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820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辊轴与辊筒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磨辊冷却结构通过在辊轴两端分别设置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并且在辊筒内部设有能将冷却水从进水通道导流到出水通道的导流结构,使得从进水通道流入的冷却水可以对辊筒起到均匀恒定的冷却作用,对磨辊的降温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提高立式磨背机的工作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Grinding roller cooling structure of vertical gr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inding roller cooling structure of a vertical grinding back machine, including roller roller shaft and axially through the roller, a roller shaft and a roller sealing connec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both ends of the roller shaf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assage and a water outlet passag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ylinder cavity, the roller cylinder in an axial the distribution and water out of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to channel the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roller cool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passage and a water outlet passag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of the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roller shaft ends, and the cooling water from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to channel water diversion junction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ooling roller, water flows from the inlet passage to the cooling effect of a uniform constant to roller, roller on the cooling effect is more obvious,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vertical grinding machine 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汽车传动带和工业同步带的磨背机,具体是指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立式磨背机在工作过程中,磨辊的外表面不断与皮带相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提高磨辊的工作稳定性,往往需要对磨辊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现有的大多数立式磨背机也都设置在磨辊冷却结构,但这些冷却结构不仅大多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难以对磨辊实现均匀冷却,冷却不够恒定,从而最终导致对磨辊的冷却效果不佳,进而降低机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现有磨辊冷却结构一般无法实现对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较为恒定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辊轴与辊筒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为了提高导流效果,使辊筒内腔流过的冷却水能均匀恒定地给辊筒降温,所述的导流结构呈螺旋式结构,且该导流结构固定在所述辊筒的内壁和辊轴之间。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上的轴向进水孔和位于辊筒内部成型于辊轴上的径向进水孔,且所述轴向进水孔与径向进水孔相通;所述的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上的轴向出水孔和位于辊筒内部成型于辊轴上径向出水孔,且所述轴向出水孔与径向出水孔相通。为了提高对辊筒的冷却效果,所述的径向进水孔和径向出水孔均靠近所述辊筒的内端面。这样,可以使冷却水更加均匀充分地与辊筒内表面相接触。进一步优选,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外接进水管,所述第二旋转接头外接出水管,在第一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进水管与所述轴向进水孔的进水口,在第二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出水管与所述轴向出水孔的出水口。这样,从进水管流入的冷却水能从出水管流出。为了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磨辊冷却结构还包括能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回流到进水管内的水循环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磨辊冷却结构通过在辊轴两端分别设置与辊筒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并且在辊筒内部设有能将冷却水从进水通道导流到出水通道的导流结构,使得从进水通道流入的冷却水可以对辊筒起到均匀恒定的冷却作用,对磨辊的降温效果更为明显,从而提高立式磨背机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1和辊轴2,辊轴2轴向穿过辊筒1并与辊筒1密封连接,在辊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1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1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3。为了提高导流效果,使辊筒1内腔流过的冷却水能均匀恒定地给辊筒1降温,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结构3呈螺旋式结构,具体地,可以使单螺旋结构,也可以双螺旋结构或者多螺旋结构,并且该螺旋式的导流结构3固定在辊筒1的内壁和辊轴2之间。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具体结构如下: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进水孔4和位于辊筒1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的径向进水孔5,轴向进水孔4与径向进水孔5相通,且径向进水孔5靠近辊筒1的内端面。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出水孔6和位于辊筒1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径向出水孔7,轴向出水孔6与径向出水孔7相通,且径向出水孔7靠近辊筒1的内端面。本实施例中,在辊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图中未示)和第二旋转接头(图中未示),其中,第一旋转接头外接进水管(图中未示),第二旋转接头外接出水管(图中未示),在第一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进水管与轴向进水孔4的进水口,在第二旋转接头上设有连通出水管与所述轴向出水孔6的出水口。为了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反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磨辊冷却结构还包括能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回流到进水管内的水循环利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1)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2),辊轴(2)与辊筒(1)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2)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1)内腔相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1)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包括辊筒(1)和轴向穿过辊筒的辊轴(2),辊轴
(2)与辊筒(1)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轴(2)两端分别设有与辊筒(1)内腔相通的
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辊筒(1)内腔中设有轴向分布的并能将进水通道流出的水导流到
出水通道内的导流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
结构(3)呈螺旋式结构,且该导流结构(3)固定在所述辊筒(1)的内壁和辊轴(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磨背机的磨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进水通道包括成型于辊轴(2)上的轴向进水孔(4)和位于辊筒(1)内部成型于辊轴(2)上的径
向进水孔(5),且所述轴向进水孔(4)与径向进水孔(5)相通;所述的出水通道包括成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舜江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