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由前气室壳体及与其相连的后气室壳体和中壳体所组成,前气室壳体与皮膜组成气腔,在气腔内设有推盘组件,推盘组件上设有回位弹簧。后气室壳体内设有大活塞组件,大活塞组件内设有设有活塞轴,还设有驻车弹簧和吊杆组件。在吊杆组件上设有第一气道,大活塞组件内设有呼吸腔。后气室壳体内设有储能腔,在活塞轴的端部设有堵头组件,置于中壳体内,并通过中壳体与前气室壳体上的皮膜相接触,大活塞组件的凹面与驻车弹簧接触。堵头组件内设有堵头单向阀,单向阀上设有单向阀回位弹簧和卡簧,所述的活塞轴上设有两个通气道,在单向阀上设有两个密封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ternal respiration type spring brake air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eathing type spring brake chamber,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front chamber shel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hamber after the shell and the shell, shell and the diaphragm air chamber before the gas chamber, the push plate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gas chamber, the push plate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return spring. A large piston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of the rear air chamber, a piston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piston assembly, and a parking spring and a suspension rod assembly are arranged in the piston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first air passage is arranged on the hanger rod component. The chamber after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torage cavity,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plug assembly is placed in the shell, and is contacted by the film in the shell and the front air chamber shell, concave large piston assembly and parking spring contact. A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one-way valve, a one-way valve return spring and a clamping spring are arranged on the one-way valve, and two air passages are arranged on the piston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automob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涉及一种汽车弹簧制动气室的改进专利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式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所用的制动气室是一种外呼吸型弹簧气室,大活塞,活塞轴,堵头都有O型密封圈密封,大活塞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腔内要吸入或呼出气体,所以就在呼吸腔设置排气孔,排气孔用皮管与前气室壳体连接;但是外呼吸结构的制动气室皮管容易老化脱落,导致污水和泥沙很容易进入呼吸腔,就会影响呼吸腔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外呼吸式弹簧制动气室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的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会导致污水,泥沙进入制动气室而增加后气腔内部件的使用寿命及性能稳定的一种活塞式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了如下方式完成的。本技术的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是由前气室壳体及与其相连的后气室壳体和连接前后气室壳体的中壳体所组成,前气室壳体与皮膜组成气腔,在气腔内设有推盘组件,推盘组件上设有回位弹簧座,回位弹簧座上设有回位弹簧。后气室壳体内设有大活塞组件,大活塞组件内设有设有活塞轴,还设有驻车弹簧和吊杆组件,吊杆组件的一端设于活塞轴内,其另一端通过O型密封圈由后气室螺母密封。在吊杆组件上设有第一气道,大活塞组件内设有呼吸腔。大活塞组件与后气室壳体之间设有大Y型圈和导向环。后气室壳体内设有储能腔,在活塞轴的端部设有堵头组件,堵头组件拧在活塞轴顶部,置于中壳体内,活塞轴与中壳体之间设有Y型密封圈、导向环和O型密封圈密封,并通过中壳体与前气室壳体上的皮膜相接触,中壳体与前气室壳体用卡箍压合密封。大活塞组件的凹面与驻车弹簧接触。堵头组件内设有堵头和单向阀套,单向阀套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上设有单向阀回位弹簧和卡簧,大活塞组件装入后气室壳体内后与中壳体由螺栓固定压紧,使后气室壳体为封闭式;所述的活塞轴上设有两个通气道,即第四气道和第五气道,在堵头组件上设有第二通气道和第三气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以下明显的优点和创新。(I)结构简单。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变化,使弹簧制动气室,由原来的“外呼吸型结构”变成“内呼吸型结构;(2)效果明显。由于在活塞轴和堵头组件上都设有通气道,并且取消了前述后气室壳体的呼吸孔,这样污水,泥沙等杂物就无法进入,有效的保证了驻车制动部分部件的使用寿命;(3)前述中壳体与活塞轴外壁接触出设有一道Y型密封圈,一道O型密封圈,当Y型密封圈出现损坏时,通气腔的气压作用与单向阀上时,单向阀克服回位弹簧力而关闭,防止行车制动时气压不会通过通气道进入呼吸腔而破坏制动,使得行车更为安全;单向阀正常状态下都处于常开状态。本技术适用于汽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整体结构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堵头组件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单向阀上的两个密封点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如附图1、2和3所示,本技术的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是由前气室壳体I及与其相连的后气室壳体10和连接前后气室壳体1、10的中壳体7所组成,前气室壳体I与皮膜6组成气腔3,在气腔3内设有推盘组件2,推盘组件2上设有回位弹簧座21,回位弹簧座21上设有回位弹簧4。在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大活塞组件12,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设有活塞轴11,还设有驻车弹簧14和吊杆组件15,吊杆组件15的一端设于活塞轴11内,其另一端通过O型密封圈17由后气室螺母16密封。在吊杆组件15上设有第一气道18,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呼吸腔13。大活塞组件12与后气室壳体10之间设有大Y型圈20和导向环19。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储能腔9,在活塞轴11的端部设有堵头组件8,堵头组件8拧在活塞轴11顶部,置于中壳体7内,活塞轴11与中壳体7之间设有Y型密封圈31、导向环30和O型密封圈密封29,并通过中壳体7与前气室壳体I上的皮膜6相接触,中壳体7与前气室壳体I用卡箍5压合密封。大活塞组件12的凹面与驻车弹簧14接触。堵头组件8内设有堵头22和单向阀套23,单向阀套23内设有单向阀24,单向阀24上设有单向阀回位弹簧25和卡簧26,大活塞组件12装入后气室壳体10内后与中壳体7由螺栓固定压紧,使后气室壳体10为封闭式。所述的活塞轴11上设有两个通气道,即第四气道33和第五气道32,在堵头组件8上设有第二通气道27和第三气道28,在单向阀24上设有两个密封点,即第一密封点34和第二密封点35。实施例本技术弹簧制动气室进行驻车制动解除时,压缩空气进入储能腔9,使大活塞组件12,堵头组件8向下运动,同时驻车弹簧14被压缩,呼吸腔13多余的气体通过活塞轴11通气道,堵头组件8通气道,从行车制动管路排入大气,此过程称为呼气。本技术弹簧制动气室进行驻车制动时,使储能腔9减压,呼吸腔13的驻车弹簧14克服气压伸长,推动大活塞组件12向左运动,实现制动,在大活塞组件12运动的同时,呼吸腔通过活塞轴11通气道,堵头组件8通气道,从行车制动管路中吸入气体,此过程称为吸气。本技术弹簧制动气室进行行车制动时,活塞轴11上的通气道32被Y型密封圈31密封,行车时气体不会窜入呼吸腔13,如果Y型密封圈31损坏时,气压作用于单向阀24上,单向阀24在一定气压下克服回位弹簧25向下运动,由单向阀24上的两个密封点即第一密封点34和第二密封点35与单向阀套23密封而关闭通气通道,因此在Y型圈31损坏时,通气腔的气体也不会窜入呼吸腔而破坏行车制动。本技术适用于汽车。权利要求1.一种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由前气室壳体(I)及与其相连的后气室壳体(10)和连接前后气室壳体(1、10)的中壳体(7)所组成,前气室壳体(I)与皮膜(6)组成气腔(3),在气腔(3)内设有推盘组件(2),推盘组件(2)上设有回位弹簧座(21),回位弹簧座(21)上设有回位弹簧(4),在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大活塞组件(12),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设有活塞轴(11),还设有驻车弹簧(14)和吊杆组件(15),吊杆组件(15)的一端设于活塞轴(11)内,其另一端通过O型密封圈(17)由后气室螺母(16)密封,在吊杆组件15上设有第一气道(18),其特征在于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呼吸腔(13),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储能腔(9),在活塞轴(11)的端部设有堵头组件(8),堵头组件(8)拧在活塞轴(11)的顶部,置于中壳体⑵内,活塞轴(11)与中壳体(7)之间设有Y型密封圈(31)、导向环(30)和O型密封圈密封(29),并通过中壳体(7)与前气室壳体(I)上的皮膜(6)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头组件(8)内设有堵头(22)和单向阀套(23),单向阀套(23)内设有单向阀(24),单向阀(24)上设有单向阀回位弹簧(25)和卡簧(26),大活塞组件(12)装入后气室壳体(10)内后与中壳体(7)由螺栓固定压紧,使后气室壳体(10)为封闭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轴(11)上设有两个通气道,即第四通气道(33)和第五通气道(32),在堵头组件(8)上设有第二通气道(27)和第三通气道(2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呼吸型弹簧制动气室,由前气室壳体(1)及与其相连的后气室壳体(10)和连接前后气室壳体(1、10)的中壳体(7)所组成,前气室壳体(1)与皮膜(6)组成气腔(3),在气腔(3)内设有推盘组件(2),推盘组件(2)上设有回位弹簧座(21),回位弹簧座(21)上设有回位弹簧(4),在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大活塞组件(12),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设有活塞轴(11),还设有驻车弹簧(14)和吊杆组件(15),吊杆组件(15)的一端设于活塞轴(11)内,其另一端通过O型密封圈(17)由后气室螺母(16)密封,在吊杆组件15上设有第一气道(18),其特征在于大活塞组件(12)内设有呼吸腔(13),后气室壳体(10)内设有储能腔(9),在活塞轴(11)的端部设有堵头组件(8),堵头组件(8)拧在活塞轴(11)的顶部,置于中壳体(7)内,活塞轴(11)与中壳体(7)之间设有Y型密封圈(31)、导向环(30)和O型密封圈密封(29),并通过中壳体(7)与前气室壳体(1)上的皮膜(6)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绿阳,
申请(专利权)人:王绿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