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板以及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提供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对热交换器板(1a),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的金属板形成,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内限定第一流路,并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之间限定第二流路,每个板(la)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相邻热交换器板(la,lb,lc)之间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具有稳固连接。为此,所述贯通开口由舌部(10,12,13)围绕,所述舌部从所述贯通开口的区域切出并且弯折,其中,一个板(la,lb)的舌部(10,12)被插入到相邻板(lb,lc)的所述贯通开口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对热交换器板,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的金属板形成,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内限定第一流路,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之间限定第二流路,每个板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板,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的金属板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形成热交换器板对的叠堆,所述热交换器板对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的金属板形成,每个板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
技术介绍
从US 2007/0261829 Al已知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具有三维结构图案,包括凸起部和中空部。凸起部和中空部被设置在相邻热交换器板的相应中空部和凸起部上,以形成热交换器的主侧和次侧上的流路。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板包括箭尾形图案的类型。热交换器需要四个连接,即两对连接。一对连接有必要用于主侧,即供应连接和返回连接。另一对连接有必要用于次侧,即用于接收和返回应当借助该热交换器被加热或冷却的流体。在许多情况下,借助贯通通孔来实现这种连接,所述贯通通孔被简要地称为贯通开口。这些贯通开口被设置在热交换器板的角部中。呈板叠堆形式的热交换器需要以如下方式形成,即由贯通开口限定的入口和出口通道足够牢固以承受甚至流体的显著较高的压力。具体地关于在US 2007/0261829 Al中描述类型的凹窝热交换器,通道必须承受相当高的压力。在已知的热交换器中,相邻的热交换器板借助围绕贯通开口的许多焊接件在该贯通开口的区域中被连接。然而,难以使得这种连接足够牢固以耐受高压。本专利技术蕴含的任务在于,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实现相邻热交换器板之间的稳固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该任务这样被解决,所述贯通开口由舌部围绕,所述舌部从所述贯通开口的区域切出并且弯折,其中,一个板的舌部被插入到相邻板的贯通开口中。不再浪费为形成该贯通开口而必须被移除的材料。该材料被用于形成围绕该贯通开口并且构成分离舌部的壁。当一个板的舌部被插入到相邻板的贯通开口中时,形成延伸通过该贯通开口的某种筒体,因此在开口区域中形成耐受相当高压力的稳定通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舌部具有长度,所述长度是相邻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两倍。由此,相邻板的舌部可在相当长的距离内彼此重叠,这可被用于使得相邻板之间的连接足够稳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板的所述舌部被连接到相邻板的舌部。这种连接能够例如通过焊接来实现。板的舌部形成将热交换器板保持在一起的链,甚至当这些板之间的压力相当高时也是如此。另一可能是将这些舌部钎焊在一起。优选地,相邻板的舌部形成连接区域,其中,相邻连接区域彼此分离。这使得简单地形成相邻舌部之间的连接。在每个连接区域中,仅两个舌部被连接,使得形成该连接并且检查该连接相当简单。优选地,所述舌部具有三角形形状。这使得通过切出沿直径穿过该贯通开口通行的线而简单地得到舌部。当使用例如四条切割线时,得到八个舌部,这些舌部能够垂直于热交换器板的平面弯曲。优选地,相邻板的所述舌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的相同角度位置。当热交换器板被组装以形成叠堆时,每个舌部与设置在相邻板的同一角度位置处的舌部重叠。这形成相邻板的舌部之间的最大重叠区域。优选地,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适于接收与所述端板相邻的至少热交换器板的舌部。在具有热交换器板叠堆的系统中,所述热交换器板具有向下弯曲的舌部,在底板(这里无相邻的板)处会出现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向所述端板提供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适于接收与所述端板相邻的至少热交换器板的向下弯曲的舌部。在该情况下,与所述端板相邻的热交换器板可具有与热交换器的所有其他热交换器板相同的形状。优选地,该凸起部不仅适于接收与所述端板相邻的热交换器板的舌部,而且还适于接收从端板计数的至少第二热交换器板的舌部。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具有深度,所述深度大于所述舌部的与相邻于所述端板的所述热交换器板垂直的高度。在该情况下,舌部可保持在它们直立状态,即不必要使得该舌部变形。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舌部可被连接到凸起部的壁上。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相邻于所述端板的热交换器板的舌部至少在它们末端处弯曲平行于所述端板。这些舌部弯曲至少两次,包括几乎垂直于所述热交换器板的平面的第一部分并且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端板的平面的第二部分。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相邻于所述端板形状的至少两个热交换器板的凸缘至少在它们末端处在所述端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成层结构。该成层结构可容易地连接到所述端板。通过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板来解决任务,在于所述贯通开口由舌部围绕,所述舌部从所述贯通开口的区域被切出并且弯折。为了制造热交换器板,在大部分情况中,有必要使得板在压机中成形。该压机可用于切割舌部并将这些舌部弯折,例于几乎垂直于该板的平面。这些舌部使得很容易组装该板以形成板叠堆,这是因为舌部可被用作用于对齐板的辅助装置。优选地,舌部具有三角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可使用切割线,这些切割线沿贯通开口的直径延伸。这是制造舌部的简单方法。该任务通过上述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来解决,在于所述贯通开口通过在所述贯通开口的区域中切割材料以形成舌部以及弯折所述舌部而形成。由此,舌部可用于有助于组装热交换器板的叠堆。舌部可被用于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连接热交换器板。优选地,所述板的舌部被插入到相邻板的所述贯通开口中。这意味着一个板的舌部在预定距离上重叠相邻板的舌部。该重叠区域获得相邻热交换器板之间的相当稳固且防压力损坏的连接。优选地,板的舌部被连接到相邻板的舌部上。舌部之间的连接能够耐受由热交换器内部的压力产生的张力。附图说明现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热交换器板的平面 图2是图1的热交换器板的上直角部的放大 图3是在使得舌部弯折之前的多个板的布置的视 图4是多个板的布置的视图,每个板具有舌部; 图5是舌部的另一形式的示例; 图6是舌部与底板的连接的示例;以及 图7示出了图6的实施方式的替代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如US 2007/0261829 Al中所示的热交换器板I。该板I包括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在热交换器板I的平面上方升高给定高度。此外,热交换器板I包括中空部3,所述中空部在该热交换器板I中下沉给定深度。凸起部2用空心圆标记,而中空部3用具有叉的圆标记。如在US 2007/0261829 Al中描述的,两个这种板I形成一对板,其中一个热交换器板I绕其长边4旋转大约180°。多个这种板对被上下叠置。在这些板对内形成第一流路,而在这些板对之间形成第二流路。热交换器板I由金属板制成。金属板是具有良好导热性并且可形成在压机或冲模中的材料。还可能使用塑性材料作为金属板。凸起部2和中空部3形成三维结构型面。该型面在压机或冲模中被制造。热交换器板I包括四个贯通开口 5-8。这些贯通开口 5-8被用于形成通道或连接部。例如,贯通开口 5、7形成用于第一流路的供应部和返回部,并且贯通开口 6、8形成用于第二流路的供应部和返回部。在图1、图2和图3中,贯通开口 5-8仍被封闭。图2-4不出了打开贯通开口 5-8的一种方法。图3和图4示出了三个热交换器板la、lb、lc的叠堆。在第一步骤中,在贯通开口 5的区域中形成四个沿直径延伸的切口。四条切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对热交换器板(1),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2,?3)的金属板形成,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内限定第一流路,并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之间限定第二流路,每个板(1)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5?8),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开口(5?8)由舌部(10,?12,?13)围绕,所述舌部从所述贯通开口(5?8)的区域切出并且弯折,其中,一个板(1)的舌部(10,?12,?13)被插入到相邻板(1b)的所述贯通开口中,并且,所述舌部(10)以具有不等于零的径向矢量分量切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23 DK PA201200065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对热交换器板(1),所述热交换器板由具有三维结构图案(2,3)的金属板形成,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内限定第一流路,并在所述多对热交换器板之间限定第二流路,每个板(I)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5-8),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开口(5-8)由舌部(10,12,13)围绕,所述舌部从所述贯通开口(5-8)的区域切出并且弯折,其中,一个板(I)的舌部(10,12,13)被插入到相邻板(Ib)的所述贯通开口中,并且,所述舌部(10)以具有不等于零的径向矢量分量切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部(10,12,13)具有长度,所述长度是相邻板(la,lb)之间的距离(16)的至少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板(la,lb)的所述舌部(10,12)被连接到相邻板(la,lb)的舌部(12,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板(la,lb;lb, lc)的舌部(10,12; 12,13)形成连接区域(14,15),其中,相邻连接区域(14,15)彼此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部(10,12,13)具有三角形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板的所述舌部(10,12,13)具有相对于所述贯通开口(5-8)的相同角度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端板(18),所述端板具有凸起部(19) ,所述凸起部适于接收与所述端板(18)相邻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珀森,
申请(专利权)人:丹福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