)处的阀座(7),所述连接端口将所述第一流量部(4)和所述第二流量部(5)流体互连;第二壳体部(3),所述第二壳体部被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2),使得所述第一壳体部(2)和所述第二壳体部(3)形成大致封闭的壳体;框架部(9),所述框架部布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部(2)和所述第二壳体部(3)形成的壳体的内部部分中,所述框架部(9)上安装有相对于所述阀座(7)可移动地布置的阀元件(10,13)、用于移动所述阀元件(10,13)的移动机构、以及用于操作所述移动机构的致动机构,所述框架部(9)还被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2)或所述第二壳体部(3)上,其中,所述框架部(9)限定中心腔(11)和外围腔,所述外围腔位于所述框架部(9)内并且围绕所述中心腔(11);以及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框架部(9)的所述中心腔(11)中,并且可移动的阀元件(10,13)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框架部(9)的所述外围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还包括连接器部(15),所述连接器部建立所述壳体的内部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之间的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其中,所述连接器部(15)是防氦泄漏密封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其中,所述框架部(9)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2)或第二壳体部(3)借助卡合连接(17)彼此附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其中,所述致动机构是步进马达(14)或包括步进马达(14)。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其中,所述移动机构适于将所述致动机构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阀元件(10,13)的平移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具有螺纹部的心轴(12),所述螺纹部适于与布置在所述阀元件(10,13)的一部分上的匹配螺纹部接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还包括用于阻止所述框架部(9)和所述阀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R尼森,J波兰,EK安德森,J范贝克,M比尔克伦,M阿布拉莫维茨,
申请(专利权)人:丹福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