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345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3:57
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它包括调节阀本体阀壳及位于阀体出口侧的一道节流圈,节流圈与调节阀本体的阀壳串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调节阀出口阀壳上铸造、锻造或焊接一道节流圈,节流圈和阀芯串联,实现对调节阀总压差的分担,通过总压差的合理分配,防止阀芯处的阀门喉部发生汽蚀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gulating valve for preventing cavi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gulating valve for preventing cavi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regulating valve body valve shell and a throttling ring arranged on the outlet side of the valve body.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valve outlet valve casting, forging or welding on the shell of a throttle, throttle valve and control valve series, share of total pressure, 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he total pressure, the spool valve at the throat to prevent cavitation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
本技术专利涉及调节阀的防汽蚀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纺织、航空等领域的各类需要调节,同时存在减压后产生汽水两相流的液体管路上。
技术介绍
在液体流动需要减压的管路上,由于液体存在一定的温度,当液体通过调节阀减压后,有可能阀门通流喉部由于流速较高,导致静压低于液体的饱和压力,发生汽化现象,产生汽蚀,造成调节阀门振动、充蚀等损坏,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在液体减压管路上,如何防止调节阀发生汽蚀现象,已成为各家设备制造商研究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通过阀门结构型式的改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汽蚀的调节阀,降低调节阀的造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它包括调节阀本体阀壳及位于阀体出口侧的一道节流圈,节流圈与调节阀本体的阀壳串联。所述的节流圈与调节阀本体的阀壳通过铸造、锻造或焊接连为整体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在调节阀出口阀壳上铸造、锻造或焊接一道节流圈,节流圈和阀芯串联,实现对调节阀总压差的分担,通过总压差的合理分配,防止阀芯处的阀门喉部发生汽蚀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调节阀出口法兰2及位于阀体出口侧壳体上的一道节流圈I,节流圈I与调节阀本体阀壳3串联。需要说明的是,节流圈I可以与调节阀本体阀壳3通过整体铸造、锻造或通过焊接连为整体,一般位于法兰连接的阀门法兰2与阀芯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通过对调节阀承担的总压降进行合理分配,减少阀芯处的压差,提高调节阀喉部出口的背压,使背压远高于阀门通过的液体一定温度下的饱和压力,降低阀芯和喉部液体流速,从而使该处的通流截面的静压也远高于液体的饱和压力,避免汽蚀现象发生。由于节流圈孔径相应比较大,在节流圈截面处即使发生汽蚀现象,也可以通过打磨进行处理,对阀门的关键部件阀芯不产生任何影响,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对于高压差调节阀,由于节流圈的存在,可以减少阀门的减压级数,降低阀门的造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阀本体阀壳(3)及位于阀体出口侧的一道节流圈(1),节流圈(1)与调节阀本体的阀壳(3)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汽蚀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阀本体阀壳(3)及位于阀体出口侧的一道节流圈(1),节流圈(I)与调节阀本体的阀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诚程祖田韦迎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